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尖,流传最多的解释是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样解释是有一定道理。作为初学者完全可以这样做,但对 于要想再进一步练习大成拳站桩者来说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尖”顾名思义,让人很自然联想到脚 尖,无可非议。那么王芗斋先生所言“力不出尖”中的“尖”是不是专指脚尖哪?也许是吧?但笔者却并 不这样认为,至少说并不是用一个脚尖就能解释的那么简单。假如有人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或是平的, 估计现在的人会不屑回答。要明白“力不出尖”这句话,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尖”什么是“力”。笔者认 为“尖”是由包括脚尖在内的很多个“尖”组成的角尖,它是由肢体的每一个关节弯曲形成的角度的角尖 ,就是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所言“力不出尖”中的“尖”。站桩时肢体所有关节都是向内弯屈形成一 定的角度,也包括脚趾与脚掌组成的角度。这种由肢体弯曲组成的桩姿就是形。“尖”是由形组成的。再 来看看力。王芗斋大成拳有多种力,在此只讲两种力,一种是维持桩姿不变形的外力,外力是由维持肢体 弯曲的那部分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属于第一随意运动。这个力是维持站桩外形不变的力,也是形成“尖” 的力。另一种是与之相反的内力,内力是由休息肌产生,属于第二随意运动,内力是意念力,也是“力不 出尖”的力,“意即力也”的力。正是由外力和内力这对矛盾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力不出尖”的学说 。外力努力使关节弯曲产生尖,内力却要抗衡它,欲将其拉直,不让它产生出“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