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淋巴瘤与石疽,失荣,恶核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17
恶性淋巴瘤与石疽,失荣,恶核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而颈部常常是首先发病的部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辑(WHO)198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
恶性淋巴瘤发生指数在12种主要癌症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名列第二。
按病理学鉴别:
何杰盘氏淋巴瘤病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淋巴肉瘤与网状细胞肉瘤)两大类。
各类依其细胞成分不同又分许多种类型,预后颇不相同。
恶性排巴瘤每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而就诊,
多数肿块块较大、疼痛不堪、病期较长、药物治疗难以消退,且兼见别处体表淋巴结肿大。
祖国医学古籍中关于石疽,失荣,恶核等疾病的记载,与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与预后相似。
明《证治准绳》谓石疽乃“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是也”
清《外科正宗》谓:"不痛而坚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
明'〈外科正宗〉谓:"失荣者,其患生于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挂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隐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泛肿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
清《医宗金鉴》曰:
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
肝郁凝结于经络,溃后法依瘰疬疮。
失荣耳旁及颈间,起如痰核不动坚,
皮色如常日渐大,忧思怒郁火凝然,
日久气衰形消瘦,越溃越硬现紫斑,
腐蚀侵淫流血水,疮口翻花总难治。

《外科证治全生集》认为恶核与失荣,石疽有相似之处:“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石荣也。“恶核'与石疽初期相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周岱翰)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恶性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病,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对青少年危害较大,为痰毒所致。遍布全身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本病最有力的信号,而全身瘙痒又常为其超早期报标先露……



第一节 病因病机
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状组织恶性肿瘤)及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两类。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包括淋巴肉瘤及网织细胞肉瘤。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本节介绍何杰金氏病淋巴瘤。

我国医学称为“失荣”、“阴疽”、“恶核”、“痰核”、“上石疽”,并有许多论述,如《证治准绳》曰:“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者是也”。所述的石疽即近似今之恶性淋巴肿瘤,并强调了该病的典型早期征兆为坚硬如石。又如《医宗金鉴·失荣》所曰:“本证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证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渐长大,经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硬……终属败症。”所述症状亦与今之恶性淋巴瘤颇为近似,而且还注意到了本病多首发于耳之前后及肩项部位。这些认识无疑都是很可贵的。此外,《外科证治全生集》曰:“恶核痰核,大者恶核,小者痰核,与石疽初起相同。”《类证治裁》所曰:“结核经年,不红不疼,坚而难愈,久而肿痛者为痰核,多生耳、项、肘、腋等处。”也描述了石疽的症状特点及指出了不良预后。以上说明中医对恶性淋巴肿瘤早已有较全面的认识,无论于症状、病机及预后方面,都有较精辟的认识。

淋巴肉瘤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因此对其先兆症的掌握十分必要。

发生机制

本病发生机制,质言之,不外痰火阴毒所致,另外,肝郁是本病主要诱发因素,正虚常是该病产生的条件,遗传易感也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本病发生机制,分析之,不外以下因素:

1.郁火痰结 因忧郁恚怒致气血不畅,痰瘀互结于颈侧,如《外科大成·失荣》曰:“此由先得后失,六欲不遂,隧痰失道,郁火凝结而成,乃百死一生之症。”说明忧思恚怒起着重要作用。

2.阴毒寒凝 由阴毒寒凝,结于颈部,如《外科正治全生集·阴疽》曰:“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其中,阴毒发于六腑,毒根源于五脏,故脏腑内虚,毒浊不化,结核于内,是本病的主要内源性因素。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失荣者……因六郁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强调了该病与郁火痰毒的关系。

此外,祖国医学还强调本病与正虚荣亏的关系,如《阴疽治法篇》所说:“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强调了本病的气血两虚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动物实验已找到C型RNA病毒,但病毒生物只是一个发癌因素,必须在有一定的生癌条件的机体上才能成癌。即必须在有家族聚集、遗传和免疫缺陷等“内虚”情况下才能发生癌证,此即癌病病因病机学说的内因论观点。



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癌前潜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该病发现有EBV疱疹病毒,近代有许多学者考证,认为对淋巴肿瘤有潜在危险性。

二、早期先兆

1.表浅淋巴结肿大 凡表浅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本病的早期信号。主要为颈、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占60~80%,腋窝占6~20%,腹股沟6~10%。

2.全身不适症状 早期伴随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见低热、乏力。

3.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常以不规则发热为早期先兆,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有一种淋巴恶性肿瘤,早期质软,可活动无痛,应引起注意。

4.瘙痒 常为何杰金氏病的独特信号。可有局部或全身瘙痒之异,全身性瘙痒多出现于纵膈或腹部有病变。

报标症

以表浅部淋巴结,尤其是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逐渐肿大为报标信号。

典型征兆

(1)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主,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晚期可累及纵膈淋巴结。

(2)脾肿大:约30%累及于脾,多出现于后期,一般为反应性增生,或肉芽肿形成。

(3)造血系统:呈贫血象,与骨髓受累有关,晚期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4)消化系统:约30%有胃、胰、肠受累,可有吸收不良,甚至腹水症状。

(5)心血管系统:偶有渗出性心包炎。

(6)肝损坏:可由于肝损坏而导致黄疸。

(7)骨转移:约5~15%,出现骨痛。

(8)肾受累:约13%有肾浸润,严重出现肾衰。

(9)肺浸润:胸腔积液为多,可占1/3~2/3。此外,神经系统、皮肤也有转移。

(10)全身症状:发热(呈不规则型),盗汗,瘙痒,尤其瘙痒为何杰金氏病的特异症状。

三、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1.淋巴结结核 病程较长,早期为无痛性,晚期可形成窦道或瘘管。另外,全身症状可有结核毒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颧赤、乏力、咳嗽等症,确切诊断须作活检。

2.淋巴结炎 有红、肿、热、痛,起病较急,经抗炎治疗后可缩小。

3.转移癌 多出现于颈淋巴结,质坚硬不痛,原发病灶为鼻咽癌,口腔癌和喉癌等。

4.慢性白血病 与淋巴肿瘤的共同症为淋巴结肿大;但进行性贫血,苍白,乏力及发热,脾肿大的特征可与之鉴别。

5.败血症 败血症虽有肝脾肿大,但有感染病史及高热、寒战、皮疹,甚至感染性休克等特征可以之鉴别,血检呈败血病血象。

6.系统性红斑狼疮 虽有发热、淋巴结肿大,但皮疹、尤其面部红斑狼疮可作鉴别,另外,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

(二)现代早期检查手段

1.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 为淋巴恶性肿瘤最可靠的检查手段。

2.X线检查 可作胸、肺骨转移的诊断,对盆腔、腹膜后淋巴结造影,也可观察其转移情况。

3.同位素扫描 适于检查肝、脾、骨转移情况。



第三节 抗癌措施
1.治疗癌前潜病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治疗慢性病 如淋巴结核、感染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防外邪侵入淋巴结。

3.

解读淋巴癌的症状:早期皆不痛不痒
  淋巴癌的症状:

  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皆不痛不痒,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大约60%的淋巴癌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祇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肿大。淋巴癌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消化性溃疡或胃肠机能障碍之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减少症,有时在周边血液里可见异常淋巴球出现。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石疽”、“阴疽”、“恶淋”、“恶核”、“失荣”、“痰核”等范畴。其病是因寒痰凝滞,气郁痰结,肝肾阴虚所致。

  由于淋巴瘤细胞侵犯部位及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既可在淋巴结内,也可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但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一)、局部表现

  (1)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深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多年38—39C之间,部分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2)消瘦: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3)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三)、结外病变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肝脾浸润引起肝牌肿大;胃肠道浸润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浸润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患者一旦有上述症状和体征,就应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明确是否患了淋巴瘤。

  临床常见的症型

  (1)阴寒凝滞型:证见颈部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胃纳不佳,舌淡红,舌苔厚腻,脉沉细。

  (2)肝气郁结型:证见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皮色如常,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伴有情绪急躁,胸闷不舒,两胁发胀,体弱乏力,舌苔薄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3)肝肾阴虚型:证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膝腿软,疲乏无力,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脉沉细或细小弦。

  (4)脾气虚弱型:证见颈项肿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胃纳不佳,动则气短,舌苔薄腻,脉细无力。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多见,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到颌下、身下、枕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一般无痛,中等硬度,但坚韧。早期分散,后期可融合成大块,侵犯皮肤而破溃。纵膈是好发部位之一,可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如气管、食管、膈神经受压,可出现气息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腹痛,肠梗阻,或触及肿块,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可有不规则发热、盗汗、皮肤瘙痒,食欲减退,进行性贫血,乏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或缺陷、长期慢性感染、某些物理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格检查、X射线及CT检查。如发现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经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者,作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通过X线和CT检查可了解纵膈、肺、骨和胃肠道有否肿瘤侵犯,还有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腹肿块情况,骨髓穿刺、骨扫描可了解造血系统和骨骼系统是否受到侵犯。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石疽”、“失荣”、“阴疽”、“恶核”、“瘰疬”范畴。中医认为邪毒内结,或风热血燥,寒痰凝滞;内因忧思喜怒,肝郁气结,生痰化火及气滞血瘀,积而成结,日久脏腑内虚,肝肾亏损,气血两亏。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正虚明显,以扶正为主;邪实甚,正气未衰或正衰不明显,可以攻邪为主。本病可单纯中医治疗,亦可配合化疗、放疗,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保护骨髓,保护血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旨在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和存活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