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枫桥

 苏迷 2013-04-12
 
  □郁 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让枫桥成为了很多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寻幽觅胜的一方圣土。
  枫桥位于苏州西北的小镇枫桥镇,是一座高大精美的单孔石拱桥,全部用平整细腻的条石垒就,横跨于运河支流的枫江上。它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桥的护栏墙石中间,镌刻着“枫桥”两个红色的大字。在枫江上,这样的精美的石拱桥有不少,但由于张继赋诗一首,独使枫桥名闻天下。现在的桥头两岸,仍可见一些高大老枫、老柳,绿荫婆娑,和这古老的石桥,静静向游人讲述着千年往事。
  枫桥贯通大运河,又是官道所在处,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姑苏城门也关闭,这里便成了迁客骚人理想的停息之地。据说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郁郁回乡,船行至此,已是晚上,城不能入,便只好泊舟于此。他夜不能寐,借酒浇愁,面对着江枫渔火,月落清霜,乌啼钟声,情不能禁,在小舟上吟哦出了《枫桥夜泊》一诗,以浇心中块垒,哪知这短短的二十八字,就此震古烁今。
  枫桥的对面一二百米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改名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寒山与拾得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这智慧的语言,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寒山寺的建筑古色古香,黄色的院墙,耸入空中的佛塔,静静掩隐在绿树丛中,散发出千年的古文化风韵。寒山寺的钟号称“天下第一佛钟”,怪不得这灵性的袅袅钟声,当年敲出了才子张继心中一朵朵美丽绝伦的诗之涟漪。
  站在枫桥上,看着河中那条仿制的张继曾乘坐过的小船,河上一座座古老的石拱桥,一座座在岁月里暗红了的亭榭,沿河两岸青石铺就的街道和埠头,无数粉墙黛瓦,一直逶迤延伸到远方,你完全浸染在江南水乡的意境里了,不由得神往起吴地姑苏昔日的繁华,默念着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诗句。一阵轻轻的南风从前面的大运河上吹来,桥头一棵古枫树掉下几片早落的枫叶,落到枫江畔那丛幽幽的兰草里,空气里漂浮着一丝清凉的芬芳,你突然觉得一切恍若隔世。你想今晚若在枫桥夜泊,月光之下,定会遇见那一袭青衫的张继。
  张继在枫桥低吟一曲之后,姑苏城外、寒山寺钟、江枫渔火,撩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引领着无数文人墨客来这里寻幽访古,亲临其境领略诗人笔下的诗情古韵。晚唐杜牧来了:“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怀吴中冯秀才》),他一生遍走江南佳丽地,但是却眷恋枫桥。南宋的陆游来了:“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宿枫桥》),枫桥一样引发了他的无限慨叹。明初的高启来了:“乌啼霜月夜寥寥,回首离城尚未遥。心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他在这里也是思绪难眠。清代的王士祯来了:“日暮东塘至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绝句》),在枫桥潇潇夜雨中,他诗兴大发。
  枫桥,虽然只有短暂的半日游,我未能带走枫江的一盏渔火,也未能带走寒山寺一片钟声,但我的心却长久地回荡着枫江的涛声,我的魂却永久泊在了枫桥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