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邳州扬琴戏

 民族地志 2013-06-25
邳州扬琴戏又称“化妆扬琴”,是经过“丝弦”、“扬琴”、“琴书”的演变发展起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邳州扬琴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
邳州扬琴戏是以戏曲形式在舞台上演出,演员着彩妆,穿戴戏剧服装,演员按唱本分角色表演,唱腔仍采用扬琴的“四句腔”、“垛子板”为基本腔,演出的剧目有单场段子和中长篇连台本戏,整台演出曲目有开幕曲、幕间曲、闭幕曲,从而改变了琴书的单薄演唱形式,大大的拓展了琴书的演唱空间。
邳州扬琴戏的唱腔优美,缠绵高亢,悦耳动听。表演细腻、滑稽,逗人喜爱,演唱内容多反映传统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众的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艺术气息,深受民众的欢迎。
解放后,邳县政府为扶持发展扬琴戏,于1953年在原有民间小扬琴戏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土山扬琴剧团’,广泛的吸收邳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扬琴戏、琴书演唱艺人,组织编创新曲目,配合农村的生产生活、时政宣传。土山扬琴剧团长年在邳州境内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活动范围广泛,南至安徽蚌埠,北至山东苍山、枣庄、临沂,西至河南商丘,东至连云港。
邳州扬琴戏硕果累累,数十个优秀曲目,参加省、市汇演并获奖,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曲艺名家,1960年艺人秦德林代表徐州地区曲艺界,出席了江苏省和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被誉为全国曲艺战线的一面红旗。老艺人彭金枝、薛洪生,胡玉莲、朱帮耀等,青年艺人丁相宇、李全营、惠中刚等演出、灌制的扬琴戏音像曲目1000余本,畅销徐海地区及全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娱乐形式和现代娱乐传媒的出现,使扬琴戏和其它传统戏曲一样,遭受到巨大的冲击,退出了正规的演出剧场,演出逐渐减少,已濒临灭亡,现在大多数青年人已完全不了解这一古老、传统的曲艺戏曲艺术,急待给予这一独特的地方曲艺戏曲以扶持与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