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病中医中药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6-29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类病证。西医的各种脑炎、脑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抽搐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痉病治疗的诊断要点
  • 临床症状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
  • 常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
  • 本病应注意与痫证、厥证、中风等鉴别。
  • 痉病治疗的辨证分析
    痉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痉。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痉。外感和内伤在病因上虽不相同,但导致发痉的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阴不濡而筋脉失养所致。

    临证宜详辨外感、内伤及其虚实。外感属实,内伤多虚。治实当去邪,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扶正,宜滋阴养血,熄风舒筋通络。
    痉病治疗的辨证论治
    邪壅经络型
    【证见】 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 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方药】

    主方羌活胜湿汤(李果《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羌活、独活各12克,川芎、蔓荆子、藁本、防风、苍术各10克,葛根20克。水煎服。

    若恶寒无汗、寒邪较重者,加麻黄9克。湿偏盛者,加藿香12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20克。

    热盛伤津型
    【证见】 发热胸闷,口噤齿介齿,项背强,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泄热存阴,熄风止痉。

    【方药】

    1.主方增液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大黄15克,芒硝12克(熔化),玄参15克,生地黄18克,麦冬15克,石膏30克,知母、地龙各12克,钩藤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每次40毫升,加入于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单方验方清热镇痉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羚羊角30克,白僵蚕24克,蝎尾18克,蜈蚣12克,雄黄12克,琥珀12克,天竺黄12克,朱砂6克,牛黄6克,麝香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

    阴血亏虚型
    【证见】 素体气血两虚,或在失血之后,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质淡红,脉弦细。

    【治法】 滋阴养血止痉。

    【方药】

    1.主方 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大定风珠(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地黄、白芍各15克,阿胶12克(烊化),龟板、鳖甲、牡蛎各30克,麦冬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复方阿胶浆,口服,每次2瓶,每日3次。
    痉病治疗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针刺人中、涌泉、十宣、大椎等穴,以止痉醒神。

    2.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3.预防调护

  • 发痉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瞳孔、发热、二便、血压等变化,去除假牙,保护舌头,注意防止窒息、骨折等。
  • 因高热而痉者,应加强降温措施,如颈部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
  • 饮食以流质,且清淡新鲜为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