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海特产之九——油车香油

 终归一梦 2013-07-02

 

油车香油

 

大凡一个地名的出名并流传于世,有时并不是它的地方大,而是它的某一种行业的闻世。江西的景德镇,无非仅仅是一个“镇”,但是它的名声却是因为瓷器而响遍全球;同样,山西的杏花村仅是一个“村”,却是因为汾酒,也就饮誉天下。这一类的例子可说是很多。现在我想要说的,就是“百年沈氏油车坊”生产的香油。

沈氏于清嘉庆年间自慈溪的慈北沈师桥迁入到舟山,祖居在现在的胜利村的沈府井跟,至“义” 字辈已有12代(据87版《定海县志》)。从这个地名可以看出,沈氏迁入舟山之后的居信地既然称为“府”并成为一个当地的地名,想见亦是一个大户人家。沈氏一支自咸丰年间又从沈府井迁入现在的小碶后建起了油车坊经历三代。那是因为当时小碶这里已经造了碶门,筑起了海塘,围入了一大片盐碱田。无论是各岛民从海上来的、船上来的抑或是从本岛的城关和各乡来的客户加工油料,交通十分便利。

“油车坊”的主要作业就是榨油,有食用的菜籽油、花生油、麻油(香油)、豆油,有工业用的桐油、青油、蜡烛油等。而且整个定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般的农民自己种植油菜收获油菜籽,到油车坊来加工。除菜籽外,还有花生、芝麻、大豆等。每年在六七月份油菜、大豆、花生、芝麻、菜籽登场时,沈氏油车坊准备了一批各色食用油,供上门加工的农民以菜籽、大豆、芝麻、花生等农作物换取,按质定比例,一般籽粒饱满、干燥的菜籽出油率能达30%以上,差的也有20%以上。这样不但解决了小户人家直接加工少量菜籽的麻烦,可以随到随取,也便利了油车坊的批量作业。在收购到一定数量的原料之后就开工作业。当时的作坊全部是手工操作,有多道繁复的工序:先将菜籽按等级分开,粗粗地磨碎(不能磨的太细,只要破裂就行),然后上蒸桶蒸熟,蒸熟之后,再放到石碾上碾,最后将碾过的菜籽放到“油车紧”上开始打油。按现在来说这是一种“压榨式”制油,挺绿色的那种。所谓油车,其实是一种压榨车式的装置,碾过的菜子半成品装入油车内,用楔形的木头楔入,然后用人力使大榔头击打,楔入一根,再加一根,逐步提高压力。起初时候,出油很旺,越到后来,越少,搥击的力度也便得更大,到后来就只剩下干硬的“菜籽饼”了。每当油车开榨之时,浓烈的油香布满了大街小巷。

由于食油加工的季节性很强,所以在食油加工此外,空闲时沈氏的油车坊还承揽一些工业用油的原料进行加工,如用于制作纸伞的柿子油(原料为青涩的柿子)、用作造木船用的桐油(原料为桐子),用作蜡烛的蜡烛油(原料为桕子)。隆冬腊月,主要利用加工设备的碾子为渔民碾网纱等,作为常年的主要的业务。

                           (此文是在博文《百年沈氏油车坊》改写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