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6-12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2013-06-12 09:00:44)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刘建始

高考过后,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加以研究,尤其将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题与前两年的加以比较,看出一些端倪。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有传承,有创新。符合学生实际,大部分学生都有话可说,能写出较好的作文。一些语文教师讲:学生都觉得作文题出得可以。

下面对天津卷三年高考作文题加以综述,希望博友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分享。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2011年高考作文题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分析:

依旧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哈哈镜看到了扭曲变形局部夸张的自我,反光镜则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环境,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界和人生道路,近视镜却能使原本看不清的事物被变清,显微镜更是把原本细微如发的事物看得巨大无朋。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

学生都能正常书写:

1.议论文达百分之八十五,选择两种以上镜子分段论述,思路较清晰,层次较分明。散文比例可占百分之十,一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尤其是三年的高中生活。说明文占百分之二,选择两种以上镜子根据其特点说明其发展历史及用途,由于写作条件的限制,多写成流水帐的形式。但是都有话可说。

2.标新立异的文章占百分之三,其中有寓言、有小说、有文言文,这类文体不乏经典之作的出现。

3.引述的例子愈加丰富,涉及面广,时代性强,如卡扎菲、万户等,可以看出考生的文化底蕴很丰实,这是可喜的现象。

4.文体把握能力较强,不合乎文体要求的文章少之又少。

5.好文章层出不穷,给一线教师以审美的愉悦和教学的提示。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

可以看出作文题目采用的是给材料作文形式。

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个试题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以一则寓言的形式作为引导材料,然后加上提示语,最后是具体要求。

可以看出,这个题目保持了前几年来天津试卷的一贯思路,对照2007年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8年的人之常情2009年的我说902010年的我生活的世界2011年的镜子。我们会发现作文题既体现了样式上的变化(由命题、半命题、给材料,变为了寓言),又是与前几年作文的命题思路一脉相承——均体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的用意。

1.考生反映:基本可以掌握。

  2.高考作文题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话题题目,只是给出一段材料,但大部分考生的反映还是可以理解,并明白要写什么。

3.考生考前曾经炼过的作文,有很多都可以用上,比如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作文题目。像考生写的普通中的不普通简单”……只要参透了材料的关键,这些基本还是可以扣上作文题目的。大部分的考生都应该可以有话说

 

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作文题

2013年的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

  1.延续了一贯既有传统渊源,又有时代色彩的特点。 但在延续的思路基础上,加以创新 

可以看出2013年很多省市效仿了全国卷给材料作文的做法,而天津卷却大胆选择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成为今年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虽然只是“填入一字”,但一字值千金,能够反映出考生对“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的独特理解。所填的字虽不同,但话题绝对是集中的。

2.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人还为考生提供一个古老的范例“学而知之”,这就使本题目既具有传统渊源,也具有时代色彩。从时代性来看,“知”的内涵,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多元化背景下,已经变得空前丰富,而“知”的途径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这样,考生可写的角度也是多元化的,如“思”、“悟”、“问”、“行”、“游”、“读”、“做”、“寻”、“探”、“动”、“察”、“研”、“听”“想”等等。 

   3. 就文体来说,题目对各类考生都很公平,就以“做而知之”为例吧,既能够激发考生感受生活,侧重写自己“做”过的经历和体会,也能够引发考生思考生活,侧重思考 “做”在求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我们相信,在这种前提下,学生一定能写出很多感人的作文。

纵观三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对平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同阶段的学习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方向,结合本年度高考作文走势我发现几处可以有所突破的地方:

①对于高一高二的教师应力求给予学生足够的言说空间,搭建写作和展示的平台,淡化作文概念,使其常态化,鼓励其勤于思辨,大胆陈词,注意口头言说的同时培养其及时书写的好习惯,不断积淀自我思想。

②在论说的环节中多培养学生们的正反对比论说思维,这在本年度的高考作文中仍旧处于尚未落实的环节。

③引导学生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不是为了写作,但是阅读绝对影响写作,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凡是会拿捏文字的人都是喜爱读书的人,在与文字的接触和交流中,读书人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文字给予他的触动,或者是一种眼界,或者是一种品性,抑或是思维,这种触动会引导他去模仿甚至去超越。而一旦这种模仿或者超越的习惯形成,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写作的素养和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