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诊断要能“治病”

 scmm 2013-05-24
教学诊断要能“治病”

  ■左以胜

  教学诊断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诊断多流于形式,听一听课,评一评课,好话多于难听的话,不痛不痒。诊断不准,切不中要害,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治病”。

  近年来,我校践行“处室围着级部转,全校围着教学转”的工作思路,对中层以上干部提出了人人参与教学诊断的要求。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听课、评课、点评三个环节,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听课既要面广,更要有所侧重

  听课是教学诊断的起始环节,学校要求每名干部每周至少要听课两节。我们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每两周检查一次,我本人就负责数学教师的常规检查。在听课的面上,一是要广,每名干部每学期要保证对其负责常规检查的教师,每学期都听全。这一措施保证每一名任课教师,不论你是上国家课程的,还是上校本课程的,都进入被听课的范围。二是要有所侧重,我们规定干部还要多听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因为多数干部都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听评自己所教学科的课,更有说服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干部要多听毕业班的课、会考科目的课,这样的安排重点更突出。在听课方式上,我不太主张推门听课,而是提前告诉教师,让他们有所准备。因为我们听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紧张,更不是为了让教师难堪,而是为了通过听评课来提高教学诊断的实效性。

  评课不仅要评教,关键是评学

  评课是实施教学诊断的关键一环。要使评课取得应有的效果,提倡干部在听课后,要回顾教学过程,写出评课提纲。我曾将自己发表在刊物上的《评课的侧重点》一文印发给干部,让他们参考。在评课中要指出教师的闪光点,让被听课的教师看到成绩,同时要实实在在地指出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切忌大而化之、不知所云,以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以往的评课大多是评教。主要涉及的是教师的环节设计是否层层递进,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环节设置与教学目标是否契合等,很少从评学的角度进行评课。而实际上,评课的关键是要评学,因为说到底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课中要把“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评价的基点,因为“学生学会了什么”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规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提供了教学有效的证据。在评课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观点要主动征求被听课人的意见,听一听授课者自己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沟通中达成共识,在交流中形成改进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评课不能成为一言堂,要成为交流、沟通的平台。

  点评要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

  点评是教学诊断成果的集中展示。每周一次的学校办公会把教学点评作为必要内容,由每一名办公会成员汇报一周的听课情况,包括听了几节、听了哪位教师的课等,重点点评一个教师的课,要求言简意赅,要把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失误总结出来。该项措施长期坚持下来,不仅使干部了解了教学面上的基本情况,而且提高了干部评课的水平。分管教学的领导、级部主任会把点评的成果进行积累,过一段时间就会在教师面上或者级部面上进行一次反馈。由于这种反馈是点评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鲜活课堂真实情况的集中反映,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除了推广教学经验外,也可以使教师主动克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趋于完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如果认真落实听课、评课、点评这三个环节,把诊断落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干部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第三中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