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腹诊法 推腹法

 艾灸1023 2013-07-03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腹诊法 集诊断与调治之大成的 推腹法  

腹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探寻腹部病灶所在,最终的目的是得到治疗。


一、腹诊是如何诊断疾患的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故气血俱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对人生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脏腑活动、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动力。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图片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您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脾胃是后天之本,肠脑与颅脑同根。衰老首先出现的是脾胃不和,导致营养吸收下降,肠道内环境失调,庞大的内分泌系统紊乱。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图片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则会腹中咕咕水声,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泄,遗患无穷。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只能靠安定来麻醉神经,真是痛苦不堪。建议您赶紧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那么从此以后,您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推腹时,发现有的人肚子鼓鼓的,按下去不痛,但是象个皮球,这怎么办呢?,必须先放气,放气的方法很多,“萝卜能通气”“吃豆爱放屁”,这类民间疗法都很好用。也可敲打胃经,针刺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爱出现这种症状的,多是有事儿总闷在心里的人。这种人肠胃时常会出现问题,或痛、或胀、或腹泻。他的痛点在较深层的地方。

有的人肚子痛点很多,能用“推腹法”推开的多是暂时的气结,还有用此法推不开的,通常这是气滞时间很长,已经有瘀血阻滞其中了。这时,可查看痛点
压在何经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这条经的穴位,就可帮助打通瘀滞。在敲打和按摩时也可同时在腹上痛点针刺或拨罐。
还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

还有人胸窝下用手一推,咕咕有水声。开始时水声很小,推的地方还有些痛,这是“浊气裹水”,越推水声越大,打了几个嗝,或放了屁以后,整个肚子就成了水声一片。这时是把死水给推活了,很快就可以从膀胱排出了。这种浊水你不将它排出,它可以长期停在胃肠之间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喝水呢?是因为本来就有水堵在胃肠之间,下不去,如再要按西医的倡导,每天喝几千毫升的水来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所以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

二、腹病推拿适应症:

脏腑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揉脏腑,气血经络皆动,动则生变,变异为常,异则病,常则健,健则脏调腑通,诸病全消,疾病自无。

腹诊对人体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病变效果显著,尤其对
脾胃虚弱、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肥大、妇科疾患以及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失眠等疗效尤为突出。

    内科:胃脘疼、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溏泄、腹痛、腹胀、失眠、手足寒凉、中风后遗症等。对肝硬化引起的腹胀有很好消导作用。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儿科:腹泻、便秘、食积、奶积、遗尿、惊风等。

伤科: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

三、揉腹操作方法:

   预备势: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    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三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四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五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六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第七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中医腹诊的好处——揉肚子的好处+实用有效灸脐 - 舍得 - 舍得


***注意事项:
1.揉腹开始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以正身仰卧为主。
2 .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揉腹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 .每次揉腹以30—40分钟为宜。
4 .揉腹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揉腹


四、揉腹效验
1 .腹部温热: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 .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 .头脑清爽愉快: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 .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 .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 .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实用有效灸脐

                                                  源自腾讯博客
   脐灸,形式简单,一招一式,无不体现了中医传统养生法的精义。中医传统养生法,中有“脐疗法”、“灸疗法”、“穴位保健法”、“砭石法”等诸多绿色自然养生法,这些均是传统养生的瑰宝,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                 
 图片 


 

  一、脐,中西医认为是什么?

 

  脐,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肚眼,俗称肚脐眼。

    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看来:脐,是人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二、灸脐,有何神奇的作用?


  (1)历史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着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2)现代科学的研究

 现代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61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说,“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医学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图片-

 

     三、脐疗法的理论依据


  脐疗法的具体施治点,就在肚脐。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多的历代中医养生人士的重点关注呢?


 我们就对自己的肚脐,做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


    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放此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这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图片


 四、常用艾灸脐法与注意事项


 (1)艾炷直接灸

 是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

  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2)神阙隔姜灸

 是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3)灸脐注意事项

 一是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二是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三是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图片


     五、女性常用灸脐配穴法


    女性所有与生殖生理相关的重要穴位几乎都在下腹位置,它们分别是:


     神阙:位于肚脐中央,主治腹痛、虚脱、中风、水肿等。

  阴交:位于脐下正中1寸,主治女性阴痒、带下、小便不利、腹痛、水肿等。

  气海:位于脐下正中1寸半,主治男性遗精、阳痿、虚劳、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崩漏等。

  石门:位于脐下正中2寸,主治女性崩漏、闭经、小便不利、乳腺炎等。

  关元:位于脐下正中3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早泻、遗尿、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白带、盆腔炎、崩漏、子宫脱垂等。

  中极:位于脐下正中4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早泻、遗尿、女性月经不调、白带多、不孕、盆腔炎、痛经等。

  四满:位于脐下2寸,正中线旁开半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不孕、小腹痛等。

  气穴:位于脐下3寸,正中线旁于半寸,主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不孕、腹痛等。

  天枢:于脐中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腹痛、盆腔炎、痛经、腰痛等。

  水道:位于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小便不利、小得胀满、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疝气等。

  归来:位于脐下4寸,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盆腔炎、闭经等。

  子宫: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主治女性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不孕等。

  大赫:位于脐下4寸,旁开半寸,主治女性白带多。

  横骨:位于脐下5寸,旁开半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女性经闭、盆腔炎等。

  气冲:位于脐下5寸,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各种生殖系统疾病。

        
              图片


  六、迅速补益身体的灸脐秘方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1) 龙眼核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功效(行气散结;止血;燥湿) 龙眼肉 性味(甘;温) 归经(心;肾;肝;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

    2)花椒 性味(辛、温,有小毒,麻.) 归经(脾、胃、肾经) 功效(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

    3)艾草 性味(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 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制作流程:


    1、一颗带壳桂圆、7颗完整的花椒、大拇指甲盖那么大一撮艾绒。
    2、先把花椒捣烂(我用的做面膜的小塑料碗+一把小锤子),把桂圆肉剥进去,继续捣,混合均匀后放入艾绒,可以边看电视边捣。
    3、捣上5-10分钟就完成了。非常的香甜可鼻(可口不知道,碗不太干净没敢吃,但是闻起来很美味)。我贪多,又放了一撮艾绒,导致最后的成品硬了点,大家用大拇指甲盖那么大一撮艾绒是正好的,做完以后很软很粘很香,大小有小半个理中丸大蜜丸那么大。
    4、睡觉前揪一点下来,塞到肚脐眼里,可以用胶布封起来,也可以不封,反正很粘不会掉出来的。某些和我一样肚脐眼很深的人就更不用担心了。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取下来,但也有的资料是讲到第二天晚上再换新的。如此反复。

    5、一次用不完,用塑料纸包起来,放密封罐里,不会坏,但是也要尽快用完,比较新鲜嘛。

腹诊法 集诊断与调治之大成的 推腹法 
转载自夏日水晶

推腹法(由心窝向下推揉整个腹部)是一种特别简单、直观的自我诊断方法,叫做腹诊。同时,它还是家庭调治大多数慢性病的有效之法。很多中医典籍里都提到过。比如,对《黄帝内经》进行阐发和答疑的《难经》就有关于腹诊的详细解释。


摸腹部,就可辨别体质的寒热

按摸腹部,如果手感不温或者冷,说明您有寒症;

如果把手搓热后抚摸肚子觉得很舒服,则说明您有虚寒证。

按之发热甚至灼手,为热证;

喜欢冷物按放,为实热证。

肚脐以下小腹冰冷,为阳气衰微、病势沉重之象;治疗后小腹转温,是阳气渐有恢复的佳兆。

如果中脘穴上面摸起来感觉燥热,而下面却比较寒凉,这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五脏本身或所属经络有问题时在腹部的反应

坚持练习推腹法的朋友常有这样的反馈: 推腹时,发现某个部位有硬块 , 硬结今天揉散了,明天又出现了 等等,这其实正是诊断脏腑好坏情况的方法之一。

如果肝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左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心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上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的位置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肺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右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下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五脏病气积聚在腹部的情况

肝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 肥气 (邪气),集中在左胁下的位置,大小像倾倒的水杯流淌出来的水;

心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 伏梁 (邪气),位置下起肚脐,大小像手臂,上面到达心窝,会让人心烦不止;

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 痞气 ,在胃脘的位置,大小像盘子,会让人四肢转动不灵(因脾主四肢),发黄疸;

肺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 息贲 ,其位置在右胁下面,大小像水杯倾倒后流淌出来的水迹,会让人时冷时热,出虚汗打冷战,喘息咳嗽;

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 奔豚 ,起点在小腹,上面到达心窝下,像小猪的样子,位置不定,时上时下。

除了外伤和恶性传染病以外,绝大多数病症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表面症状就像是屋里乱窜的老鼠,就算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侥幸抓到一只,可如果找不到老鼠窝,必然不能彻底消除鼠害。因此,要想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和脏腑虚实,找到病根所在。而推腹法正好可以帮到您。

一个国家无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都逃不出农业、工商业、军队司法、文教卫生等这几大块。同理,身体所出的问题,也跳不出五脏六腑的范围。但要注意,千万别把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等同于中医的五脏六腑。举个例子,西医的肾脏就是肾,而中医所说的肾,意义要宽泛得多,涵盖了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骨、骨髓、脑、体内激素、牙齿、头发等部分。


如何知道自己肝胆现在状况的好坏

有以下症状的朋友,肝胆一定有问题:

1.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2.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3.眩晕、口苦、眼睛红、血丝多、烦躁易怒、灰指甲、抽筋、阳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中,再排到肠胃里用来代谢油脂。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肝气郁结、肝火过旺透支了肝血,从肝脏分泌出来流入肠胃的胆汁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油脂代谢失常,使身体看起来多油。

比如,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是由于油脂渗出头皮污染了发根;血脂高,则是油脂过多渗入了血液导致的。

有的朋友吃饭时非常厌恶油腻,或者看到油的食物就恶心,这是肝胆功能减弱后,难以分解体内过多的油脂,所以身体会本能地排斥油腻食物。

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

、麻、胀、痛的感觉

太冲穴是疏泄肝火的端口。掐按脚上的太冲穴,如果有轻微的酸痛感属正常,如果很痛、刺痛或没感觉都说明有瘀堵,这是您肝火旺盛或肝气郁结导致的。

胆经和手臂上的三焦经都是宣泄肝火的通道。如果肝气郁结导致胆经、三焦经不通畅,就会引起偏头痛和头胀。

两肋是胆经所过之处。如果两肋隐隐作痛或者胀痛,都说明肝气郁结、胆经不畅。

腿部侧面和外脚面也是胆经所过之处。这两处如果您有麻痹或疼痛等不适感,多半是胆经瘀塞了。

眉毛、眼睛外侧容易长疙瘩、红点、黑痣或斑,比如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这是由于您的胆经和三焦经血气流动不畅,循环缓慢,以致产生沉淀,或血液中浊物渗出皮肤引发的。


眩晕

《黄帝内经》说: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也就是说,像晕车、晕船、坐旋转木马容易呕吐、头重脚轻、容易跌倒等眩晕症,都跟肝火旺引起的血气上逆冲头、滞留不下有关。

口苦

身体里最苦的就是胆汁。中医认为,口苦通常是胆汁外溢造成的。而胆汁外溢,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胆经瘀塞造成的。


眼睛红、血丝多

熬夜的人是需要透支肝火来维持精力的,因此肝火旺。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后人的眼睛血丝多。

另外,酒醉者常常面红、眼睛红。这是因为酒性大热,造成大量血液奔向头面体表,肝血也因此被透支,导致肝火亢旺。

如果既没饮酒,也没熬夜,眼睛仍是常有红血丝,还有爱眨巴眼睛、眼睛比较浑浊、眼睛发胀、发涩、有外突感,都说明是肝火过旺的体质。

烦躁易怒

《黄帝内经》说: (肝)在志为怒。 肝火旺的人容易发怒。如果常常怒火中烧,又不能发作,压抑在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

指甲粗糙、青筋暴起

指甲粗糙或有灰指甲,这在中医里叫 爪甲不滑 。《黄帝内经》上说: 肝之华在爪。 意思是说,肝胆功能强健,手和指甲就长得平顺而有光泽。反之, 爪甲不滑 则说明肝火旺,肝胆状况不好。肝色青,青筋暴起或青筋虽不突出,但颜色很青为肝火旺。

抽筋

《黄帝内经》上说: 肝主筋。 肝胆有问题时,会出现这些症状,如抽筋、痉挛,身体僵直(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或者身体不再灵活,手脚瘫软,好像不听使唤一样。

体力严重透支的运动员时常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因为肝藏血,而体力透支实际上就是在不断调用肝脏所藏的血气能量。当透支达到极限时,肝血供应接近枯竭,肝的机能急剧下降,于是人便容易抽筋(肝主筋,肝气已无法有效调控一身之筋)。如果您并没有剧烈运动,却时常出现抽搐、抽筋、手足蠕动及肌肉痉挛等症状,那是肝胆功能不好的表现。

阳痿

单纯肾亏型:当肾气过于虚衰,身体为保存肾气而拒绝再度勃起,这就会导致阳痿。

单纯肝郁或肝火旺型:男性生殖器乃宗筋之会,肝火旺或肝郁就会导致宗筋收摄失度,驰纵萎废。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有很多朋友肝旺脾虚。俗话说 某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 ,这是因为生气就会导致肝火旺、气血上涌。像 怒发冲冠 一说,虽有些夸张,倒也能形象地说明肝火旺、气血上涌的现象。因为肝胆和脾胃同在中焦,所以气血上涌必然使得脾胃供血减少,人当然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联系极为紧密,如果您不生气时脾胃也不太好,那就要想想自己会不会是肝火旺或肝气郁结的体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