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自然而产生,但天地万物仍由自然而运化。所以生长、收藏、治乱、安危成败、兴衰、吉凶、祸福均属“自然”,现分述之。
天地之“自然”
宇宙形象之后,自然形成天尊地卑的高下对仗之关系。然后随太阳东升西降,月亮轻盈圆缺,阴阳进退,伸屈盈缩。紫微星居中天之上斗罡转向,星辰运移,明生岁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阳长阴消,气候温和,万物草木,随之葱生;斗柄南指,天下皆夏,阴尽阳极,暴暑炎热,万物繁茂;斗柄西指,天下皆秋,阴长阳消,气候萧凉,万物始调;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阳尽阴极,万物始作。雷以动之,风以挠之,日以煊之,雨以润之,万物随之。山石草木,生长收藏,飞禽走兽,生老病死,无一不在大化中生息。这种造化,是天地之“自然”。故《庄子》云;“天其运乎?地其外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就维纲是?孰居无面事而推行是?”(《天运第十四》)意即:天地运化,日月往来,无任何主观意志主宰和操纵,而是自然之造化。
事物之“自然”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变化生息均属“自然”。飞禽生羽,自高飞翔;走兽四足,陆上行走。蛇无足仍可行,蜈蚣多足亦不累。物体构形,头上脚下,胸前背后,两臂左右。乌不染自黑,鹤不洗自白,均属“自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稼穑者,深翻土地,调和土壤,选好良种,随季节令,勤劳耕耘,花繁果丰。反之,则无收,亦是“自然”也。故《素书》云:“饥在贱农,寒的惰织”(《安礼章第六》)。
处事接物之“自然”
人之处世,祸福安危,因果自然。福在积善,祸在积恶。故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易传》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自然”一意在治国理民方面
治国理民的唯一目的是国政昌荣,禁民不非,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道德经》中涉及治国之方、理民之策较广。如五十三章讲的:“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曰甚芜,仓甚虚”。这节经意是说,理民之道是很平常,亦是自然的,但执政者好走歧途险径。朝廷不顾民众,为了分外安享,滥用民资民力,而百姓将大量耕耘的劳力投入于不必要的修除,结果田禾被荒芜,导致欠收,仓虚无有积蓄,因之导致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七十五章讲“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此章经意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阐说人民的饥苦由何产生。它是说执政者贪图享乐,奢侈不节,只求宫廷豪华,纵科派之条,横征暴敛,不顾民之饥寒,人民因此而遭受饥馑之患。二是讲说民难治之原因。人民之难治者因为政令繁苛,执政者随心所欲,任意妄为,民必抗拒而难治。故在五十八章中讲的“其政闷闷(宽容大度),其民淳淳(朴实敦厚),其政察察(在这里当苛察、烦琐、显示精明讲),其民缺缺(战不已)”。仍指朝廷的所有政令与百姓之安危有自然之关系。《道德经》中五十七章中讲的“??我无为而民自化(上顺天理,下应民心,而不任性忘为。),我好静而民自正(执政者虚心恬淡,自然而然举措有常,物物各安其分内,事事有条不紊。而百姓亦自正矣。),我无事而民自富(不求分外之厚享,不滥用民资民力,而人民自然富裕。),我无欲而民自朴(执政者真诚不妄,而百姓呢?自然的敦厚真朴)。”由此可见,百姓庶民,安危灾祸,饥寒富贫,是与执政者的道德水准、情欲动态、言行举措,有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之关系。
“自然”在人的养生方面
人的生命长短,健康病患,与人们的日常食息动止有自然关系,故《阴符经》中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之饮食必须适时可节。例如:肉腻大饱,酗酒酩酊,酸甘不调,沉滞酒色,流吹欲海,破伤元阳,神魂昏迷,五脏不调,六腑不泰,久持必病。再如人之喜怒无常,以致情绪失度,神经错乱,气滞不通,血碍不畅,百脉不调,表里疾生,不能尽其天年,中道而夭。因之人的饮食必须生熟相一,五味调和均匀,饮食规律,举止谦柔,言谈真诚,处事和顺。如此日久,五脏清凉六腑调泰,骨骸之间通畅,气血营卫不紊。自然体健而长寿,享尽天年。由此可见,人之健康、病患,生命长短均与人之日常举止生活有自然的之关系。
“自然”在人生道路之环境方面
人的处境宽松,人情和融,则使人生愉快。反之如处境乖戾,时局背扭,心情苦闷,神态不悦,仍由自我举措所致。本身心地动机,言行举止,不自我突出,顺应“自然”,其环境可以自然调理。《道德经》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章节较多,如二十四章“??自见(在众人前显示自己有主见)者不明,自是(突出自己为是)者不彰,自伐(在人前夸耀自己有功)者无功,自矜(认为自己比人长)者不长”。“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此四者均被人们厌弃不悦,导致众人反感。这是因心念动机,为了在众人面前突出自身,让人们尊崇自己,超越了“自然”,反而被众人抛弃。势必“自然”造成环境恶劣,事局艰难。因之在二十二章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二十八章讲“是以圣人方(行事规范)而不割(不以规范而伤不规范者),廉而不刿(不以清谦而害别人),直而不肆(正直而不过度),光而不耀(不以仗己知见而显耀于人)。”二十章讲“??俗人昭昭(显示自己聪明),我独若昏(我仍糊涂),俗人察察(烦琐苛察,显示精明),我独闷闷(我愚昧列知)??。”
作者简介
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者,慈善家,书法家,传统文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