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栓形成诊断】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22

【诊断】

  1.诊断要点

  (1)可能有前驱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史。

  (2)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清晨睡醒时发病。

  (3)症状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逐渐加重,呈进展性卒中型。

  (4)意识常保持清晰,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明显。

  (5)发病年龄较高,60岁以上发病率增高。

  (6)常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器官的动脉硬化。常伴高血压、糖尿病等。

  (7)脑脊液清晰,压力正常。

  (8)脑CT或MRI检查,在24~48h后可见低密度梗死区改变。

  (9)发病前可有TIA。

  【诊断检查】

  应进行CT扫描、超声波、心电图及血液检查。必要时再进行MRI、MRA、PET、DSA及腰椎穿刺检查。

  1.CT扫描

  发病24小时内,多数正常。之后,梗死区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梗死面积大者可伴明显占位效应,发病第2—3周时,病灶可为等密度影。发病3天至5周,病灶区可出现增强现象。发病5周以后,大梗死灶呈长久性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及增强现象。病灶过小或病灶位于小脑、脑干,CT常不能发现病灶。

  2 MRI发病数小时即可显示病灶,在24小时后,可清楚地显示病灶及周围水肿,不伴出血的梗死灶在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如果伴有出血者,则混杂有短T1、T2信号。MRI优点是能检查出小的病灶,小脑和脑干的病灶以及较早期的病灶。DWI在发病2小时左右即可显示出缺血区域,但对陈旧性梗死灶不显示。因此,可鉴别新发与陈旧的脑梗死灶。

  3.PET

  主要用于MRI还未能发现的缺血性病灶或低灌注状态的病灶。

  4.脑血管造影

  DSA和MRA可显示阻塞的动脉部位、脑动脉硬化情况,还可发现非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

  5腰椎穿刺检查

  颅内压和脑脊液的常规与生化检查大多数为正常。但大面积脑梗死者,或伴有出血性梗死时,可提示颅内压增高和脑脊液呈血性或黄变。如影像学检查已明确不需行此项检查。

  6其他检查见短暂脑缺血发作。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除了与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外,还需与脑栓塞、TIA鉴别。此外,也要与其他颅脑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鉴别。但根据病史及检查,常不难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脑出血

  发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塞与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往往需要做CT才能鉴别。

  (二)脑栓塞

  起病急骤,一般缺血范围较广,症状常较重,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有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或其它掀因容易产生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三)颅内占位性病变

  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与脑血栓相似,应注意有无高颅压的症状及体征,必要时可做腰穿、CT等检查以资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