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与现代生活

 chao fan zi 2013-04-24

道教与现代生活

(2010-12-22 20:27:09)
 

/ 万景元

 

作为一个住山的野人,其实本应该远离社会和政治,似乎这些都是俗事,有违于道教清静无为的出世原则。而全真教中极三百戒中也有一条是“莫谈国事”,有点类似于晚清茶馆中的告示。

中国知识分子却偏有好管闲事的传统,一副以救世之人自居的样子,比如孟子就自称要拯救天下之溺,攻击异端,排斥杨墨邪说;荀子也有《非十二子》。苏东坡评价韩愈“道济天下之溺”,士大夫的清议,很多情况下都影响着朝政。由于一些专制政权的压制,使得士大夫的不敢问闻国事,所以才有了晚清的“莫谈国事。”而对于士大夫的压制,虽然短期内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是却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把许多问题压抑,而形成强力维稳的局面,若一旦溃堤,势必不可收拾。

道教其实是一个拥有革新精神的教团,如汉末的太平军起义,和蜀中的天师道统治,一直到魏晋时期的孙恩领到的五斗米教的活动等等。老子说“功成身退”,对于成功是不否定的,否定的居功。庄子书中对于战国朝野的抨击,足见庄子也留心于政治。近代新四军在茅山,得到当地道士的帮助,都足以证明道教一直关心国家民族之存亡。而《烟波钓叟歌》中也说学好奇门之术,日后可以辅佐圣明之主。道教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追求完美的人格,积极投身民族建设,这和佛教无原则无民族性,有极大的区别。

最近由于南方科技大学自授学历,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教育是影响几代人的事情,是关系国民精神面貌的大事。大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是培养尖端人才、引导改革潮流的地方。教育的自由,是思想体制自由的前锋,其势必要影响到我国的诸多方面。对于走出中国的困境,将有极大的意义。

道教经典中有不少民主和自由的成分,老庄认为人虽然有富贵、美丑之种种不同,但是自道观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平等的思想。老子所谓“太上,不知有之。”“法令滋长,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治大国,若烹小鲜。”处处要求统治者要卑下、谦让,“受国之辱,是为天下主。”所谓“汤武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其意思都是相通的。先秦的诸子中,存在不少民本的思想,我觉得当今社会追求民主自由,都可以从中寻找理论根据。才不会至于,丢失自己的根本。钱学森教授都认为马列主义应该中国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汇,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

明末清初的学者,认真思考明朝灭亡的教训,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钻故纸堆。为学者,我认为道教学者也应该思考一些道教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建设我们伟大祖国,道教到底有哪些积极的东西?着眼于此、落实于此,与诸君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