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澄泥砚的制作过程(转自网络

 黑老赵 2013-04-18

澄泥砚的制作过程(转自网络--中国文房论坛)

澄泥砚

本店位于全国四大名砚——澄泥砚之乡山西省。山西汾河长达千余华里,纵贯忻州、晋中、吕梁、临汾、运城五个地区,沿途各支流把不同含里的泥沙刷到汾河中,复经主流的淘刷其精华部分淤积河湾中,形成澄泥砚得天独厚的原料条件。

【历史介绍】澄泥砚创于汉,鼎于唐,迄今已逾2000余年,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是其中唯一以人工澄炼之泥烧制而成的陶砚,也是唯一不以产地命名的砚台。它风韵典雅,窑变奇幻,巧夺天工,雅俗共赏。历代文人学士奉为案上珍品,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著文记之。清乾隆皇帝在磨试了内务府收藏的澄泥砚后,亲感其妙,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并称:这是用沉淀了几千年水渍泥做的澄泥砚,不渗墨,研得下墨快,能去掉墨中的松油,写字入木三分。

【产品介绍】正宗澄泥砚是经过取土制浆、滤泥、澄泥、制坯、晾坯、磨制、雕刻、烧制、蜡煮、抛光等十余道大工序完成。特点:看似碧玉,莹耀生辉;抚如童肌,细润柔滑;叩之有金石之声,锵锵悦耳;用则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贮水不涸,历冰不寒;有桔子红、玫瑰紫、鳝鱼黄、蟹壳青、墨玉黑、斑鸠灰等。这些色泽全是在烧制过程中的自然窑变形成。

澄泥砚的烧制过程第一步取泥:取泥之法除以水澄泥外,还有“罗土制法”,即箩筛细土取泥法。(我们采用罗土制法)
第二步整泥:整泥的过程颇为复杂,先把泥料用筛子过滤,再把泥料置于袋中挂于窑洞“澄”,这是一种特殊的过滤手段。过滤后的泥料,捻一捻,如红薯淀粉一样滑溜。然后是“和泥”。“和泥”与“和面”是一个道理,要把所有的泥团都摆弄得像面团一样,不能硬也不能软。待到把泥料摆弄得有“筋”又有“肉”的时候,就等于为泥料注入灵魂了。第三大步制坯、晾坯、磨制、雕刻:澄泥砚一般是在泥半干时雕制,泥的状态要“软”得可用竹刀雕刻,同时泥还要“硬”得不塌形。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烧制:只要没有出窑,经过无数次摆弄的泥料,仍然是泥,不是砚,所以烧制的过程很重要的。“烧制” 炉温须在9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因为温度的高低、泥材成分的不同、窑炉容量的大小、煤炭热值的高低以及装窑的疏与密、烧制期间的天气状况等,都与砚的成品率和成色好坏有关系。温度低无法行成砚要的硬度,过高容易瓷化,这样砚根本无法发墨。这种烧制技巧有形也无形,是难以把握的。澄泥砚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和严谨,整个“生产系统”是脆弱的:泥料选不好,握不成团,是松散的;泥料“澄”不好,没有水性,制作出来的砚台就不温润,就不会“呵气生津”;泥料“澄”好了,如果“和泥”的工夫没有下到位,那么泥料通体的柔韧度就不均匀,某一部位就会在高温中变形;泥料整好了,但如果雕刻坏了,那么也就废了。还有,就是一切准备工作都很顺利,但入窑后火候不到或者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出窑时砚台的成品率很低或者全部报废了,就被称为“坏窑”。澄泥砚的烧制是产生窑变的,这个窑变和烧制瓷器中的窑变一样,也是在高温的烧制中,矿物质产生变化而形成的,澄泥砚的窑变是无意为之的,其色泽虽可以在装窑位置和火候的控制等方法来达到人们想要的效果。但烧制过程中,因上面所讲到的火候和气候等多种外在因素,致使一方好的窑变澄泥砚非常难得。

(声明:俺是喜欢澄泥砚才转帖的,不是违法分子,如果您觉得不适合在这里贴出来或者侵权了,俺就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