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篇-“螟蛉有子”的来由与破解!

 求佛如求己 2013-07-04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是我国著名古代诗集《诗经》中的诗句。因为古人认为蜾蠃把螟蛉当做自己的养子,所以现在我们常把收养别人的孩子叫做螟蛉子,但《诗经》中的这句话其实是错误的。蜾蠃是一种细腰蜂,传说蜾蠃只有雄的,没有雌的。那么,它是怎样传宗接代的呢?据说桑树上有一种小青虫,名叫螟蛉。蜾蠃飞到桑树上,把螟蛉偷偷地衔回自己的窝里,还对它念念有词地说:“象我!象我!”七天以后,螟蛉就变成了和蜾蠃一样,成了蜾蠃的儿子。这个传说流传了一千多年。到了南北朝时,有个名叫陶弘景的人读到《诗经》这句诗,觉得不可信。虽然查了不少书,可是说法都是一样的。后来,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蜾蠃不都是雄的,也有雌的,它们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而且,他还发现蜾蠃的窝里不仅有衔来的螟蛉,还有一些小肉虫地动。这些小肉虫咬着螟蛉,当螟蛉被吃掉后,肉虫就变成了蛹,又过了几天,蛹化成小蜾蠃飞跑了。陶弘景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蜾蠃尾巴上的刺很厉害,先把螟蛉刺得半死,然后把螟蛉衔回窝里,等自己产的卵变成幼虫的时候,就把螟蛉当食物。蜾蠃有自己的后代,螟蛉不过是被蜾蠃用来喂养“孩子”的,哪有什么螟蛉义子呢。“螟蛉义子”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就在于蜾蠃衔螟蛉到自己的窝里,后来螟蛉没有了,飞出来的却是蜾蠃这种假象的存在。
(2013.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