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是北京外城最大、最雄伟的城门,同时也是北京南中轴线的起点。外城修建了以后,永定门就取代了正阳门的位置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南大门。当初修筑外城是为了国家安定,所以永定门取“长治久安”之意为名。

(图1. 永定门城楼正面照片)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初建成的永定门城楼很简单,而且没有瓮城和箭楼。直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才增建瓮城,但瓮城上只有券门,仍没有箭楼,其箭楼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之后增建的。
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永定门,提高了永定门城楼的规制,使之成为外城中最大、最雄伟的城门,符合了北京南中轴线起点的气质。永定门城楼进深很小但却很宽、很高,为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正脊和戗脊上的望兽和脊兽也一应俱全。由此看来,永定门虽不如内城门考究,但却比外城其他六门精致了许多。

(图2. 1921-1924年 喜仁龙拍摄 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图3. 永定门城楼、瓮城、箭楼) 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

(图4. 1916年拍摄 永定门箭楼正面)

(图5. 1921-1924年 喜仁龙拍摄 永定门箭楼背面)
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箭楼下城台正中辟一券洞门,与城楼门洞正对。
(图6. 1900年拍摄 照片显示城楼遭八国联军炮击部分损毁。)
(图7. 1902-1905年拍摄 永定门城楼 损毁部分已经修复)
(图8. 1921-1924年 喜仁龙拍摄 永定门全貌)
(图9. 1930年代 永定门外护城河景色)
(图10. 1946年拍摄彩色照片 永定门全景)
(图12. 1950-1952年拍摄 瓮城已经拆除,箭楼独立。)
从1950年始,永定门瓮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并在城楼东西城墙上各辟一豁口通道;
(图13. 1952年拍摄的永定门箭楼和城楼,当时瓮城已经拆除,露出孤零零的箭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否拆除这个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一直在争论。有人提出,已经保留前门了,就没必要保留永定门了。梁思成说外城应该保留永定门做为中轴线南端的标志。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经几乎说不出话,但为了保住永定门城楼不被拆,她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说:“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两年后含屈死去。之后永定门城楼和箭楼还是因为“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而被拆除!但她的一语成谶,2004年,“假古董”永定门城楼重修竣工。
(图14.1954年在永定门城楼下调头的有轨电车)
在195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大规模拆除城门之后,1958年永定门城楼就以“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为由被拆除了。 永定门在1958年结束了它的“前半生”,它为北京的南大门整整站岗405年(1553~1968)!人们期待着它的重生!
(照片源自网络 向上传者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