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与胆病辨证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01

胆郁痰扰-肝与胆病辨证

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惊悸不寐,烦躁不安,口苦泛恶呕吐,胸闷胁胀,头暈目眩,耳鸣,舌黄苔腻,脉弦滑。

    辨证注意点:有惊悸、失眠、胆怯等轻度神志症状,同时又有胸闷,泛恶,苔黄腻等疾热之象。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津成痰所致。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安;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口苦泛恶呕吐;胆气郁滞,见胸闷胁胀;痰热循经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苔黄腻,脉滑,均为痰热内蕴之征。

    病机分析:本证以胆失疏泄痰热内扰为特征。胆失疏泄,气机郁滞,痰湿化热,胆气不宁则惊悸失眠、烦躁不安,胆怯;痰热内扰则日苦泛恶,胸闷胁胀;痰热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热内扰之象。

    胆郁痰扰证是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致的病证。多因情志不遂,胆失疏泄,胆气不宁,生湿生痰化热所致。

寒凝肝脉-肝与胆病辨证

寒凝肝脉证是指寒邪凝滞于肝脉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或见阴囊内缩,痛引少腹,面色胱白,形寒肢冷,口唇青紫,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弦。

[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寒邪侵袭于肝脉,使气血凝滞而致。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故见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寒主收引,肝脉受寒,则阴囊冷缩而痛引少腹;寒为阴邪,寒胜阻遏阳气,阳气不得布达,故见面色胱白,形寒肢冷;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泌清浊,水走肠间,而见小便清长,便溏;肝络环唇,寒滞于肝,故口唇青紫;舌淡苔白,脉沉弦,皆属寒盛于肝之征。

肝胆湿热-肝与胆病辨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胁肋胀痛,r-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调,苔黄腻,脉弦数;或兼见身目发黄,发热;或见阴囊湿疹,睾丸肿大热痛,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分析]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酿生湿热所致。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故见胁肋胀痛;湿热熏蒸,胆气上泛则口苦;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面目周身发黄,发热;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常,故有纳呆,腹胀,呕恶,大便不调;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则阴囊湿疹或睾丸肿痛,妇人则见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肝胆湿热是怎么回事?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风内动-肝与胆病辨证

 

肝内内动证是指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1.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亢逆无制而莉表现出出的风动证候。
[证候]  眩晕欲仆,头痛而摇,项强肢麻,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细;若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喉中痰鸣,则为中风证。
[分析]  本证多由肝阳上亢发展而致。。肝阳亢逆无制,阳亢于上,,阴亏于下,则风自内生,上达巅顶,横窜脉络,而见面釘月赤,烦躁,眩晕欲仆,肢体麻木,震颤头摇等动风之象。上盛下虚,故有步履不稳,行走飘浮。阳盛灼液而成痰,风阳夹痰上扰,蒙蔽清窍,则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络,经气不利,则有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证是指热邪亢盛引起抽搐等动风的证候。
[证候]  高热,烦渴,躁扰不安,抽搐,两目上翻,甚见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温热袭人,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筋脉失养而动风,故见抽搐项强,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热人心包,心神被扰,则见烦躁不宁;蒙蔽心宽苦,则神志昏迷;高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邪亢盛之征。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证是指血虚、筋脉失养厥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手足震颤,肌肉睏动,关节拘急不利,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苔向,脉细.
[分析]  本证多由急、慢性失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故见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筋脉失去营血的濡养,则爪甲不荣;血虚动风,故见肢麻,筋挛,肉睏震颤;血少则脉不充盈,故其脉细。

 

肝阳上亢-肝与胆病辨证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  本证多由素体阳旺或七情内伤所致。肝失疏泄,肝气亢奋或肝阴不足,肝阳上扰于头目,故见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肝阳失潜,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阴虚阳亢,故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大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故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肝性失柔,则急躁易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筋骨失养,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头重脚轻,行走漂浮。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为肝肾阴亏,肝阳亢盛之征。本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审证要点。

    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应予鉴别:两者在证候与病机上有近似之处,因火性炎上,阳气亦亢于上,故均以头面部的症状突出。其区别在于:肝火上炎以目赤头痛,胁肋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证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证候不突出,故病情纯属实证,系由火热之邪侵扰所致;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病程较长,病势略缓,且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下虚症状,阴虚证候明显,故病情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系由气血逆乱所致。

 

 

肝阴虚-肝与胆病辨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头晕,头痛,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阴不足所致。肝阳雨不足,不能上滋于头目,故见头晕,头痛,耳鸣;肝阴不足,不能濡养肝络,故故有胁肋隐痛;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热扰心神,故见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