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之一: 过程管理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3

1、过程管理

 含义:过程管理包括从接到生产计划开始,到将产成品交付入库的全部生产作业过程。这个过程管理的能力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生产运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可靠性。

 

生产过程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过程规划:对整个生产的程序、操作、流转等,进行合理规划如生产线布局、定岗配置、场地规划设置等,并为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管理工作,设定必要的控制措施,为生产作业过程的可靠性提供完整的管理依据,各生产管控项均以规划为依据展开。生产过程规划的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生产规划及资源投入。

计划调度:生产计划的信息接受、编制、计划确认,对生产投料、生产排程、采购行动、成品入库出货都有直接影响,计划调度科学性还会影响到仓库管理、设备维护、人员调配等相关职能,所以计划调度能力和作业效率、调度质量可靠性,对生产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

操作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因人员身体、情绪、学历、经验、技能熟练度、工序间配合协调等,都将影响到操作效率和生产流转速度,而操作标准化将大大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不稳定。所以,拟定各操作环节标准的操作指导书、操作标准、检验标准、必要的图示、记录要求等标准化,将有效提高过程管控能力。

特殊过程控制:部分行业或某些产品生产,必然存在一些特殊的生产环节,该环节的生产过程无法控制质量状态,需要在生产完成甚至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这些过程的控制,需要企业采取特别的控制措施,比如设备的鉴定、工艺的认可、操作人员的技能、使用材料的规定等,以确保特殊过程不会对生产过程有太多负面影响。

作业标准文件化:任何生产企业都无法避免人员的流动,从管理者、技术人员到一些操作人员,将作业要求、操作方法文件化,将有效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的操作质量不稳定。作业标准文件化,将有利于现场操作的执行参考、指导和用于改进操作效率及质量。标准化对过程管理的可靠性,产生极大影响。

生产督导:生产管理是个层级式体系,因企业不同而设定经理、主管、领班、操作人员等不同层级。各级人员是否有效率的完成工作,执行成效如何,还需来自上一层级的督促与指导,也是必须加强的生产过程管理环节。过程管理就是在过程中加强跟踪、督促、指导、反馈、沟通等行为,以提高最终结果的可预期性。

岗位责任:无论生产何种实物产品,会分成不同的生产环节与工序,一旦分工就产生协作与岗位职责范围的划分问题。责任分配与操作区域、操作工序,是否很好的匹配,能不能被岗位人员有效力结合和执行,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生产问题的改善效果,以及生产操作的协调配合。这是过程管理的隐性却重要的环节。

生产操作检查:生产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大多数情况未必能像技术人员一样,熟悉生产的技术参数或者操作准确要求。企业建立标准的操作检查标准,结合作业指导文件,为操作者自我检查、生产管理者督导和质量检验人员监督,提供一个完整、系统、明确的标准体系,将是过程管理的可控性能力得到可靠保障。  

过程优化: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涉及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等要素,关联到生产过程的工序协同、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企业是否能关注对生产过程的各要素和各种协作关系,进行不断的检讨改善,从质量稳定性、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生产人员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过程管理的能力。

过程可靠性反馈:与过程优化不同,过程可靠性反馈主要是记录、反馈各类生产作业中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使生产过程无法有效保障期望控制的产品质量水平,因此需要不断收集各类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制定措施、推进改善行动,使过程可靠性的反馈不断推动过程管理能力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