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意义的学校应该什么样

 Z教授的e 2013-05-20

真正意义的学校应该什么样

《新学校十讲》

李希贵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力,用文化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李希贵所阐释的新学校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理想的学校及校园生态的蓝图。

  有人说,要想让学校自主发展,就必须痛下决心,改变束缚师生自主发展的羁绊,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自由、民主、平等,那样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靠改革。教育改革到深处是制度改革。

  李希贵的新作《新学校十讲》,与其说阐释了新学校的内涵,不如说是在描绘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作者结合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直观呈现了新学校理应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新视角的校园生态。

  其实,新学校无论从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与李希贵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与其教育实践紧密相连。近年来,北京十一学校大胆激发师生的智慧,取消了班主任和行政班,出台了学生自主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制度。在学科教学上,不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而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状况,开发独特的课程体系。这与新学校的内涵相辅相成,即发挥好评价这一杠杆,强调一切从师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打破不合时宜的制度束缚,让学生自主、互助发展,让教师充满激情和动力地工作。

  在李希贵看来,评价的方法与内容是否科学,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评价学校优劣的依据,不能仅靠局外人的判断,而应考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判断教师工作应看其是否有内驱力,学生是否喜欢其授课、敬佩其人品;判断校长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塑造积极的学校文化。而评价一项学校制度是否有效,要看其能否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发挥师生的潜能。

  这些理念深深印着李希贵始终关注的企业管理思维。李希贵善于撷取企业管理的精髓,并将它与学校特点结合起来,采取去粗取精、适当优化的策略,做到了企业管理方法与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结合。其实,李希贵眼中的新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教育的愿景,是追求效率与人性化管理的完美结合。他所提倡的新学校理念指向非常明确,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积极的、全新的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特征是激发每位师生的主动能量,是分享,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的体会、收获都拿来分享,分享之后认真研究,最终转化为行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希贵在学校管理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创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关注树木转向关注森林,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通过营造家一样的学校,让教师们感到幸福。李希贵举例说明,北京十一学校有一位学生叫黄辰亮,他填补了我国在奥林匹克天文竞赛金牌上的空白。他获奖的那天——11月1,学校将之命名为黄辰亮日,以此来物化学校的创新文化。

  其实,《新学校十讲》也可以作为北京十一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的最好解读。近几年,十一学校围绕课堂教学、师生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如建立学科教室、设立大学先修课程、进行学科整合、与学生亲密交流等,都可以看作是新学校的实践延伸,即任何教育行为都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勇于奉献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书中有一个故事很感人:十一学校有个乐仁咖啡厅,董事长是一名女学生,她用咖啡厅赢利的利润设立了乐仁奖学金,奖励那些从事热心公益活动的同学。每学期期末,李希贵为优秀学生颁发校长奖学金的同时,这位女学生也为学生发放奖学金。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发现和帮助,就是激发,就是发现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那位女学生就是一位具有管理潜质的人才,学校要能够给她成长的空间。这就是优秀学校管理的品质。从这种角度而言,《新学校十讲》不仅描述了未来教育的理想蓝图,也提出了抵达的途径——从尊重每个学生开始,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进而引导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毕竟学生的成功才是教育的成功。   (渤海大学  ■吕欣鑫)《中国教育报》20135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