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作文

 心音 2013-04-16

作文有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材料作文又分给材料话题作文(简称话题作文)和给材料题意作文,习惯上人们把后者就叫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半命题略)

去年有六个省、市考了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应引起重视。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审查作文题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范围、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其次要弄清楚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意的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注意命题方式,分析题目结构,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1、用一个词作题目。这样的词有两类(有比喻义的词,具有抽象意义的词)。

有比喻义的词:这类词既可用该词的本义,实写;也可用其比喻义,虚写。

如辽宁的《肩膀》,即可用该词的本义,这是实写;也可用其比喻义(责任、依靠等),这是虚写。

《门》:门,有有形的,如校门、家门、房门;有无形的,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门里门外门前门后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

《墙》:可以写与具体的墙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写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等等。

《舞台》:可以写与具体的舞台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写抽象的人生这个大舞台。

好多名词都有本义与比喻义,都可以虚写实写,但在立意上虚写一般比较有深度。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做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

2、用短语做题目

如:北京的《北京的符号》是偏正短语,要注意其修饰的成分(“北京的”),因为它决定“符号”的地域特色,限定了符号的范围,“符号”则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再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湖南的《谈“意气”》是动宾短语,它只规定了论述的范围(“意气”),对意气发表什么看法,这个中心论点由你自己确定。再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也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

江苏的《人与路》是联合短语,一般要说明两者的关系;就本题而言,侧重点是人,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联合短语里两方面并重还是有侧重视具体情况而定。

3、用句子做题目

如上海的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就是一个单句。用单句作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想握住”以后怎么样,始终围绕“想握住”做文章。再如《我的未来不是梦》,“不是梦”是重点,谁“不是梦”,“为什么”不是梦,要始终围绕它做文章。

   二、 全命题作文的构思:

   1在命题作文中,一般来说,如果题目当中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应写成记叙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题目中出现了“论”、“谈”、“评”、“小议”等字样,一般要写成议论文。如上文的《谈“意气”》

   2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3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则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选材构思,《考试》、《蜡烛》(奉献精神)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去写。

   4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在于题目是从材料中引出来的,必受材料的限制。

一、给材料话题作文 

(一)单概念类审题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两则材料二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有什么作用、③如何对待压力、④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⑤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等,但结合材料,抓住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2、动词类

1)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喝彩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据此材料,应写成要为别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思想上有好的品质,生活上有好的习惯等,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尽量朝人无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写出佳作。

2)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大家很容易将中心聚集为“学会放弃”,这点在能力有限的竞争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不过要写出佳作不容易,应在“学会”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弃什么,不放弃什么;全部放弃还是部分放弃,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3、形容词类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在话题说明中很清楚,基本主旨应是“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公平”。

(二)双概念类

1、判断型

没有在高三行走过的人,难以领略它的“月黑风高”味,走过高三,才能真切地说一声“曾经沧海”!在很多学生眼里,高三充满着痛苦与无奈,其实高三生活还充满着快乐。

请你以“高三生活:痛并快乐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能片面写高三生活的“痛”或“快乐”,应该是既写“痛”,更要写“快乐”。

2、矛盾型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请联系生活、阅历、见闻,以“无与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3、条件型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移到了海拔2000的雪带上,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经研究得知,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那些原来在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但也有环境将生命改变的。请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较宽泛,限制性较弱。只要把握住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即可。如可写生命离不开环境,一旦环境改变了、生命也将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命的品质等。生命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它可以是动植物生理层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上的生命,还可以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生命;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4、主客型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

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主客关系,“我”为主,“奥运”为客。写作中要以我为重点,突出“我”为奥运所作的努力,可以想象“我”是一个运动员如何为奥运添彩、“我”是一个裁判员如何为奥运公平执法、“我”是一个志愿者如何为奥运服务等,文体上最好是记叙文。

5、因果型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是这样写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如此,清流亦如此。请以“清流与活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困,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如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等。

(三)、漫画寓言类

1漫画 (略)

2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此题不限于材料,比较开放。审题时要关于抓住题目的信息,看是否有限制。例如这道作文题“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可知,这是一个不加限制的话题,只要与寓意相关的材料都可以写入文章。寓意是要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理念,推进事业发展。

三、材料题意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逐步以材料作文取代命题作文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察读写能力等优势,因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足必须以材料为根本;如果足议沦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辩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

  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例4、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议论部分就是关键句。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从鸟的传说方面也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以果溯因法。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井里捞鱼(原因)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结果)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例3、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例4、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3、辨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1、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长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不同角度的评论就是问题所在。所提炼出来的问题是由事件引发出来的不同的见解,如“救不救”。

  例3、《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相互欣赏/营造共赢的风景/相映成趣的美丽(共同的风景)/你也是一道风景(欣赏你)

 例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从而证明灵活的思维是大地的创造者。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例6、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1、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解决问题”上。联系自己或他人的实际,一定要“分析问题”,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此外,“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例3、漫画(略)

  连环漫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他竟非常惊诧:“怎么没来接我?”

  这位学子的“惊诧”着实令人担忧,身受高等教育却不会回家,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例4、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

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

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

  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

  例5、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与两幅图都相关。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抄袭。

  一个大圆,规范,稳定,面积大;一个多角圆,新颖,多变,面积小。由此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1)人生既要稳定,又应多变。 (2)圆有不同的形状,人生也是如此,具有不同的人生轨迹。(3)"和而不同"。不管怎么说,两者的圆心是一样的,可能方式方法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心地,都是为了圆满;所以,不管呈现的形式如何,其核心是一致的。"和而不同"是古人的说法,意思是为了"",可以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方式。"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如此。那么可以联想到香港、澳门、台湾,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前提下的回归、繁荣与努力。 (4)新颖,多变很好,很新潮,但它不如稳定、规范更实际。犹如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着追新潮而忽视本质的现象。 (5)人们往往看中的是新,但本质的面积大的,往往还是更原始的那一种,所以回归本源也是一条出路。 (6)但愿两者结合起来,既要稳定,又要新颖;既要规范,又要多变,这也是人生应该汲取的。 (7)圆,是核心,不管怎么多变,叶落归根;洋装虽然穿在身,都有一颗中国心。 (8)圆的多变,太阳在落山之时,看见的大,犹如第一幅;正午之时,光线散开,强烈,看见核心少。犹如第二幅。实际是一个物体,不同的时空呈现不同的方式,人生也应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