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回文诗

 建华1968 2013-04-14
  
 

奇诗怪词系列合集电子书总目录

  

王雪涛国画作品欣赏

岁朝清供  镜心 

回文诗  

回文亦称回文、回环,是运用字词按一定规则排列成顺倒都能成句的文体,是一种高级的文字游戏。用回文写成的文体有回文诗,回文词,回文对。

一.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唐.潘孟阳春日诗是把诗,从最后一个字起倒读又出了另外一首诗了。这类表现形式的诗题材多。这种回文诗叫大回。

  春日雪            倒读

春梅杂落雪      来同愿里仁

发树几花开      饮兴尽须真

真须尽兴饮      开花几树发

仁里愿同来      雪落杂梅春

唐.潘孟阳

湖北来凤县仙佛寺的山门前,曾有一块高约六尺的青岩石碑,碑上镌刻一首回

花开菊白桂争妍,

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  

纱茏树色月笼烟。 

湖北武陵佛寺(又传为来凤县仙佛诗)

回读

烟笼月色茏树纱,

影漾波中潭落霞。

天晚宜人留景好,

妍争桂白菊好花。

此诗不管顺读倒吟,减字跳字句

皆可演绎成诗

 二.还有一种形式是一句正读,后一句倒读,叫逐句回文体,也叫小回。丁澎园有一首写青年男女之情的《菩萨蛮》词,是逐句回文。真挚别致,反复吟味,情趣自见: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

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奴随处好,好处随奴道。

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

苏轼也曾写过逐句回文体,有首《菩萨蛮》词,是这样写的: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头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三.倒句回文诗,又是回文的表形形式,倒句回文诗是每一句中都可以倒读,且倒读顺读都是同样的效果,如:

处处飞花飞处处,

潺潺碧水碧潺潺。

树中云接云中树,

山外楼遮楼外山。

 鸟醉花香

冬伴春来春伴冬,

风随雨洒雨随风。

鸟醉花香花醉鸟,

松恋雪洁雪恋松。

李半黎

      咏雪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南朝·萧纲·(双句回文)

 四.联珠句诗是回文诗的另一种形式,是由联珠和顶针组合而成的,把全诗前后连接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兴趣盎然。四季回文联珠诗就是这种形式的较典形代表作。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春)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冬)

又:

茏堤绿柳弄春晴晓日明(春)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冬)

 此诗可译成:

         春                        夏

茏堤绿柳弄春晴     夏莲碧水动风凉

柳弄春晴晓月明     水动风凉夏日长

明月晓晴春弄柳     长日夏凉风动水

晴春弄柳绿堤茏     凉风动水碧莲夏

             秋                    冬

秋江楚雁宿沙洲     红炉黑炭积残冬

雁宿沙洲浅水流     炭积残冬遇雪风

流水浅洲沙宿雁     风雪遇冬残积炭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残积炭黑炉红

               清初、永康乡间民女、吴绛雪

 无独有偶,唐寅也曾作过名曰春、夏、秋、冬的联珠回文诗。

《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春》的读法:

花枝弄影照窗纱,

影照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照影,

纱窗照影弄枝

 五.连环诗,又叫辘轳体诗辘轳体诗。也是一种回文诗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衔头接尾格的诗,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而得诗,相传为宋代秦少游首创,而苏东坡诗为佳。单人耘先生是林散之大师的最早入室弟子之一,先生自幼勤于诗书画,其中有首辘轳花。这类诗的形式通常排列成圆圈形,字数不限,读的方法很多,一般从圆圈最上边的当中一字起头,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五字或七字一断,即可读成若干首五言诗或七言诗。

 

体诗尤令人扼腕击节。 

苏门三友对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闲漏转,

 时闲漏转静思伊。

        苏东波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嗽玉,

歌声嗽玉采莲人。

        苏小妹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暮已,

酒暮已时醒微力,

时醒微力赏花归。

        陈小游

回文诗另外还有几种表现形式待以后再介绍。

 

    茶余饭后,闲来无事,翻阅旧书时看到几首回文诗,拿来欣赏。才知道是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顿感妙趣横生,写景的回文诗,以她的《四季回文诗》最妙,妙就妙在把十个字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诗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今贴出来与大家共赏:

     “春”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碳炙寒风,
              碳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碳,
              风寒炙碳透炉红。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顺读为“夫忆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迷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又如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诗曰: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为: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有些汉语诗,不但可以顺读,也可倒读被称之为回文诗。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为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回文诗,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具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

    唐寅也曾作过名曰《春》、《夏》、《秋》、《冬》的联珠回文诗:
            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春
            花枝弄影照窗纱,影照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
             五言:
            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

王雪涛国画作品欣赏

 

拆字连环贯通回文诗

笑看风云分隔线 - 笑看风云博客

寄范希文

宋 宋庠

奇诗欣赏 - 笑看风云博客

  这首由20字组成的诗环,是为好友希文(范仲淹)而作。该诗之妙,妙在能读出两首五绝与两首七绝,描绘出旷野的秋色。

  读法一:从“花”字始,向右旋转,至“飞”止:

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
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

  从“飞”字始,向左旋转,至“花”止,是上一首的回文:

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
矶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

  读法二:将花、麻、沙、槁离合,藏头拆字连环,从花左旋读,再回读,可得七言绝句二首。读为(回读略):

草化飞萤聚乱麻,广林野阔接平沙。
少水矶滩露荻槁,木高微翠近开花。

笑看风云分隔线 - 笑看风云博客


 

 
 
 
 


 
 
 

有趣的回文诗

 

风打叶落雀惊蝉,鸣停听声寂无眠。眠无寂声听停鸣,蝉惊雀落叶打风。

仿古叠字其一

月儿弯在流云端,在流云端繁星闪。繁星闪耀眼泪珠,耀眼泪珠月儿弯。

《春游》

绿草芳原平,青山一带睛。玉鞭骄试马,珠弹惹啼莺。

曲奏低云度,杯深贮月明。促归傅钥待,游治遍春城。

回文:

城春遍治游,待钥傅归促。明月贮深杯,度云低奏曲。

莺啼惹弹珠,马试骄鞭玉。睛带一山青,平原芳草绿。

 

 

明代 蒋一葵咏《春》

前七后三连理回文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上面十个字,它前面七个字,后面三个字,却能联成一首很好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完整读法应该是: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宋庠《寄范仲淹》

       矶

    沙     滩

  平         露

 接           荻

阔             槁

野             微

麻             翠

 乱           近

  聚         开

    萤     花

       飞

按字面顺读成五言两首,如:

矶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

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

还可成五言:

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

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矶。

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

成七言:

平沙矶滩露荻槁,荻槁微翠近开花。开花飞萤聚乱麻,乱麻野阔接平沙。

滩矶沙平接阔野,阔野麻乱聚萤飞。萤飞花开近翠微,翠微槁荻露滩矶。

 

"佚名《转尾连环》

春晴喜鹊噪前津,鹊噪前津柳媚新。津柳媚新花恋蝶,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蝶恋花新媚柳津。新媚柳津前噪鹊,津前噪鹊喜晴春。

 

《七律"致友人》

前路寄情伤别离, 远舟孤影柳依依。溅流急去飞花落, 夜雨频来啼鸟饥。

笺染泪痕新墨冷, 砚寒冰结乱毫稀。怜君为念远途苦, 笔下难书托雁归。

山岚笼黛水湉湉, 袅袅香浮花似烟。帘动影中风细细, 翩翩鹊起月纤纤。

 

秋江楚雁宿沙州,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清代诗人陈琼仙《秋月》: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湖北来凤县仙佛寺门前,有块高约六尺的青岩石碑上刻有一奇诗,诗文如下:

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荡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将全诗回读:

烟笼月色树笼纱,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留人宜景好,妍争桂白菊开花。

每句减去头二字:

菊白桂争妍,留人宜晚天。潭中波荡影,树色月笼烟。

把每句五、六字跳过去:

花开菊白妍,好景留人天。霞落潭中影,纱笼树色烟。

其他读法如:

好景宜晚霞,月白天笼纱。潭中漾树影,波开留桂花

民国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在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也有一首回文诗:

(其一)

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

倒读则是:(其二)

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

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就成了下面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其三)

翠霭积烟村,诗人醉洒樽。水声琴入韵,山景画留痕。

带雨空虹架,盘崖抱石吞。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

(其四)

碧落起云烟,高登路接天。抱崖盘曲树,空雨带飞泉。

画景山屏列,琴声水涧悬。醉人诗触兴,积霭翠来前。

 

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信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赤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蒋一葵《咏春》

顺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倒读:明月晓晴春,弄柳岸啼莺

七绝: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曹鸿年

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湖南洞庭湖畔诗碑

顺读;天连草色一川平,日映红花万树晴。泉滴洞中山滴翠,烟溪绿袅竹声清。

倒读:清声竹袅绿溪烟,翠滴山中洞滴泉。晴树万花红映日,平川一色草连天。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雁过南楼半色秋。秋色半楼南过雁,楼南过雁白云悠。

悠云白雁过南楼,雁过南楼半色秋。云白雁过南楼半,南楼半色秋悠悠

 

苏轼《赏花》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菩萨蛮》: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苏轼《记梦》: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夫妻相思                        

夫想妻(顺读)                             妻想夫(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湖北咸丰县《万柳堤即景》: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津人 曹鸿年: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清代诗人李*《春闺》: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苏轼的《西江月》: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寒枝风挂。 挂风枝寒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雁过南楼半色秋。秋色半楼南过雁,楼南过雁白云悠。

悠云白雁过南楼,雁过南楼半色秋。云白雁过南楼半,南楼半色秋悠悠

 

苏轼《赏花》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菩萨蛮》: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苏轼《记梦》: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苏轼《题金山寺》 

潮随岸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平。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绝妙的回文诗》李禺【宋】

  宋朝李禺写了丈夫寻妻的书。这首诗就妙在正读是夫忆妻,倒读是妻忆夫。

正读: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常廖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常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合称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诗词赏析】《绝妙的回文诗》 - 二十八亩田 - 二十八亩田的博客

回文诗欣赏(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音韵美。除正统诗体之外,还有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杂体诗。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在杂体诗中,回文诗是颇负盛名的一类。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为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具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历览各代诗歌,却多有诗家于杂体诗中逞才炫技,各领风骚。其中既有大诗人,也有硕学鸿儒,山野隐士,闺中思妇,甚至帝王。最早的回文诗是南朝西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最负盛名的回文诗当属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若兰)的《织锦璇玑图》。

  回文是利用汉语的词序、语法、词义十分灵活的特点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在诗中叫回文诗,用在词中叫回文词,用在曲中则叫回文曲。回文诗有多种形式,如单句回文诗,双句回文诗,全篇回文诗,迭字回文诗、诗词双回文诗等。
  单句回文诗,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如苏轼的《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双句回文诗,其特点是每两句成一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倒读,自始到终皆如此。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雪》:“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全篇回文诗,就是全诗中字句顺读、逆读均可,不仅都合韵律,且均有意味。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这类诗有多种形式:一字重叠.二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秦少游寄给东坡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就是四字重叠。
  诗词双回文诗,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玉连环也是回文诗的一种,它是由8个字首尾连与环形,每四个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比如唐代吕岩创作的玉连诗《洒》“神坏德伤,身荒国败”8个字就能组成16首诗,现举一例:
             神败国荒,身伤德坏。
             败国荒身,伤德坏神。
             国荒身伤,德坏神败。
             荒身伤德,坏神败国。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说,回文为道原所创,后又失传。今所传最早的回文诗为南朝时苏伯玉的妻子所作的《盘中诗》。《盘中诗》虽能屈曲成文,但是不能倒读,还不是真正的回文。到了宋朝,有些诗人作的回文诗,不但可以使诗词字句回旋往返,成义可诵,而且具有诗的意境。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几首回文诗,很有趣味。他在一首题为《记梦》的诗中写道: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无论是顺读还是回读,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诗,写出了梦中火炉上温酒畅饮的情趣。

江苏镇江金山寺《题金山寺》  宋  苏轼
潮随岸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平。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顺读为“夫忆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迷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写景的回文诗,以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为代表作,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尤其难能可贵。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词云:“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湖南洞庭湖畔诗碑
  顺读
天连草色一川平,日映红花万树晴。泉滴洞中山滴翠,烟溪绿袅竹声清
  倒读:
清声竹袅绿溪烟,翠滴山中洞滴泉。晴树万花红映日,平川一色草连天。

  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诗曰: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诗词赏析】《绝妙的回文诗》 - 二十八亩田 - 二十八亩田的博客

    【诗词赏析】《绝妙的回文诗》 - 二十八亩田 - 二十八亩田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