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提醒助您初夏巧养生

 yygltj 2013-05-08

 

 

  夏天的气候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从5月中下旬就已经进入夏季。这一时段是从春到夏的过渡阶段,保健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但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以下三个提醒,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

  提醒一: 进行耐热锻炼

  研究表明,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而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

  具体办法: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选择气温在25℃左右的环境进行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程度。同时,在这一时段内,要尽可能使得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2℃以上。经过初夏的耐热锻炼,盛夏来临之时人体不会因感觉太热而产生不适。

  提醒二: 防“湿”从初夏开始

  夏季多阴雨,这种“湿”的环境,还极易诱发人体其他病症。

  防“湿”要从日常衣食住行方面着手。初夏时节阴雨天或雾天要少开窗户,居室内可安放部分祛湿剂或干燥原料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初夏穿衣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湿能力面料(如全棉)制成的宽松服装;万一在室外涉水淋雨,回家后可饮服姜糖水祛寒湿。

  提醒三: 健脾防疰夏

  疰夏,又称夏痿,是由于体质的虚弱和天气的暑热所产生的一种季节性病症。中医理论认为,素体脾虚者,在气候炎热、雨湿较多的夏日,天暑下逼,地湿蒸腾,湿热相合,导致疰夏,表现为心烦、身倦、汗多、食减、消瘦等症状。

  预防疰夏常始于“立夏”前后,初夏时节正是预防疰夏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保护脾胃,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刘晓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