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曾与魔鬼立约

 啸海楼 2013-07-04

她曾与魔鬼立约

—— 路西法的女儿(一)

叶倾城 12分钟前

对于《走出非洲》,也许你心目中涌现出的形象是梅丽尔·斯特里普。这部依据凯伦·布里克森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拍摄于1985年,大受好评,获奥斯卡金奖十一项提名七项大奖,里面壮丽的东非风光、荡气回肠的爱情,令落过泪的观众,回头去翻阅小说。

(凯伦与麦卡勒斯、梦露、米勒等人;图片由作者提供)

必须承认,文字的影响力远弱过画面。看电影的多,读小说的少,对作者凯伦·布里克森,大部分人,都所知不多。而如果我告诉你,关于她,一直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那就是:她曾与魔鬼立约。她向魔鬼索取了一件昂贵的事物,相应的,魔鬼拿走了她的父亲、她年少时的闺中好友、她的姐姐、她的婚姻、她的情人、她的孩子、她的农场、她的健康……她曾自称:我是路西法的女儿。

到底是什么,值得用这样的高价来换?

也许,你也想知道。

凯伦·布里克森出生于1885年。她祖父迪内森男爵,是著名的冒险家,1830年参加过法国对北非的征服。有后人开玩笑道:凯伦可以这样说:“我在非洲有过一个祖父。”父亲威廉迪·迪内森1945年出生,是八兄弟姐妹中的第七人,没有继承到贵族衔头,却承继了冒险的精神。曾作为法国军官参加普法战争,也在威斯康星州进行毛皮交易——在当地留下了与奇普瓦印第安女子的后裔。后从政,以官员身份参加俄土战争。1879年,他在哥本哈根北面约25公里处的一个渔村,买下了隆斯特德仑庄园,后来凯伦便在那里出生、去世,目前那里是布里克森纪念馆的一部分。他以本名及笔名出版了几本书,至今仍被认为是风格之作。

凯伦的母亲英博格·魏斯特霍勒茨出身于丹麦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婚姻不够恩爱,但也没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威廉迪后来患梅毒,长期住在一家疗养院里,在凯伦十岁那年,悬梁自缢而死。究其原因,应该是政治挫折、梅毒永远不会痊愈导致的身心残疾及长期抑郁。

那之后的凯伦,和母亲的家族住在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富家女生活,随家人去挪威度假,学滑雪,在巴黎学绘画。她很早就暴露出文学与艺术上的天赋,发表有作品,也曾在法国开过画展,但都没反响。估计在大部分人眼中,这就相当于大观园中小姐们的写写画画,只是玩儿,不值得认真对待。

她深爱母亲这边的家人,但对于父亲那边的贵族亲戚,很是仰慕。毕竟当时还没有电影明星,天天在报章上抛头露面的贵族,一举一动都万人追捧,就是那时代的明星。不必责备她这小小的虚荣心,据记录,光在1900年,就有500位富裕的美国女性嫁给欧洲贵族。很显然,这也会是凯伦的选择。毕竟,富有中产阶级的女儿嫁给贵族,是一种流行,也是一桩体面的、双方获益的婚姻。

1909年,24岁的凯伦爱上小她两岁的远房表弟汉斯·冯·布里克森男爵,但对方反应冷淡。4年后,她嫁给了汉斯的孪生弟弟布洛尔·冯·布里克森男爵,成为男爵夫人。

她是为了男爵夫人的头衔结婚的吗?诚实地说:是。甚至她在新婚期间即被丈夫传染上梅毒,她还在给弟弟托马信的信中写道:“说句够粗鲁的话,只付出这么点儿代价就得到头衔,很值哦。”——“这么点儿”?她还不知道,这将意味着她一生的健康与幸福。

婚后不久,在一位夫妇俩共同亲戚(布洛尔的舅舅,凯伦的表叔)的建议下,由凯伦娘家出资,他们在肯尼亚买了一座农场,开始了咖啡种植园主的生涯。1913年,凯伦踏上了非洲大地,直到1931年,一败涂地,黯淡离开。

18年间,第一个问题是健康:她长期被梅毒困扰,多次赴欧洲治疗,但一直未愈。青霉素尚未发明,当时主要使用的含汞和砷的药物,给她带来终生的重金属慢性中毒和上瘾。这期间,她还先后感染过疟疾、西班牙流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