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文化常识大全 - 中国文化

 阳夏书院 2013-05-26
中国史学与史书。"正史"一词最早见于阮孝绪《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济志》,因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以帝王本紀为纲,故称正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或体例。如《三国志》,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中国第一的书中国第一的书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我国书籍之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统体(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中国史学与史书之诸概念中国史学与史书之诸概念。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或体例。如《三国志》,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4 )《春 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5 )《左 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6 )《史 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7 )《汉 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我国文学家之别号 四名狂客:初唐诗人贺知章 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杜甫 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玉溪生:唐代诗人李商隐 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 山谷道人:北宋诗人黄庭坚。
中国史学与史书:正史。“正史”一词最早见于阮孝绪《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济志》,因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以帝王本紀为纲,故称正史。正史多属于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具有官方性、权威性、正统性等性质。关于非正史的史籍名称,一般认为,在正史之外的较有体例、系统和组织的史书,称为“别史”;
史书体例。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其後,用此体改编或创作的史书很多,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张鉴《西夏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贯通古今,自成系统。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中国史学与史书:断代史。断代史是指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谈《汉书》孙恭恂。《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读《汉书》应该注意其版本。其中重要的有唐代颜师古采集前代二十三家注释汇成的《汉书》集注和清代王先谦汇集唐以后四十多家意见作成的《汉书补注》。这些注释,对于《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史书的体例《专升本用》史书的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春秋》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
古籍和作品 古籍和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返日陆诙季哂忻窦浯醋魉?赜械那逍禄钇玫姆绺窈头岣坏南胂螅?晕颐墙裉烊杂幸欢ǖ钠舴⒑徒逃?庖濉?br> 十二、《玉台新咏》 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十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
对正史的评价在几个世纪中如何变化?第一部标题中含有"正史"字样的书——阮孝绪著《正史削繁》,出现在这个时期。在史书类中,编年体史书又远比正史受欢迎(《史记》、《汉书》是例外)。除了指责正史难读、重复、冗长、一事分在数篇外,另一个主要的批评是:从《汉书》起,大多数正史都是断代史,它们丧失了历史奔流不息的意境。"正史不载"、"正史不书"、"不见于正史"或者"正史备书"、"正史备载之"这样的说法在明清笔记里很常见。
《二十四史》介绍二十四史。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为史林新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为史林新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2550年至1644年)二十四史概述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
撰成一书。这么多的作者合撰一书,各尽其才是很重要的,如:   ——令狐德棻,唐初著名史学家,曾主编过《周书》,并负责具体指导《梁书》、《陈书》、《北齐书》、《隋书》编写中的协调工作。他除了继承父亲的遗稿外,还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在贞观十年(636年)撰成《北齐书》,与《梁书》、《陈书》、《周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共6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页码: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17 20:34 二十四史沉思录(《史记》五帝三代卷)清乾隆年间,进一步确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二十四史为“正史”,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许列入。但话又说回来,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毕竟取材广泛,史料丰富,它在史学上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史书也不能取代的。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历史著作及史学思想,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书的体裁体例及相关史学思想。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的体裁也逐渐丰富起来。对中学生来说,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让他们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体会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实录精神,知道一些重要的史书以及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史书体裁的特点。
古代文化常識之九:文史典籍 古代文化常識之九: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书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1980年首先破,土而出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12、汉乐府民歌,(8)《孙子》: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名武,我国古代军事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 “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为史林新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晋书。陈书。《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为史林新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
从现在来看,二十四史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延续的详细记录,也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伟大篇章,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方面来探讨二十四史在我国古代史学的主体地位。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瞿林东撰写的《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从书》对二十四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发掘了二十四史的固有根本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对于民族历史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让更多的人去研究并重新认识二十四史。
荀悦作《汉纪》,取材范围不超出《汉书》,只是把班固书中的志、传、表等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适当地剪裁排列,溶于各卷帝纪之中。就其驾驭能力来说,荀悦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去"抄"《汉书》,而是在运用编年体方法的同时,又成功地加入了一些纪传体的记叙方法,这是《汉纪》不同于前些编年史书的特点。再者,《汉纪》在编编《汉书》的同时,还加进了一些《汉书》没有,或虽有但简而不详的史料。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共220卷。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汉书》保存了珍贵的史料   西汉一朝有价值的文章,《汉书》几乎搜罗殆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