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饼灸

 昵称11503024 2013-05-05

隔附子灸,隔物灸法之一。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古人在灸治时,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酽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如唐·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清·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提到:“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以治疮久成瘘。除用附子片灸外,古人还采用将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饼进行灸疗。如明·薛已《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明·汪机《外科理例》说得更为明确:“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清代《串雅外编》等对隔附子灸亦有载述。现代隔附子灸在临床上未作常规隔物灸法,早期多为个案观察,近来已逐步进行较大样本的验证,发现隔附子灸对不少急难之症有一定的效果。

操作方法

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

1.隔附子片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灸之。

2.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4cm,中间用针刺孔,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亦可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以炼蜜调和制成0.5cm厚的药饼,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灸之。若附子片或附子饼被艾炷烧焦,可以更换后再灸,直至穴区皮肤出现红晕停灸。

主治病证

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宜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指端麻木等病证。近年来又用以治疗痛经、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2.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

3.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灸饼灼烫时可用薄纸衬垫灸讲下,以防灼伤皮肤。

4.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临床应用

1.病毒性感冒取穴:膻中。

治法:以上等艾绒,制作成底面直径为2cm,高为2.5cm锥状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置于膻中穴,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每次灸3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治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均嘱咐。

疗效:共治疗38例患者,在灸疗期间均未服用或注射任何中西药物,结果:痊愈30例,好转5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2%。

2.桥本甲状腺炎取穴:分二组。①大椎、肾俞、命门;②膻中、中脘、关元。

治法:上述穴位每次取1组,两组穴位交替。肾俞双侧均取,采用隔附子饼灸。每次每穴灸5壮,每壮含纯艾绒2g左右。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以5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采用上法治疗3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B细胞产生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KT+4/OKT+8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分泌甲状腺抗体的水平都明显下降,而且两者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显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关系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目的。

3.痛经取穴:分为二组。①关元、石门;②次髎、中极。

治法:每次选1组穴,二组穴位交替使用。将艾绒制作成锥体状底径约1cm之艾炷,以1枚置于附子饼中心,点燃后安于所选穴区行灸,艾炷燃尽更换,如热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将附片提起数秒后放下。一般情况下,每次灸3壮,以穴区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灸疗。以治疗3个月为准。如为虚性、寒性痛经,宜灸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cm以上,中央微现泛白透明时停用,覆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数小时后灸处即起水泡。由小而大,直径可达1~3cm。水泡待自行吸收。本法每周1次。治疗时间在经前10日左右。亦以一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为准。

疗效:以上法共治35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