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景路的意画书法之“道”

 娜视花开 2013-07-09


——大泼墨而具绘画之灿烂,大无声胜有音乐之和谐

/图杨青云

古人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作品表露出来的意韵和美感是书者以汉字为依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化物态为情思,变具象为抽象的视觉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有诗歌的意境、舞蹈的韵律、音乐的和谐、图画的绚丽,使人欣赏之后可以产生神奇美妙的联想,陶冶情操,悦情逸神,在心灵上能得到美的享受,此乃“书道”之境界。

古今称得上“书道”的无不是大家。除了出世的怀素、石涛、八大山人、四僧和尚及入道的张旭、王羲之等等,只有大彻大悟的艺术大师才能“为事业至终老而穷年,不以为苦”,并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方能达到“书道”之境界。

与意画书法大师刘景路的一番会晤,更加让我深刻的明白了这个书法之“道”。第一次看到他的“意画书法”时,就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一种“书道”的气息。书中有画,画面中有“书”的元素暗含了“诡异难辩”的哲思禅悟,但它不是离奇古怪,也不是生搬硬造,它确实是一种独立独特的书法“意画”,让我惊异于书家“书为心画”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更是凸显一种将书画之美融入生活的智慧。

“书”、“法”就像武术与功夫一样,两者看似区别不大,但深入后方知截然不同。笔者认为单纯的苦练很难达到一个高的境界,或者具有“匠气”,为写好字而练字,世间万物均从无法变有法,再从有法演变为无法才是最高境界,世人常说的“先走进去,再走出来”就是这个道理。墨守成规而无创新的作品,纵然是尽得师法,律度备全,仍然不能算是书法佳品,最终不过是奴书而已。只有突破了陈规,才能进入书法的最高境界

刘景路意画书法的“自然和谐”之道

刘景路认为,所谓的艺术大师与普通艺术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思想。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打拼”其实就是思想上、思维上的打拼。书法只要在开始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剩余的除了加深练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走自己的路,如何走出传统,标新立异,全在于个人的悟性。要始终坚信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艺术发展的更高层次。籍于此刘景路在创作中充分汲取传统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以抽象形式为媒介,充分体现了意象入画的哲思之美。它的深层含义是源于中国汉字作为一种母语的书写方式,以象形为特征,不仅给中国艺术家带来文明的启示,重要的是提供了联想丰富的创作视觉。在创作手法上,艺术家通过其独创的加象、减象、意象等手法,将汉字重新拆解架构,巧妙融合,构成了一幅幅旷达空灵、富有生命意义的全新书法艺术佳作,能使读者在思想上、感情上受到视觉冲击的强势感染。

在记者领教刘景路关于对“意画书法”的界定命名时,他认为书者的学养气质,功力技艺,审美取向、情感心绪等都可以以寓于书,通过点画线条的律动折射之外,要求书法作品实现中和之美。首先书法作者在心灵上要有一个淡定自若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师法自然,化象为意,面对传统入古出新,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这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能含文包质,形神兼备,既得造化之功,又发灵动之意,充满自然和谐之美,可谓“意画”。由此,刘景路的意画书法便具有了天、地、人互容互通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内涵意趣。

除此以外,刘景路还把老子“道”的哲学概念引入他的“意画书法”中。因为,中国书法意象的哲学和文化基础是天人合一、人书合一,是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才能蕴涵于海纳百川的中国五千年文化中。从《周易》到《黄帝内经》,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这一最高的哲学境界。在回顾与反思中意象理论的历史,春秋时期的“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意象理论,为中国艺术的“意象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后人在这一理论学说的背景下,使中国文化的意象理论发展为迥于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理论,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意象理论的源头就是把“书画同源”的人文关怀,渗透在天人合一、人书合一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担当中,使中国书画文化在“修德悟道”中,创造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形象。

在欣赏中国汉字时,每个字的象形字就像一副画,尤其像一幅从自然抽象出的装饰图案。因此,历代书家都认为“字”与“画”是同源的。说直露一点,汉字就像画,都是将现实生活描绘出图案,它是纯天然质朴的,也是和谐审美的。如作品《一帆风顺》、《海纳百川》。因此,要把每个字当成一幅美丽的画,这里可以用到“胸有成竹”的典故,字在心中,下笔才能有神。正如古人云: “夫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意在笔前,然,其字活,意先也”。

意画书法《一帆风顺》《海纳百川》

世界万物是书法艺术的本源,书法艺术的构成之理是书者对万殊之象心灵感悟的意态转换。自然万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蕴含着玄妙的哲理性、丰富性、可变性和融合性。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通过书道审美,才能出神入化,才有精气神。如执而不化,板而不变,就无生机可言。然而书法艺术又是法度与自由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不能否定传统讲创新,离开共性讲个性,超越法度求变化。应该是夸而有节,变而有度,饰而不巫,奇而得法。苏轼把它总结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就是适中。

   刘景路意画书法的“人文关怀”之道

刘景路的意画书法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从艺术学的视角看,它由“附庸美”流向“自由美”;从创作美学的视角看,它由“造型美”转入“表情美”;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则由“意象美”转向哲理的“抽象美”,从而完成了书法实用性向审美立体性的嬗变更新,并再现向表现的更替,自发向自觉的升华。正是在这种精心演变中,“意画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情操与境界的民族艺术。它是书家高度精神自由下的审美情感流泻最纯朴的书画艺术。这一“意画书法”的泼墨挥洒大具意象,它逼人立体的强势视觉是一种“物我两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震撼人心之境界。正如范曾先生所说:“大泼墨而具绘画之灿烂,大无声胜有音乐之和谐。”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图像符号转化而来的,在早期的书法作品如甲骨文和金文中,还能隐约看到古人造字的图画性特点。但若据此认为书法意象性仅由汉字的象形特征决定就不够客观与全面。有论家指出: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在整个古文字阶段,汉字的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本来大都很像图形。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把它们逐渐改变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这可以称为线条化。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公认最具表现力的书法形式则是最为简化的行书、草书,这也说明了书法的意象绝不仅是状物拟态的模仿,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作为刘景路首创的“意画书法”,它本身的意象性并非是文字本身的释义。现举例说明,在书家《龙》《虎》中,作品在“字形”之上加了“龙腾盛世”、“虎虎生威”的中国文化大背景的元素,使整件作品完整又和谐统一,表达了一个艺术家作为中国人的人文理念的同时,也凸显出天、地、人的和谐相处。自然升华为一种对事物的“意画”象征,这是属字本身本意所呈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也迎合了中国书画文化与书法中的人文关怀有着不谋而合的深层关系,这是“意画书法”象外之意中延展了书法表现出非常辉煌瑰丽的诗化境界。但是仅仅有这种诗化境界还不够,书法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技近乎道”,它还有一种大法,就是“外法”。外法是书法的外部规律和文化联系,或者说是书法与众多文化形态的关系。可以说书法的文化深度决定着书法艺术的高度。

 意画书法《龙》         意画书法《虎》

这就是刘景路的一种生命姿态和人文情怀,通过他的书法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固然有一定的技法妙理,但是它的最高境界一定与“道”相通,没有“道”的书法,只能耗在字里行间没有新意,更没有人生的起落挣扎,这可能是现代书法最为悲哀的实事所在。值得庆幸是刘景路的“意画书法”将书家本人的情感历程和点画线条的变化合二为一,笔锋多变,笔断意连,疏密参差,洒脱奇崛。并受时代审美趋向和艺术规则影响而开创当代书法历史先河。所以“意画书法”的形成不是偶然为之的书法,它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由主客观相互交汇作用产生、审美体验的艺术结晶。

综述古今中外凡属伟大的艺术家,能造就一代新风的,无一不在反传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都说创作苦,苦就苦在打破旧我。而刘景路在打破旧我的创作中,可以明确体味到一种笔墨恣肆的激情,可以寻觅到“世间无物非草书”的狂禅之气。刘景路相对于传统书法的审美旨能是化古为我,无破笔浮笔,沉静自然不轻滑,骨力强健而不生硬。但没有搬古模仿,他还是把自己从一个高度拉下来。这样更符合书家心性要求的激情表現。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书家目前的创作虽然滿足了他个体的心性审美,但就其创作本身而言,他原来是精神大于形式,現在却是形式超越了精神,并以翰墨构成的筋骨神情,足以体现“意画书法”万物精魄的精气神韵,已将书法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是再现自然物之形,而是将自然物之象的审美旨意凸显了书法表现自然客体的大美情趣。可见,意画书法中的象有可见之象,它笔墨线条的特征,是通过笔墨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联想、通感的方式生成象外之象,意外之意的心領神会,是为身临其境,方能百感交集,心动神合而更符合书画艺术审美的力透长空无阻无碍,流暢而不虚发,具有无限的生命活力……(3700字)

杨青云:笔名三道快枪。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感动中国史光柱长诗》《二月河评传》《范曾新传》《范曾论》《贾平凹美术论》《忽培元浅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中外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北京总会评论总监。大中国书画院首席评论家。《元批评家》杂志特邀主编。世界华商杂志副总编。人民艺术家网特邀评论员。范曾研究会会长。周恩来纪念馆(展览馆)筹委会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