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信仰神仙与长寿之道

 江南居客 2013-07-12
道教信仰神仙与长寿之道
提要:《道教神仙信仰》是指“道与神仙”从“道神一元论”、“神仙与阴阳五行”、“生道合一得道成仙”角度从理论高度论证“道”的信仰与“神仙”相统一的问题。道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神仙品位、谱系源流、神仙关系系统,和神仙修炼理论、修炼方术,及神仙的洞天福地。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比多数追求死后灵魂进入天堂的宗教更为积极、现实。道教中的神仙思想是丰富多彩的,道教中的人通过修道养生可长生成仙。
一、道教的“神与仙”信仰:
        神仙是道教理想中的修真得道、神通广大之长生不死者,又称神人或仙人。道教的神仙观念明显的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有限性的感慨和寻找摆脱的途径。如《太平经》说“人生比竟天地几何,睹病几何,遭厄会衰盛进退。” “夫天地之间,时时有暴鬼邪物凶殃尸咎杀客,当其来著人时,比如刀兵弓弩之矢著身矣。”《太平经》面对人世之苦,意识到了生命无常,宣扬的生可恋、死可畏。
        “道”是道教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高的信仰。而神仙信仰也是道教最有特色的内容,是道教最有活力的优良传统。道教所描述的境界是迷人的,道教里的神仙是神通的,道教中所说的人的能动性也到了一个高度,只要修炼,人人都可以成为神仙。这也是道教区别于其它宗教的更能吸引人的地方。
        “仙与神,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某种角度说,仙可以看作特殊的神。因为在古仙谱中天仙一类都具有神的品格。但到了具体场合,仙又有许多与天神所不同的内涵。一般地说,仙主要地是通过修炼而有所谓‘不死’或‘死而复生’之‘功能’的超人。而神的由来则不必是人,天地自然万物皆能为神。神侧重于‘灵性’方面,仙侧重于‘形性’方面。最早期道教中,神与仙稍有区别。神一般是指天界地位教高、权利较大的神灵,仙是指由人修炼而成的长生不死之人。当然有时也不加区别,统称神仙。
二、道教神仙的传说:
        神仙的传说其来甚久,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餐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宗师》中说:“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吸以踵,众人之吸以喉”。以生死存亡为一体,《天下》提出了仙人的艺术境界“上与造物主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澹然独与神明居,《天地》有“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互而不能寒……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这种真人、至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驰骋自由。《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离骚》中想象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凰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远游》曰:“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泽。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后来道教描绘的神仙生活,大体上下不离乎此。
三、道教对“人与神”观点: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迷人的彼岸世界,“生可惜也,死可畏也。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所以道教就是想使人成为不死的神仙。道教中的人与神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也没有那么遥远。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道教中的人与神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道教中的神仙很有些人情味,他们会思凡,称为谪仙人”。但是思凡的神仙并不多见,由此可知人间不比仙界。我们熟知的思凡的神仙也不过是爱上牛郎的织女,还有吕洞宾戏弄的牡丹,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故从这一角度不多作论述。
        “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神仙本身就是至美的,那是“逍遥之美”——“夫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板桐;听钧天之乐、享九芝之馔;出携松羡于倒景之表,入宴常阳于瑶房之中;曷为当侣狐貉而偶猿狖乎?所谓不知而作也。夫道也者,逍遥红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道教神仙神通广大、潇洒自如,正如曹植在《五游咏》中描写的 “九州不足步,愿得陵云翔;逍遥八紘外,游目历遐荒”。
四、道教与中医养生长寿:
         道教与中医养生长寿首见于葛洪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乃是道教求神仙的主要方术。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云:“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但历代服金丹者多致死,当时虽然不能以“尸解”来解释,但毕竟要使人对它产生怀疑,因而也会有人开始探索新的长生得仙的方法。 道教本有服气吐纳,辟谷炼气一类的方法,便从这里演变出内丹之说来。外丹的确不是道教人神关系的良好桥梁,原因是只有帝王将相才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独立出世,上升仙界,这种思想并不关心与过问国家治乱,百姓饥寒,所传神仙故事也多在于描述仙界的美好,从而与俗世的浊恶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唐朝末五代以后,道教神仙思想对尘世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但不以俗为累,反而关心起俗世间的苦难来。 伴随神仙思想的变化,外丹也向内丹转化(不过,内丹并不是在外丹消亡后才出现的)唐代以前道教以外丹为仙道之极,而至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出现后,道教修仙理论开始专主内丹,斥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就充分说明了道教人神关系被真正地拉近了。神仙和人的关系之主动权全在人自身了。 人在追求长生成仙的途径除了外丹、内丹,还要注重“性命双修”内丹家认为性是指人的心性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命是指物质方面的气,元气等。除此以外,成仙还和人的道德修为联系起来。《抱朴子内篇·对俗》有“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抱朴子内篇·对俗》引《玉钤经中篇》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里有“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王常月祖师也曾说过“人道未修,仙道远矣”。
      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
 
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道教神仙信仰与长寿之道 - 老中医王圣尉 - 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