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阅读的复习

 liubaoliang 2013-05-03

散文阅读的复习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内容上:作者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来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

形式上:(1)抒情、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散文分类

(1)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根据内容的不同,散文又可以分为写景、咏物、怀古、咏史等类型。

二、考试命题类型

1、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                        2、重要内容的概括

3、人物形象(人称)的特点和作用              4、环境描写的作用

5、句段的作用或语言特点赏析            6、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的安排

7、主旨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8、艺术技巧的作用

三、解题答题指导

(一)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

1、多选择寓意丰富,有深层次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的词句;或者是暗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者是文章的标题

2、要结合参照词句上下文或所在的段落甚至全文的意旨在大语境中来探求内涵,

3、答题时应扣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既要指出其表层含义(词语本身的含义和语境义),又要挖掘出内在的含义(找出比喻象征的本体或其言外之意,一般要和主题相联系),要点的多少可以依据分值来判断

4、例题

例1(2010江西):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1、屈原殉国之处。2、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3、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例2(06江西):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①童话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②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参考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二)重要内容的概括

1、题目多要求概括和文章主旨有关的重点内容或情感变化,

2、答题:(1)应根据题目的指向在文中寻找相应的区间,逐句或逐段概括后再进行整合,(2)注意段落或文章的首句、尾句、过渡句、中心句、议论抒情性语句,注意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应尽可能使用文中关键词句或整合文中有关词句,(4)分点加列开回答,要点的多少可以依据分值来判断

3、例题

例1(2010江西):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例2(2007江西):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6分)
答: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境界宏大;从不同帝王的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博大;从作者的认识变化,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巨大

(三)形象(物象、人物、人称)的特点和作用                      

   1、题型:(1)概括文中某某形象的特点(2)分析文中某某形象的特点(3)文中某某形象有何作用(4)人称发生变化,有何作用

2、答题:要点的多少可以依据分值来判断

(1)概括特点题只要指出其特点即可,应扣住文中对形象的具体描写来探寻人物或形象多方面的特点

(2)分析题应先明确其特点,然后结合文中对人物各方面的描写对其特点逐点进行分析。

(3)作用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是否线索b、与其它人物的关系c、对主题的作用 d、人称本身的作用

答题样式: “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3、掌握人物形象或人称有哪些作用

(1)人物的作用a、贯穿全文线索作用b、故事的见证人,增强真实性c、衬托、烘托其他人物形象特点或某种心理d、与其他人物形象形成对比(对照)e、揭示主题作用

(2)人称的作用

a、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b、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真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c、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角度,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全面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4、例题:

例1(2010江西):“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例2(2008浙江):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

例3(06辽宁):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题型:文中(某段、某句)景物(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答题:应从景物本身的内容特点和它在文中的作用两方面作答,可从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人物心理、性格或情感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等多方面考虑

3、把握景物、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写场所;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③为下文作铺垫;④以景衬人⑤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五)句段的作用或语言特点赏析

1、题型:(1)某某标题或某某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赏析句段的语言特点(某某句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2、答题:(1)作用题应从概括句段本身的内容含义和与上下文或主题之间的关系作用两方面作答

答题样式:这一句段写了(突出了)……内容,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上文或下文、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揭示(深化)……主题(情感)(2)赏析题应从句段本身的内容含义和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两方面作答,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从句段的用词、句式、修辞、表达方式、人称等方面考虑

答题样式:这一句段用了……(表达特点) 结合语句或语段分析 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 …… 情感。

3、把握句段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a、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b、概括文章内容c、突出文中形象特点d、统领全文,暗示或揭示文章主题e、象征作用f、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2)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交代时间、地点、环境⑤点题⑥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中间:①过渡(承上启下);②呼应(照应)前后文或标题③暗示主题

(4)结尾:①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呼应前文或标题⑤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把握语言表达的特点

(1)不同风格特点。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不同风格是指平实、质朴、华丽、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愤激等带有作者本人明显的特征的语言风格。

(2)用词、句式上的特点。长短句、整句散句等,一是富有变化,二是语言整齐美。另外动词的准确传神,形容词的形象生动、叠音词的韵律美,拟声词的形象生动性等。

(3)修辞手法

①描绘类:比喻、拟人——把平淡、抽象的事物表达得生动形象,突出特点或情感

②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节奏整齐,音韵和谐流畅,增强气势或情感

③语气类:反问、设问、反复——增强语气或情感

④强化类:夸张、借代或情感——突出特征或情感

⑤内容类:引用、双关——表意含蓄、内蕴丰富

 

5、例题:

例1(07江西)“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例2(06江西)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六)行文思路与结构的安排

1、题型: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文章行文的思路是如何展开?

2、答题:(1)结构安排可从“线索设置,叙述顺序,伏笔照应”等方面作答

答题样式:全文以……为线索,采取……顺序,,……为……埋下伏笔,……和……照应

(2)行文思路的展开:行文思路一般围绕文章中心展开,从概括文章的段意入手

答题样式:本文围绕…… 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写…,从而揭示(体现)…。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七)主旨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1、常见的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的主旨。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2. 快速把握主旨

(1)、标题法。要读懂文题。文题是眼睛,往往起到核心作用和线索作用。

(2)、开篇法。文章的首段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中心。

(3)、结尾法。注意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卒章显志。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表达主旨的语句,用来概括中心常常有效。

(4)、拎出关键句法。利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关键文字,来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5)、留心情感变化。有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有时感情出现波澜。有时就是以感情为线索。

3、答题方法:(1)、主旨的表述方法: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什么,表现(表达)了什么或揭示了什么主题。

(2)、回答“主旨如何逐层体现的” :答题要有层次性,往往用“首先写、其次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等词语来连接;或用序号“①;②;③;④”

4、例题:

例1:(07)湖北《日月行色》第19题: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答: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达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例2: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6分)

答:(1)、主旨——本文通过对瑞士露卡诺湖的美景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描写,表达了人为了自由,就会有无限的智慧和勇气,国家和民族就会巍然屹立这一主题。

(2)、逐层表现:①提出瑞士凭什么立国之本的思考;②扣住“山光”与“花色”,描写露卡诺湖的湖光山色和人民生活的自由幸福;③表达对瑞士立国之本的思考,提出本文的主旨;④结尾渲染夜晚的宁

(八)表现手法的作用

1、题型:(1)文章为什么要写某某内容(2)文章写某某内容有何作用

2.答题方法,原则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指出手法的具体名称,(2)结合材料本身分析手法的运用(3)分析它与上下文的关系或其它材料的关系或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题模式:技巧名称 技巧运用的内容 表达效果

3、把握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

①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衬托,除了分为正衬、反衬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以人衬人以物衬物以景衬情以动衬静⑤以乐衬哀

②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实写指眼前的、现实的;虚写指过去的、想像的、未来的、梦幻的):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③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④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体现一种情感。

4、例题:(2007年四川卷)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参考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以“静”衬“动”,用平静的湖水反衬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四、散文阅读规范化答题总结:

1、主旨类题目: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主题;如果问“如何表现主旨”,要注意分点回答。

2、结构类题目:先要找准句子所处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看看其具体作用,答题时,不能只用套话,要具体答出内容。如承上启下,就要具体说明承上内容和启下内容。对于“....有什么好处(作用)”这类问题,要尽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3、修辞类题目: 修辞手法 叙述内容 效果(情感)

4、表达技巧类题目:先指出技巧名称,然后回归文本,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性的叙述,最后写出其效果,效果要从两个方面表述,一是内容情感上,二是形式技巧上。

5、语言特点类题目:先说特点,再结合文本引用具体内容作为例证,最后指出其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