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旅程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16
海上旅程
王亮
  王亮

  我时常怀念起第一次海上旅程。或许是时代和生活节奏加快了,26小时的航程显得慢了一些,而今青岛至上海的海上航线已经停开十多年了。

  那是1994年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青岛后海小港码头,伴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船上旅人与岸上送行的人们都挥舞起手臂,在视线所及之处留下彼此模糊的身影与真挚的感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船开不久,我所在的四等舱里涌进一些自己夹着凉席的乘客,他们买的是最便宜的散席。很多青岛人都对这条航线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是乘船去上海进服装,毕竟可以比乘火车多带好多行李。

  我喜欢屹立船头的感觉,墨绿色的海水一望无涯,7000吨巨轮劈波斩浪,奋力前行,被船头分开的雪白浪花翻滚着快速地向两弦退去。落日熔金,夕阳余晖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站在船尾回望远方,帆影点点,海鸥时远时近地盘旋尾随,不时一个猛子扎向海中,那是船行处惊醒了“梦中的鱼儿”,浮上水面一不留神成了海鸥的晚餐。华灯初上,餐厅、咖啡厅、酒吧间、歌舞厅和录像厅一起开放,一如夜上海的繁华。漫步甲板上,清朗夜空,星汉灿烂,海风徐来。

  依稀凌晨4时刚过,就听到脚步声和有人在低语“起来看日出了”。等我上到甲板上,左弦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太阳红玉盘般的笑脸随着波浪的上下起伏,慢慢浮了上来,不多时就散发出万道霞光,让人的心胸也跟着亮堂起来。愈往南行愈热,整整24小时之后船抵吴淞口,江海相交处海天一色,烟波浩淼,使我真正懂得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雄浑与博大。又逆黄浦江上行了2小时,终于到达了这趟旅程的终点——公平路码头。

  我十分喜欢这舒缓而浪漫的海上旅程,便萌生了先去普陀山再游沪上的想法。我所询问的一位上海阿姨十分耐心地告诉我:往南去的船要到十六铺码头换乘,最早一班是晚上9点,如何倒公交车等等。还好心告诉我:十六铺紧邻外滩,买好船票后可以先去外滩看看夜景。我十分感谢她周到的指点,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热情与细致。

  一艘船儿像一枚银针,用线儿穿越黄海把青沪两港紧紧相连。我想也许有一天,作为海上旅游专线,这条航线会重新开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