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以“八有”措施助推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汉寿县纪委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干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保障机制,探索以“八有”措施构建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新格局,着力解决乡镇纪委在哪干、谁来干、怎么干、长久干的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要求有办公场所、有牌匾标识,解决“在哪干”问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年初将洋淘湖镇列为全县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试点乡镇,结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共同推进,以其成熟的经验作为其他乡镇工作的样本。一方面,着力于硬件标准化建设,对各乡镇纪委办公场所进行统一规划,要求各乡镇纪委必须悬挂醒目牌匾,并需设立两间专用办公室,一间为办公室+监察室,一间为质询室+信访接待室,均按“四机一柜”(计算机、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的要求配备办公设备;另一方面,着力于宣传的规范化建设,对各乡镇“一栏一箱”的内容和样式进行规范,“一栏”为党风廉政宣传栏,其内容必须做到清楚、全面,“一箱”为信访举报箱,其形式必须做到醒目、管用。 二是要求有专门力量、有分工要求,解决“谁来干”问题。在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该县纪委建立起了与县委组织部会商纪检干部人事安排新机制,加大了纪检干部的配备、提拔、交流力度,过去乡镇纪委书记“单打独斗”的现象得到改变,目前全县各乡镇纪委均增设了1名专职纪委副书记,并明确了1-2名兼职干部参与纪委日常工作。结合今年政府换届,对18个乡镇的纪委书记进行了调整,现有29个乡镇纪委书记无一人本籍任职、无一人任职超过10年、无一人分管计划生育等四类重点工作,且35岁以下的纪委书记达到8人,全部58名乡镇纪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8个乡镇原纪委书记在换届时得到提拔或重用,让纪检干部既能“流得动”又能“上得升”。同时,结合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从体制入手构建县、乡、村三级纪检组织网络,目前全县565个村居(社区)村民监督委员会覆盖率达100%。 三是要求有工作制度、有办事流程,解决“怎么干”问题。为破解乡镇纪委工作“监督难”这一瓶颈,该县纪委按照规范、管用、实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乡镇纪委意见基础上出台了《汉寿县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四项工作机制四项履职制度》,四项工作机制对乡镇纪委和纪委书记的履职、议事、报告、考核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和明确,四项履职制度则包含了廉政谈话、信访举报、案件检查、联系群众等四项重要工作内容。“四四制”还对过往未明确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明确,如在乡镇纪委书记任期上,明确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原则上应干满一届,任职5年以上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在执行好“四四制”的基础上,各乡镇纪委再根据实际制定和细化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办事流程,建立起公共资源交易、村级资金监管、信访等台帐,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使纪检工作思路更加明确清晰和规范高效,提升乡镇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 四是要求有经费保障、有督查考核,解决“长久干”问题。协调财政部门将乡镇纪委年度工作经费在第一时间拨付到位,保障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不受资金困扰,同时,乡镇纪委书记和专职纪委副书记均按要求享受纪检干部办案津贴,村务监督委员会按要求享受误工补贴,以提升纪检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县纪委多次组织常委带队赴各乡镇督查,通过对照检查表的方式找准各乡镇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年已针对纪委书记分工、岗位津贴、专职副书记分工等问题下发督办函21次,确保规范化建设不走样。进一步完善了乡镇纪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业务跟班轮训规划,抓牢了纪检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这一关键,同时,今年还将对各乡镇纪委严格目标管理,年终考核结果将成为乡镇纪检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直接依据,保障乡镇纪检组织的长久正常高效运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