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米芾的“八面出锋”

米芾说自已写字“独能八面出锋”,这话做为书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但是其中包函的深刻的书学道理恐怕并没有几人了了 。因为至今在我所见过的书人中,还没有谁在书写实践中施行过八面出锋。据说在我们的高等学府的教学中,也没有这一课。
要弄清“八面出锋”所包函的书学道理,首先必须搞清楚“八面出锋”的真正的含义。首先这里的“锋”字,并不是笔毫的尖端,也不是点画的锐尖处,而是指笔毫的着纸部份;“出”是使用的意思,这和武侠小说中“出剑”、“出拳”中的“出”字的用法相同;“八面”也不是八个方向的意思,是指笔锋的不同方向上体面。这样米芾说的“独能八面出锋”的话,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已能用笔锋的任何方向上体面使用笔锋。所谓“独能”是说与自已同时的人都 做不到。这用今天的书人的书写实践来看,米说“独能”是可信的,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的。我们今天的书人可有在书写过程中不停地变换锋面的么?但是本文最终要告诉大家的是,恰恰只有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书写方式。
什么道 理?根据笔势的原理(详见本人3月份发表在本栏目中的《笔势研究》一文),笔锋在书写过程中变换方向时,必须对应以相应的锋面。直白地理解是这样:在书写过程中,只有这样时时追踪锋面的变化,才能与“以锥划沙”的情形相一至。想想看以锥划沙的实际情形,钢锥总是以朝向运行方向上的那一面推开沙面的,就明白了什么是笔锋的对应锋面了。这种追踪锋面变化的技术就是古论中所谓的“使 转”。今人有“绞转”一说,看似与使转相类,其实今人认识的绞转,远非古人所谓的“使转”。使转是不分书体,凡在转向处必用的转向方法,是在藏锋基础上用腕的技术,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基本技法(详见本人发在本栏中的《用笔基本技法》一文);绞转就不是这样,根据今人的阐释绞转好象是用指捻管的,偶尔用之的,可用可不用的特殊笔法。究其实是今人对使转摸糊认识诠释。在认识上摸糊,在实践上不可能明朗。看今人用笔普遍只用笔锋之一面,而不知追踪锋面,更不知使转为何物,这就是我们今天书坛的现状。
书法创作连基本技法尚不懂得,却还在那里高喊“创新”、“改革”,岂不是书坛的悲哀!* `% k4 ]/ j) ?4 p- a
1 G2 y, R/ R- W. K4 L
2008.7.29.掘人于寻觅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