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安排捐赠支出 最大限度享受税前扣除

 songsgt 2013-05-05
合理安排捐赠支出 最大限度享受税前扣除
2013.4.29中国税务报

    四川雅安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各界人士和企业纷纷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出力。新浪网专门推出的“雅安赈灾款信息披露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在雅安地震刚刚过去的72小时里,66家公益组织就已筹措善款4.38亿元。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企业和个人的爱心捐赠可以在缴纳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捐赠支出都可以获得税前扣除。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捐赠对象、捐赠渠道、捐赠内容等。因此,捐赠者向谁捐赠,通过什么渠道捐赠,捐什么,何时捐等,从税务规划的角度看,都有可以选择的空间。

 

    向谁捐赠?——《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规定,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必须是《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的公益事业捐赠支出。具体捐赠范围包括: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4个方面。企业和个人发生的上述范围之外的捐赠支出均不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不能享受公益性捐赠支出相应的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个人和企业对上述公益事业的捐赠在所得税前扣除时都有限额标准。企业为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个人为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但是,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于企业和个人对于某些特定非营利性组织和特定事项的捐赠,单独发文允许捐赠支出全额在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截至目前,允许捐赠支出全额扣除的文件已有15个。因此,企业和个人在确定捐赠项目时,可以充分考虑税收的上述规定,选择税收法规允许全额扣除的捐赠项目。

 

    通过什么渠道捐赠?——符合规定的非营利组织或者国家机关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和个人必须向符合规定的非营利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实施捐赠并获得税前扣除凭证后,方可向税务部门申请税前扣除。符合规定的非营利组织指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符合规定国家机关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那么,什么样的非营利组织才能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呢?按照财税〔2008160号文件规定,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可向相应的财政、税务和民政部门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申请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条件。二是申请前3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而且在规定的年度检查中获得合格以上的认定结论。三是申请前连续3年每年用于公益活动的支出不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同时需达到当年总支出的50%以上等。

    根据上述条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都会公布享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因此,企业和个人在选择捐赠渠道和对象时,应先向有关部门查询,并在捐赠时注意向捐赠对象索取税前扣除凭证。否则,企业和个人发生的向不具有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支出,将难以享受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

 

    捐什么?——现金、库存商品、股权和其他物资

 

    目前,法律认可的对外捐赠财产范围主要包括现金、库存商品、股权和其他物资。企业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财产对外捐赠时,应考虑由于财产的公允价值与计税成本的差异所导致的对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影响。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赠送他人,应按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当企业以自制资产对外捐赠时,由于其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会大于资产的账面成本,所以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于公允价值与计税成本的差额部分企业要作纳税调整。

    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规定,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是以销售(营业)收入额为基数的。由于企业的捐赠行为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因此企业的捐赠行为会影响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额,进而影响上述三费的税前扣除额,并最终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企业和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还有可能产生流转税的纳税义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应视同发生应税行为,捐赠企业或个人则需就此缴纳营业税。特别是对于将自建不动产进行捐赠的行为,捐赠企业需就自建和捐赠两个环节分别计算缴纳营业税。

    因此,企业和个人在对外捐赠时应权衡各方面因素,尤其应考虑捐赠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纳税义务的不同,从而选择纳税影响较小的捐赠方式,获得更大的税收收益。

 

    何时捐?——企业会计利润或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较高时期

 

由于税法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大多数公益性捐赠行为实行限额扣除制度,计算企业捐赠税前扣除限额的依据为企业会计利润,计算个人捐赠税前扣除限额的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而且,对于捐赠金额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均不允许结转以后期间扣除。因此,企业和个人在捐赠时,如果时间上允许的话,可以选择企业会计利润或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较高的时期捐赠,以适用更高的税前扣除限额,从而减轻税收负担。

记者 刘云昌(中国税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