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线”前移早干预 动脉硬化可逆转

 盲人指路161 2013-05-03

    “随着对心血管病变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病例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预防、抑制的,甚至是可以逆转的!” ——— 苏国海


A发病持续走高 拐点至今未现
    “如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其中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达50%以上,而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却一直持续增长,至今没有出现拐点。”
    济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介入专家苏国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心血管病流行趋势严峻。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多。同时,心血管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也不容忽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营养过度、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其中年龄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5大危险因素。并且,这些危险因素几项叠加的话,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也会很明显地成倍增加。
    苏国海指出,年过四十的人群最需要防范的是两种疾病,即恶性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不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及时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同时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B动脉硬化是
心血管病的“病根"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累及供应不同脏器或系统的动脉血管,可以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以及间歇性跛行等。”
    苏国海介绍,临床上遇到的无论是猝死、心肌梗塞,还是脑卒中患者,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目前,很多人尚未意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后果,对于动脉硬化这类发展缓慢的诱因型疾病的关注严重不足,往往采取“鸵鸟政策”,一直拖延到发生了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等恶性致残致死悲剧后才懊悔不已,而其他人即便是在亲人已经发生悲剧之后仍不愿意面对危险人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现实。
C心血管疾病
临床防治重心应前移
    “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点在于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管腔狭窄,如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解除粥样硬化性动脉管腔堵塞的直接和快捷方法之一,但随着对心血管病变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
    苏国海认为,目前临床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最新诊疗进展的了解存在滞后,未能广泛认识到应关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系统过程,尚未建立起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系统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系统的诊疗服务。当然,患者就更是无从寻诊就医了。
    其实,对于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积极开展早期筛查,识别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他们发展为“终末期”患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既能够减轻患者看病负担,也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瞎子摸象,摸哪说哪,在疾病管理与预防上需要有整体的概念,加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全面性和规范性。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心应该前移,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避免动脉硬化持续进展。
D早期干预 动脉硬化可抑制甚至逆转
    “长期以来,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进展性不可逆转的疾病。但是现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病例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预防、抑制的,甚至可以逆转。”
    苏国海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很多,单纯关注一个危险因素很难抑制病情进展,更别提逆转了。动脉硬化的防治需要及早采取综合干预的手段,其中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鉴于这一非常超前的理念,山东省首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心应运而生。在济南市中心医院的规划中,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心的建设方向是成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条防线”,其诊疗项目应该涉及心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多个临床专业,使心血管病人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诊疗服务,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多个科室,并在此得到个体化、系统化的针对性治疗。
    据了解,该中心可以通过查体、早期检测等手段,对动脉粥样硬化做出早期诊断,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给病人制订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如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方案、药物综合治疗方案等。
    苏国海认为,这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系统化诊疗模式,不仅利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对病人的意义更大。建立从健康到疾病的系统管理,进行多学科、多专业联盟,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利益。
E动脉硬化与否可以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有局部表现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颈动脉和周围动脉一些易检测部位的动脉斑块可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苏国海介绍,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已出现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怀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也要警惕动脉硬化的可能。
    近年来,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一些能早期发现动脉壁异常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已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动脉硬化的检测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对动脉功能和结构的评估。
    动脉功能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通过进行脉搏波波形分析,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使用超声成像手段,直接检测某个特定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
    动脉结构检测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使用超声、ECT、螺旋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检测某个动脉的管壁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其中超声检测颈动脉最为简便易行;踝臂血压比值,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的开放情况。
    此外,各种生物标记物如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微量白蛋白尿和C反应蛋白等和内皮功能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
F绿色通道有效疏通心“堵”
    “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早期死亡率约为10%~20%。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迅速转移至医院,尽早开通阻塞的冠脉,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心肌,这是急性心梗救治的关键。”
    苏国海介绍说,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群中最易发生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疾病,近年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上升得特别快,有时急诊科一天就能接收6名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是起病突然,发病时间常在夜间或节假日期间,病人往往难以及时接受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