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刘邦的用人之道谈起

 指间飞歌 2013-08-03

  近日偶翻古籍,发现古人在用人之上早已提出了知、用、任的观点,这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君道》中有明确记载:“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而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着知人善任而夺取了天下。

  一个布衣起家的刘邦,能够手提三尺宝剑,斩蛇起义,灭秦挫项,五年一统天下,建立了延续400多年之久的大汉王朝,其历史功勋当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他何以能由弱变强灭群雄而定一尊呢?关键就在于能够礼贤下士,招来各路人才,以成就自己的大事:谋士张良出身贵族,陈平是游士,大将樊哙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贫民,彭越是强盗……这些人虽然出身和地位相差甚远,但都各有所长。刘邦就是挖掘这些人的优点,依靠他们的长处和智谋才打败了项羽,成就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实际上,刘邦本人不仅没有多大的文才,至于军事也只是略懂皮毛,但他却有着超人的用人韬略。这正如刘邦当了皇帝后,在洛阳召开的庆功会上对群臣所说的那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就进一步阐述了刘邦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关键在于用人。至于用什么样的人,当然是用能人。

  以古为镜,可知得失。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世界是人类创造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成就某一方面的事业,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要在某一行业有所作为,都必须依靠更多人的力量和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是否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则是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单位能否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今中外的无数史实也已经证明:大凡有作为的人都善于知人用人。

  然而,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有些领导同志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经常可以听说或者看到,有的单位领导之间往往在权力的大小、排名的先后打转转,认为权力是一种象征,一种骄傲,一种好处,一种资本,自己拥有的越多越好;有的单位领导对下属不信,不支持,甚至只看到下属的工作失误,看不到下属的工作成绩,只看到下属的缺点,看不到下属的优点;有的单位领导不懂得用人所长,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结果使许多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因此,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浪潮,如何透过现象鉴别人才与庸才,使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便成为衡量领导者自身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作为领导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独具识才之眼,特别是对那些才能尚未完全显现、却具有很大潜力的人,要力争做到知人、知面、知心,全面了解,区分清是主观问题还是客观原因,防止以偏概全、以貌取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要处理好领导者与人才间的博弈,坚持“以利为基,以义导利”,做好留人留心的工作。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使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和体会到自己职位与责任的变迁与提高,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时时有压力,处处有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内在潜能。此外,作为领导者,尤其是单位的“一把手”,一定要有用才之术、用才之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必用人”。从实践来看,要适用其才,必须扬长避短;要适用其时,讲究时效,克服滞后现象;要适用其位,防止以短就长;要用而不疑,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总之,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不开人才。但愿我们的企业家们、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各级各类的领导同志们都能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扬长避短、不拘一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