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卓抗临天下九家九大行书

 鹿野陋室 2013-05-27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
晋唐心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右江风华·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千年逸清·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沉劲苍逸·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
刚劲挺拔·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至美至真·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长枪大戟·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九大行书为古今行书九大不朽的杰作,风格迥异,各领风骚。2012年末至2013年初,筆者一人一笔临天下九家九大行书,堪称当今书坛一大壮举。所临的九大行书热传于各大论坛和书画网站,版主们纷纷置顶,引来热评,众多名家赞不绝口,广为人知,影响深远。有求勾搭的,有求拜师的,有求指导的,有求墨宝的,不少收藏家也来电想收藏九大行书,好不热闹,甚至有“书家不知九行书,临池百年也枉然”之说。其中以《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松风阁》为代表,这五件行书技法的难度可以说是行书当中排在前五名,这五件临本也是筆者得意臨本。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侯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故而古来以九为大,以九为最,以九为奇,以九为尊,筆者标题中所说的“九家九大行书”正是有此寓意。

如果说以九为大,以九为最,以九为奇,以九为尊,那么五则刚好位于一到九中间,故而有九五至尊之說。笔者在此引用“九五至尊”,是为了形容《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松风阁》这五件行书的艺术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闲话少聊,上图。
2013-4-9
陆卓抗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晋唐心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在中国知名度最盛的的艺术品是哪一件呢?我们用脚指头思考都能得出答案,那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大唐盛世,帝王李世民就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他生前用计谋得,终日临习把玩,还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一纸千金,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李世民死后还遗命真迹陪葬昭陵,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看来他喜欢得不行,做鬼也要欣赏这件书法神品,活着的人只能欣赏《兰亭序》的双钩临摹本,没办法人家是天子)。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总之是李世民使得中国最负盛名最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不知去向,千古成迷,后世之人,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可以说中国没有第二件艺术品能达到《兰亭序》的这样艺术高度。

北宋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也在说明《兰亭序》的知名度和艺术高度。知名度体现在几乎无人不知兰亭,每一个学习书法者或多或少的都会临学兰亭,书法家而言说自己没有写过亭,应该算是匪夷所思的了。艺术高度体现在,虽然书法爱好者都写过兰亭,但在此前无一人能临到七八分,能见兰亭真迹的盛唐大家如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人临兰亭也是如此。赵孟頫一生都有临兰亭,世传达到一万遍,临终还不忘临兰亭,但始终也仅能达到五到六分。最佳临本褚遂良的《褚摹兰亭序》也只达到五六分,冯承素双勾填墨本能达到九分,世称下真迹一等,可谓稀世代宝,冯承素凭一纸兰亭摹本而千古留名。


   【年代】:晋代
  【作者】:王羲之
  【作品】:兰亭序
  【规范】:白宣,68*216cm
  【铃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内容】:

永 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作品缘故: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稿》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酸涩而和润,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在书法技巧中这是最难的技巧。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

   【年代】:盛唐
  【作者】:颜真卿
  【作品】:祭侄稿
  【规范】:白宣,53*160cm
  【铃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内容】: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一、简介: 《黄州寒食诗帖》为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运多舛。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浪民间,为冯展云所得,冯逝世后为盛伯羲密藏,盛逝世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亲密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诞辰,颜韵伯作跋记载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性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挽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停止,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伍,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进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寒食帖
  【规范】:白宣,48*266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内容】: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右黄州寒食二首

  黄庭坚题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於无佛处称尊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右江风华·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及董其昌题跋


【名称】伯远帖及董其昌题跋  
【作者】王珣
【落款】壬辰十二月八日抗书
【钤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御六轩、不以物喜、陆卓抗印           
【规格】纸本,作品高*宽:46cm*150cm,
【帖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题跋】
晋人真迹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王献之)书迹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日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千年逸清·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规格】纸本,240CM*46CM
【铃印】静观自得、御六轩、陆卓抗印
【落款】壬辰十月二十四日抗书之
【临帖年份】壬辰年
【释文】
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沉劲苍逸·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

  【年代】:盛唐
  【作者】:柳公松
  【作品】:蒙诏帖
  【规范】:白宣,46*106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帖文】: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刚劲挺拔·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年代】:盛唐
  【作者】:欧阳询
  【作品】:张翰思鲈帖
  【规范】:白宣,53*116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癸已年
  【帖文】: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后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至美至真·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作品】:蜀素帖
  【规范】:白宣,46*516cm
  【铃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内容】: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作品的来历: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当然这只是后人记述,有没有其事,有待考证。


作品赏析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长枪大戟·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年代】:北宋
  【作者】:黄庭坚
  【作品】:松风阁帖
  【规范】:白宣,46*320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帖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