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薛居正《勢勝學》

 心静意定 2013-05-12

                         

  
  薛居正(912981),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自幼好学,有大志。后唐清泰初年,举进士不第,著《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后晋天福中,华州帅刘遂凝辟为从事。
开运初,迁右拾遗后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知制诰
   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更定百姓租赋。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宋初,迁户部侍郎宋太祖亲征李筠李重进,判留司三司,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乾德初,加兵部侍郎,以本官参知政事。五年,加吏部侍郎
    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事,又兼判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监修《五代史》。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随宋太宗晋阳还京师,进位司空。六年,因服丹砂中毒而卒,年七十。 

 

  

 

《勢勝學》 


    不知勢,無以為人也。勢易而未覺,必敗焉。察其智,莫如觀其勢。信其言,莫如審其心。人無識,難明也。君子之勢,滯而不墜。小人之勢,強而必衰。心不生惡,道未絶也。


   未明之勢,不可臆也。彰顯之勢,不可逆耳。無勢不尊,無智非達。迫人匪力,悅人必曲。受於天,人難及也。求於賢,人難謗也。修於身,人難惑也。奉上不以勢。驅眾莫以慈。正心勿以恕。

 

親不言疏,忍焉。疏不言親,愼焉。貴賤之別,勢也。用勢者貴,用奸者賤。勢不凌民,民畏其廉。勢不慢士,士畏其誠。勢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遜焉。不為勢,在勢也。無形無失,勢之極也。無德無名,人之初也。缺者,人難改也。智者,人難棄也。命者,人難背也。

 

借於強,諛不可厭。借於弱,予不可吝。人足自足焉。君子憐弱,不減其德。小人倚強,不增其盛。時易情不可改,境換心不可恣矣。天生勢,勢生傑。人成事,事成名。奸不主勢,討其罪也。懦不成勢,攻其弱也。惡不長勢,避其鋒也。


   善者不怨勢劣,盡心也。不善者無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勢焉。不執一端,堪避其險也。不計仇怨,堪謀其事也。
勢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僞,下乃媚。義不張,情乃賤。卑者侍尊,莫與其機。怨者行險,仁人遠避。不附一人,其禍少焉。君子自強,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賤,惟患無依也。


   無心則無得也。無謀則無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根。厄多生智,其性乃和。無困無厄,後必困厄也。賤者無助,必倚貴也。士者無遜,必隨俗也。勇者無懼,必抑情也。


   守禮莫求勢,禮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亂心矣。德有失而後勢無存也。心有易而後行無善也。善人善功,惡人惡績。善念善存,惡念惡運。以惡敵善,亡焉。


   人賤不可輕也。特貴不可重也。神遠不可疏也。勢有終,早備也。人有難,不潰也。

 

 点评:
 

 薛居正,北宋初期名臣。他行为纯正,生活俭朴,做宰相时简易宽容,不喜欢苛刻地考察,士大夫因此称道他。他从参政到做宰相,共十八年,始终没有失掉皇上的恩遇。

      对“势”的关注,许多人是缺乏的;对“势”的认识和作用,多数人是模糊的;对“势”的掌握和运用,掌权者需要,普通人同样需要。这是《势胜学》给予世人的最大警示。“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才会望而却步。
  幸运的是,北宋初期的名臣薛居正对“势”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把看似玄
难解的“势”作了通俗实用的论述与解析,其抽丝剥茧的功力和化繁为简的智慧,令今人为之赞叹。

透过这本《势胜学》,让有权者如何行权、无权者如何取势、富贵者如何守业、贫贱者如何进取这些人生中大的命题都有了明确具体的答案。这些解答虽不是唯一的,但以“势”的角度作解却是独到的,其价值自然是实际的,对人的启发也是不可替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