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分布地区主要是四川。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井盐生产》:1954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北羊子山1号东汉墓,长41.2厘米,高46.5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一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的过程,在中国绘画史、盐业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外,作品还有不少山野自然风景,也可看作早期山水画的珍贵资料。

特16《东汉画像砖》4-1·井盐生产

画像砖《井盐生产》原物图片
《马车过桥》:1956年出土于四川成都跳蹬子河,现藏四川省博物院。

特16《东汉画像砖》4-4马车过桥

画像砖《马车过桥》原物图片
《弋射收获》:1956年出土于成都羊子山2号墓,高40厘米,长45.8厘米,现藏四川省博物院。整个画面分上下
两层,虽然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洋溢着朴实、亲切的生活情趣。

特16《东汉画像砖》4-3·弋射收获

浙江玉环县2008·中国文化遗产日·画像砖·弋射收获

四川画像砖《弋射收获》实物拓片
《房屋建筑》:高36厘米,长40厘米,现藏四川省博物院。画面采用了鸟瞰的表现手法-传统的散点透视法,院
落为汉时少见的三合式房屋,院中筑有高台。屋主悠闲地对坐饮茶,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特16《东汉画像砖》4-2住宅建筑

四川画像砖《住宅建筑》原物图片
《车马出行图》:1953年成都羊子山1号汉墓出土,现藏重庆市博物馆。出行图总长8米,刻有主车一辆,主车前导车9辆,后有从车2辆;步卒18人,骑吏34人,鼓吹6人分布于车的前后,形成一支庞大的官吏出行队伍。此幅作品雕刻技法细腻传神,是四川画像石的代表作。

1999-2《汉画像石》6-4·车马出行局部

成都羊子山1号汉墓出汉画像砖《车马出行图》局部图片
《伏羲女娲图》:

山东淄博2013《蛇年春节拜年戳》·四川长宁汉画像石刻《伏羲女娲图》

四川长宁汉画像石《伏羲女娲图》拓片

四川郫县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重庆璧山县蛮洞坡《伏羲女娲》石刻

四川简阳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四川崇明画像砖《伏羲女娲天地日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