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三晋之春资料之十一

 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3-04-23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庆宪 

  

一、推行“生本课堂”的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新课程改革十多年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已得到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尽管如此,当下许多教师还是更多地关注自己是如何的“教”,没有真正地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仍然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2、教学质量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每一位老师都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但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偏面地认为就是考试分数。由此造成为了追求学生的分数,出现了大题量的训练。这里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只要练得多成绩真的会好吗? 3、生本教育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生本教育”在全国许多学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事实足以说明,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二、“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生本课堂的精髓:“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的核心:感悟生本课堂的特点: 突出学生 ; 突出学习 ; 突出合作 ; 突出探究。 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三、“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

当下大部分教师对“生本课堂”的理念能接受,但在行动中还存在许多的顾虑和担心,或者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时,没有真正想到怎样让学生经历“学”的过程。往往还是“以教定学”,造成了“教”与“学”之间的失衡。我觉得目前在关注学生活动经历上要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担心学生无法自主,导致教师以“教”为主。

教学方式的确定首先要分析学生是否能自主独立地进入学习活动,这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思考的因素。但部分教师在分析“引导”与“自主”的权衡上有时把握不定,甚至对有些教学内容教师认为学生独立探究有困难,就没有更多地考虑引导对策,而出现了教师的“教”重于学生的“学”的现象。

学习素材过于单一,造成活动经历的低效。

教学时教师通过具体的学习素材向学生传递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思维活动。所以学习素材对于教与学的有效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果学习素材过于单一,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充分展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固守某种教学方法,缺乏自主方式的创新。

所谓固守某种教法,就是大家在教同一内容基本选定的一种方法。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法确实有一定的优点,教师也认为这种教法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二是执教者设计思维惰性,只满足现状没有与时俱进的追求,不愿意对现成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在教与学的处理上比较平庸,缺乏教与学的创意。

素材发挥不够到位,影响学习内涵的拓展。

有效的学习素材是推行“生本课堂”的关键,而许多学习素材来自于现成的资料中,教师采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理解素材的作用与功能。比如一些学习素材教师只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并没有较好关注学生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自主方式不够匹配 影响活动自主的本真。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虽然具有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可是没有较好地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因此,影响了教与学的本真。

问题设计松散随意,影响学生自主的发挥。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误认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提问思考,就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师没有从整体性的角度设计问题,造成提问比较随意。

最后请大家要注意,我们在推行“生本课堂”,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两者必须协调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