分享

六年级计划进度

 奋力育人 2013-04-12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4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班有几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3、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尽可能制作好课件。

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习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具体措施: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课题或内容

目的要求

具体做法

备注

第一周

第二

第三周

第五周

 

 

 


第六周

一、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二、圆柱和圆锥(用11课时)

 

 

 

 

 

 

 

 

 

三、比例(用7课时)

1.      使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试题,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拄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2 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使学生结合实例,3、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2 在现实的情境中,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

4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1 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2 联系实际,发现和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以图形的放大、缩小为基础,教学比例尺。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课题或内容

目的要求

具体做法

备注

七周

 

七周

第八周

第八周

 

 

 

四、确定位置(用4课时)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用4课时)

 

 

比例尺,能按照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1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 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 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发现面积与长度变化的关系。

 

 

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安排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适当地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课题或内容

目的要求

具体做法

备注

九、十

 

 

 

 

第十周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6课时)

 

 

七、统计(3课时)

 

1 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2 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1、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3、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在探究与合作中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当地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

 

 

绘制统计图时,采取互相检查的方式,进一步强调必要的步骤;在教学众数和中位数时,通过联系实际以及选择典型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课题或内容

目的要求

具体做法

备注

第十

周至十

八、总复习(30课时)

1、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2、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在复习中,针对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扎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1、进行知识脉络的有效整理,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2、加强针对性习题、基础性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提高性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