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scmm 2013-05-24
积极心理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着天然的适合性。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给校园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机制,让教师组成积极情绪体验的发展团队,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张英萍

  近年来,一些学校从多方面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如建设“书香校园”,让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或扎根于地方传统文化,将地方戏剧融入校园文化等。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缺乏核心价值和理念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对师生的内心及其对学校的认同感产生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积极心理学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激发个体潜能,使人们学会感知幸福,因此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树立积极的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说,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价值因素和道德因素,构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部分。传统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等,而这些理念往往是通过口号或制度的方式呈现,较少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中,因此也难以得到师生真正的心理认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习惯于通过批评教育方式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被“贴标签”的负面情绪和体验。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寻找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有效途径,从个体的乐观、信心、勇气和宽容等方面肯定个体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校园文化方面的体现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以鼓励赞扬为主,善于发现并致力于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不仅是学生求知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需要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就意味着,首先,在校园文化培养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是作为克服其缺点的工具。其次,在对象上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应该关注一般学生的心理品质。再其次,在过程中要将教学、师生交流和学校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共同为创建积极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

  增强师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人的情绪体验分为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能接纳自己的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状态。积极情绪体验可以使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并增进人们对环境的认同;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但能帮助人们消解压力,而且能增进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将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两种方式。感官愉悦是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带给个体短暂的快乐体验;心理享受却可以促进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通过多种活动关注学生群体的情绪体验,而且要给教师群体创设相互交流和积极情绪体验的环境。在增进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方面,虽然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师生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引导师生积极归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但是还要重视师生的群体差异。对于教师,学校管理者要给予业务上出色的教师充分的肯定,鼓励教师自发组织成长性的团体活动,通过开展心理游戏、团体辅导、拓展活动等增进积极情绪体验,缓解压力,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学生,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针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能肯定自己,并逐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施展才能,展现特长,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一旦从感官愉悦的基础上逐渐体验到心理享受,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对自我的积极认同,能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是预防学生问题心理和行为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效能感的重要途径。积极人格品质为个体的行为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在动力。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能在日常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人格品质,就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应对挫折,积极面对问题,而不会轻易产生自卑感、攻击性、厌学或职业倦怠的行为。

  创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内文化环境和校外文化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人格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

  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注意学校环境的整洁和美感。整洁和具有一定美感的环境对促进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学校整体布局的合理性、绿化和美感。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不是通过几张励志的标语就能营造出来的,更需要注重细微处的环境建设,努力做到不显刻意且具有美感,让人印象深刻。再其次,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校园危机预防机制和应对方案,让师生建立起危机预防和应对的观念,培养积极应对危机的心理品质,能够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着天然的适合性。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当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但是理念的转变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给校园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机制,让教师组成积极情绪体验的发展团队,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