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道德经“道法自然”?(中)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03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老子道家对世人(地球人)的五官六根是批判性的使用。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12章),对五官六根的盲目崇拜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老子知道人有玄照妙心,意识心只是一个单细胞,进化初期的习作。自然和道法自然的概念正是建立在对五官六根盲目崇拜的批判之上,因此对五官六根是隐形的。

现在回到文字学本身。从文字学的角度看,自然代表本来如此,也可以说是本然,佛教说的法尔理,真正的证悟境界可从这里深入。自然显然排除人为,排除人的意识心,与无为意义近似自然这个概念由“自”和“然”二个字组成。“自”在《道德经》中很重要,有“八自”、“四自”和“二自”。

文章图片1

八自:自宾、自化、自均、自定、自富、自正、自朴、自然(含摄七自)

四自: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第22-23章)

二自:自知、自胜(第33章)

八自经文:

道法自然--第25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第32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同上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37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同上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

经文:

不自见(xiàn),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能长。--第22章

自见(xiàn)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第23章

二自经文:

自知月明,自胜者强。--第33章

自与己的关系。今天的自己一词已经彻底掩盖了古代思想家自与己的巨大差别。古人用字严谨,今人用字随意。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词组,使世人忽视了自与己的本质区别。理解自与己的区别,才能更精确的理解自。

文章图片2

在八自体系中,自然与其他七自是有关系的,是老子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但自然是含摄其他七自的,因此自然的内涵可以部分的从七自概念和经文中获得。今天通用的自己是由自和己二个相反的意思组成的,使我们忽视了自与己的区别,这是文化的不幸。

己就是私己,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最为第一但自却是心灵最深处的那个我,就是真我,真宰,是无私的自远离五官六根,己代替自时刻出现在五官六根之前。自是真我,己是假我,世人不分,合称自己,从此真我隐没了。

文章图片3

理解自与己的差别就理解了老子的八自、四自、二自学说。自是对外力的绝对排除,对外境的绝对隔截,对己的消灭八自都是真我的显现,自是无私的,不受外境干扰的,这个外境是外尘和内尘的合称,己的凡心、凡情都是对自的干扰。

自是伟大的觉悟,世人只有己(私己),但没有自(真我),只有伟大的觉悟者才有自。孔子说:“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代表儒家对己的贬斥。克己不如无己,克己心量小,无己心量大,克己最终会死灰复燃,不如无己把贪欲连根铲除,所以有“心如死灰”的验相,禅宗要求把死灰也一起扔掉,方是干净。

文章图片4

孔子自称是方内之人,克己已经是最高修行了,再前进一步,就要坠入悬崖,换句话说就是游到六合之外,成为方外之人无己就是方外之人的修行孔子入世,老子出世,志向不同,对自的证悟就不同。自然的概念是老子“强加”给世人的,孔子没有这么大的勇气,诸子百家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后世奇迹般的接受了,而且不仅不放弃,反而爱不释手了。

到了魏晋时代,离开自然文化精英不知怎么活了。慧能觉悟的自性正是老子的自,那个时候自与己还没有混淆。自是无私的我,自代表本性,独立性,不受人的干扰,是本来的那个样子,这就是自然。当无私的时候,这颗心就是天心,就是老子和禅宗的无心,这颗心不可思议,解脱就是依靠这颗心。自是无心之心,无念之念。

文章图片5

世人有凡心有凡情,圣人无凡心无凡情,无凡心无凡情直称无心。王弼把无心称为“天地之心”。王弼注《易经·复卦》:“复者,返本之谓也。然者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千,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无心就是返本,返回寂静,自然就包含了返本这层意思。

自就是“我”的微妙本体。然是什么?然是名家的核心主题。墨子比老子晚约100年,比庄子早约100年。他说:“且然,必然”(《墨子·经说下》)是解说然的内涵,并最早提出了必然的概念。墨子区分了现实的然和未来的然,并指出了二者的联系。庄子说:“然乎然,不然乎不然,然乎不然,无物不然”(齐物论)。

文章图片6

然成为名家论辩的主题,就是探索宇宙万物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并预测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的缘由,其中所暗藏的必然性、规律性(老子的稽式)老子独创自然这个道家概念是从“自”和“然”二者观照的,自然的组合是一件大事因缘,决定对后世的思想和逻辑产生重大影响。

在现实地上看不见真我的实现,但在究竟地上真我是必然实现的,自然就是“自”必“然”,表达真我在究竟地的实现,圆满。然代表了老子对终极的确定性和由此产生的强大信心。《道德经》充满了确定性,然是一个信号。自然就是真我必将实现,本性必将回归的证悟境界。

文章图片7

道法自然既是暗示人类语言的极限,对道的终极性的再次强调,又是宣告道的必将胜利,现实地和究竟地必将合二为一。自将彻底战胜己,真我必将战胜假我。当道彻底胜利的时候,和将无处不在万物虽然显形,但通过修行复性,徼回归于妙,彼此的界限将不复存在,被五官六根分割的道回归到混成的道,分别性彻底消失。

无分别性完全呈现,牛不再是牛,马不再是马,马就是牛,牛就是马的无分别性时代得到证实。“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玄同得一妙境呈现在天地万物之中。天地万物虽然存在,但是如幻如化的存在,道具而已。

文章图片8

无心、无念、无私、无己就是自。老子知道,世人的心中只有己,没有自(黑格尔称为自在之物)。当人到达心灵最深处的时候也同步到达了宇宙的最深处,就与道合一了。自的背后是寻找一位久违的觉悟者,庄子说“有大觉而后知此有大梦”。道是伟大的觉悟,是究竟觉,是第一觉悟者。天地人尚未觉悟,所以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第25章)。

第24章明确指出天地修行的不足,人比天地更加不足,天地尚未觉悟,人更加没有觉悟(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觉悟就是原路返回,天地返回天地为诞生的时刻,人返回人为诞生的时刻修行人观照自己为诞生的那一刻,一定能够恢复真我,一定觉悟。

文章图片9

老子说:“复众人之所过”(第64章),要世人原路返回,返回自己的本性,返回自己的故乡,就是要复性“希言自然”章和“道法自然”章(第24章和第25章)是一个完整的组合,必须合解,不能断解,二个自然内涵关联。此二章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当天地人都复性的时候,都与道一样大,这是老子四大学说的深意。

修什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万物的本性,是阴阳所赋予的,修行就是修复本身的和性。第24章和第25章合起来,就知道老子的本意是讲复性,讲天地人的复性。苏辙《老子注》说:“使人一日复性,则此三者,人皆足以尽之矣”。

文章图片10

在远古华人文化中,阴、阳是二位创造神,它们创造了和。万物显形失去了和,于是通过修行修复和性。圣人无名,因为不愿显形,显形就不是圣人了。显形就是徼,就产生私己,就失去和,显形如同原罪。《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道与器的划分就是道不显形而器显形,二者对显形的贬斥是一致的。

老子说:“朴散则为器”,显形的器是真朴散落以后的碎片而已。所以老子说“大制不割”,宇宙造化者是拒绝割裂的。至人无己比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更为究竟。神人是指神通广大的证悟者,所以说神人无功。在细读“道法自然”经文和断句,含义就清晰起来:

经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新断句)

经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行断句)

文章图片1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一个层次(前行),“道法自然”是第二个层次(正行),四法不是并立的,而是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又分为三阶。河上公是道法自然一句单独注解,显然是与前三法分开的。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性自然,不效法其他。

王弼注:“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是语言用尽了,再没有语言了,超出语言边际了。所以后世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温伯雪子与孔子对一下眼神就可以了,目击道存,无需语言交流。自然并不是一个道之外的新称呼,而是代表语言用尽了。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不效法什么”,“道只效法自己”,再次强调道的终极性。

文章图片12

王弼和河上公注释极为接近,非常精辟,但如果把老子的八自学说和自的内涵深入一步,道法自然还强调了道是觉悟者,已经认识自--自己的本性(慧能说:识自本性),并宣告自的本性必将实现(然),天地人三者(老子之前的三大)必须认识本性,回归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内涵。

“道法自然”是总结,是棒喝,是指(指向的月亮--不可言说的“如”)是老子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修法。庄子说:“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听心”(徐无鬼),人的五官是隔绝的,眼所见耳不能见,耳所听眼不能听,心能想耳不能想,五官六根得出的不是同一的自然。

文章图片13

观世音菩萨能够做到五观六根圆通,因为真体是同一个,不管换什么马甲,都是同一只乌龟。以自己的真眼根玄照自己的假眼根,以自己的真耳根玄照自己的假耳根,以自己的真心玄照自己的分别心,自然就完美的呈现了。老子说法到此,应该下法座了,绝尘而去。庄子对道法自然又作了非常有意义的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