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领导用人,人们因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狭义的用人观,认为领导用人就是领导者对现有人才的使用;另一种是广义的用人观,认为领导用人不仅仅是领导者对现有人才的使用,还包括对人才的识别、选择、培养、激励、爱护、举荐等内容。从时代发展看,狭义的领导用人观是一种静态的用人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广义的领导用人观则更有益于领导者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更有利于领导者激发出人才的全部潜能以实现领导目标。 前些年热播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受到了各个受众层次人们的广泛欢迎,很多人从许三多的成长经历中深受启迪,无数组织在汲取“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文化中获益匪浅。时隔多年,站在研究领导用人角度再看这部片子时,仍可从中吸取许多宝贵的经验,感悟提高领导用人能力的真谛。 一、领导者要善于通过细节与情境识别人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其《马说》中有这样的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并非强调人才的众多,而是强调识别人才的难度。人才既是显在的,又是潜在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人才,熟练地掌握各种识人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避免被一些人的表象所迷惑。在这方面,剧中特种兵A大队中队长袁朗的识人之法很值得借鉴。袁朗识人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从每个细节入手,凭借多年的阅人经验,识别出每个下属的优缺点。例如,吴哲年轻有为,30岁出头已是少校,但他自尊心很强,有些时候表现得比较高傲,而且在面对自己的上级袁朗时,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据理力争。这在某些心胸狭窄的领导者那里恐怕会留下极坏的印象,很有可能让其形成错误判断。而袁朗通过敏锐观察,从分析他能和许三多交朋友入手,发现了吴哲身上有许多优点,由此对吴哲作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个人略显轻浮,但心里稳重,最重要的是他和许三多这样的兵也是朋友,他就不会毁于就他而言很容易产生的优越感。”这充分表明袁朗在识人方面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精准地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袁朗还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识人,这种情境有的是偶然出现的,有的是他为识别人才特意创设的。例如,他通过在训练中设置各种高难度的科目,来识别下属的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通过各种心理高压,来考察下属的心理承受能力;27号拓永刚的出局最主要就是他没能经受住袁朗所创设的情境的考验。对成才的识别也同样依据他所创设的考察情境。例如,通过举行竞争残酷激烈的老A选拔,发现成才在关键时刻抛弃自己的战友;又通过一场大家开始都不知实情的演习,发现成才在危机时刻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由此得出成才不适合留在老A的结论。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袁朗识人的高明之处,领导者们可以对此加以借鉴,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创设合适的识人情境。 二、领导者要善于根据特定需要选择人 众所周知,对人才的选择是对人才进行开发、使用的基础。选才正确,后续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古今中外,领导者选人有许多独特的方式和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不少领导者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按照一个大而全的标准,选择那些似乎完美、没有缺点的人,而不是根据本组织岗位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人。结果是,选择的人看似优秀,但其长处却不是组织最需要的,进而导致不但其潜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会影响组织整体的效能。因此,领导者们还应该向剧中的袁朗学习,注重以组织岗位的特定需要为原则,选拔最合适的人才。例如,在对许三多的选择上就充分体现出他选人的独到之处。尽管许三多很笨拙,直线式的思维,极差的表达能力,乍一看去连个普通人都不如。但在袁朗看来,许三多身上的这些缺点并不是他选拔特种兵标准中最重要的;相反,他从许三多长途奔袭,经过玩命搏斗最终把他擒获中,看到了许三多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进行A大队的特殊选拔时,许三多在最后时刻咬牙背着伍六一向终点前行中,看到了许三多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的崇高品格;从模拟训练中许三多在险境重重中找到坑道出口,抢救出TNT炸药箱,并最后脱下防生化服扑火,看到了许三多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宝贵精神——这些才是一个优秀特种兵最需具备的素质;相反,外表八面玲珑的成才在这些方面却远不如许三多。这就是袁朗的选人之道,能够以组织岗位需要为根本原则,不畏浮云遮望眼,针对岗位的特点,抓住最关键的要素对人才进行选拔。 三、领导者要善于执着、耐心地培养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不应只表现为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总是用命令的方式指挥下属、使用下属,而是应更多地对下属人员进行启发和辅导,以使其潜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现实工作中,不少领导者急功近利,重使用轻辅导,有时甚至不加审慎分析就放弃自认为不称职的下属,进而导致很多具有潜能的人才流失。在这方面,史今班长给领导者特别是基层领导者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可以说,史今是一位既执着耐心,又有传道授业方法的老师。如果按照传统的用人标准,很难想象像许三多这样一个“能把猪气死”的下属有谁愿意力排众议把他接收下来。许三多刚到七连一排三班后,受到歧视和排挤,这时史今把下属的成长放在首位,展现了智者的胸襟。他告诉三班的战士们:“三多来了,就是我们的一员。”三多哭,他给他拥抱;三多乐,他陪他笑;三多闯祸,他替他扛着;他不断鼓励许三多,甚至把本应属于自己的业务标兵荣誉让给许三多。史今始终如一的关怀和耐心培养,使这个茫然无措的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为了报答史今,许三多终于克服怯懦思想,鼓足了上进的勇气,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道路。对很多领导者来说,当遇到一个能力平平的下属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换人。或许有些时候换人是一种捷径,但并非是医治百病的良方。我们需要向史今学习,在对待大多数不出众的员工时,应该有着坚定的“皮革马利翁”精神,多给下属成长的机会和时间,并给予耐心、有针对性的培养。 四、领导者要善于用心、及时地激励人 激励是影响人们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认为:激励=能力。他指出,人们在激励的状态下,其潜能最低也能发挥出70%~80%;而在没有激励的状态下,其潜能的发挥最高超不过20%。因此,领导者在使用下属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下属的激励。史今就属于那种善于用心、用情感激励下属的领导者。许三多一开始是钢七连最笨、最不受欢迎的兵,但史今却凭借多年的阅人经验认定,许三多是个难得的好苗子,于是不断找合适的机会鼓舞他、激励他。一天,许三多见班长和班副抡锤拆坦克履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史今认为这是让他入门的好机会,也是让他建立信心的好机会,于是大胆让许三多尝试。三多果敢地手起锤落……砸着班长了!他懊恼、自责,无地自容。可史今这时不顾自己受伤疼痛,不停地告诉他要领并鼓励他继续,鼓励不成就大声训斥:“你就是你爸说的龟儿子!”温情变“绝情”,“绝情”里是绝对的动情。史今的教育,使这个差点儿放弃自己的孩子最终站了起来,且再也没有倒下。对待下属的成长,史今更多地选择了情感激励式的培养方法,下属一点点儿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可贵的是能及时表达。当许三多完成330个腹部绕杠,得到连长认可时,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许三多,“你在连长心里已经有位置了。” 可以说,史今就像一个手上拿着许多小红花的老师,每发现“学生”的一个优秀表现,他都会用最快的速度发上一朵,待“学生”手上攒满红花的时候,一个优秀的下属便诞生了。 五、领导者要善于热情、真诚地爱护人 领导者要善于爱护下属,在组织中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对取得成绩的下属要给予欣赏和表扬,对无意中犯了错误的下属更要给予宽容和安慰,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连长高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正如指导员所说,他是钢七连的一号。他以连队为家,以战士为孩子,如果说钢七连的每个士兵都是一棵树,他就是最辛勤的植树人。他器重史今,因此,刚开始他对许三多的出现极为愤慨,不愿看着他最优秀的班集体、最优秀的班长被许三多拖累;他欣赏伍六一,所以在特种兵选拔结束后,从不求人的他却动用一切关系一心想把受伤的伍六一留在部队;他爱护甘小宁,没有因为他在老A选拔中中途放弃就不再信任他,而是把他留在王牌的装甲侦察营;他同样爱护许三多和成才,升任侦察营副营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伍六一让他照顾许三多;在许三多枪杀毒贩,走不出心理阴影时,又是他及时“骂”醒了许三多;当成才迷途知返时,同样是他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鼓励,不计前嫌地接纳了悔悟的成才。他永远都是钢七连的连长,时刻维护着他的兵,充分体现出了他对下属热情、真诚的爱护之情。领导者们应该向高成学习,只有真诚地爱护下属,下属才会回报以真诚,才会尽心竭力地付出,团队、组织才会因此拥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 六、领导者要善于大度、无私地荐举人 新时代的领导者不应该是一个自我欣赏者,一个以个人成功为成功的人,而应该是一个以他人成功为成功的人,一个能无私荐举下属的人。这就需要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不嫉贤妒能,能够为下属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这里,我们需要提及一下班长老马,尽管他在领导团队方面是有问题的,但他还是属于那种给予下属舞台、不贪下属功劳的本色型领导。剧中,老马的一句“修一条路”让许三多误以为是一个任务,于是,许三多就发挥其“愚公移山”的精神修起路来。老马被许三多的执着感动了,并开始重新考量自己的价值。之后,他带领其他人和许三多一起修路,修好的路赫然构成了一个醒目的五角星。因为修了一条富有生机和创意的路,五班引来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在领导询问是谁修的路时,不贪功的老马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许三多”的名字,而正是这次举荐,给了许三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事实上,如果没有老马的帮助,许三多根本不可能想到修路,也很难一个人把路修成。作为领导,老马尽力帮助下属搭建了一个舞台,并在大功告成时无私荐举下属,不因私贪功,这是领导者们应该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