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巴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淋 巴 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和非淋巴组织,如肺、
胃、肠、骨、皮肤、头颈部器官、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脑及骨髓等。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
组织增生,尤其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显著,常伴有肝脾肿大,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表现。根据肿
瘤细胞特征、起病方式、淋巴结外组织器官的涉及率、病程进展以及对治疗反应的不同,可将淋巴瘤分
为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boma,NHL)。根据
1985年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估计,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总数为762万,其中恶性淋巴瘤为31.6
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4.1%,居恶性肿瘤的第7位。淋巴瘤在我国并不少见,其发病率为4.52/
10万,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11位,近年有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本病的约2万人。
结合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恶核、失荣、石疽、痰核、阴疽等范畴。中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恶
性淋巴瘤这一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如清。王洪绪《外科证
治全生集》记载:“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失荣也。”宋。王怀隐《太平圣济方》亦云:“夫恶核
者,为肉里忽有核,累如梅李。或如小豆粒,皮肉碜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毒人腹脏,闷烦
恶寒,即煞人。”《医宗金鉴》在谈到这类疾病的预后时指出:“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减……古
今虽有治法,终属败症。”其原发于结外型淋巴瘤因可侵犯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对于原发于胸腹腔内的

纵隔淋巴瘤、腹膜后淋巴系统的淋巴瘤,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又可归属于肺积、积聚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肝、肾、三焦等脏腑,以及风、火、湿、毒之外邪和情志劳倦、饮食不
节等有关。
  1.风热邪毒 感受风热,邪毒内侵,日久化热化火,煎熬津液,炼津为痰,痰热蕴结,灼伤脏腑,
化而为毒,发为恶核。 .
  2.寒痰凝滞 寒湿毒邪袭表,壅遏肺气,肺失宣肃,津液失调,凝聚为痰;或寒湿困脾,或脾胃
素虚,中焦失运,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即所谓“无痰不作核”。
  3。气郁痰结 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气机逆乱,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水湿停聚于机体某一部
位,与邪毒郁火相搏,凝积成痰。《医贯》曰:“七情内伤,郁而成痰。”
  4.痰瘀互结 肺主气、主治节,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肝主疏泄,调理气机,肾主水而司开合,三
焦主气化而司决渎,为水谷精微运化之通道。若上述诸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津液不行,或热灼津
液,“痰随气行,无处不到”。
  5.气血两亏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年老体弱,或误服他药,
导致气血两亏,使血行缓慢而瘀滞,津不输布而聚湿成痰,痰瘀互结而成痰核。
  (二)西医学认识
  淋巴瘤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病毒病因学说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有报道HD在学校及家庭成员中有
群集发生现象,故推测H13与某种病原体传染有关,尤其是能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EB病毒
(EBV)。有的学者认为,尽管EBV在HD中的致病机制还不清楚,但EBV肯定与HD的病因有关。
  30%一50%HD病人中可发现有EBV感染;某些既往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青年较易患霍奇金病;
在lID患者中,血清抗EBV抗原的抗体的滴度高,而这些抗体的存在提示EB病毒的活动。但有一些学
者则不支持这种观点。Knecht等在48例HI)中检出38例(79%),但用Soutbem印迹杂交检测仅4例
发现克隆重排,并且在EBV的拷贝数与RS细胞多少无关,认为EBV在HD发病中主要起调控作用而
不是致病因素。Oshima等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了他们所有的PCR/EBV阳性标本,结果均阴性,指出
EBV与淋巴瘤的恶性病变无关,其检出只是在肿瘤况状下产生的结果。
  HD的发病还与其他诸多因素有关。①免疫因素: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后的
免疫缺陷等均可使发生HD的危险性增加。②环境困素:流行病学提示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化学制剂
尤其是苯、辐射、药物如烷化剂,某些职业如木工、漆匠、橡胶工、石油提炼者、教师、医护人员等,
HI)的发病率增高。③某些疾病:如脊髓灰白质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运动神经病变等与HD发病有
关。④遗传因素:HI)在家庭成员中群集发生的现象已得到证实。HI)在世界各地发病情况差异较大,
且与年龄有关,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引起肿瘤的途径可能有二条:①病毒
感染直接诱发淋巴细胞转化;②已有异常的淋巴细细胞易受病毒感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化。免疫
功能异常患者,转化的淋巴细胞一旦激活后即脱离免疫监护和抑制调控,呈强烈增殖倾向。此外,器官
移殖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移殖治疗过程中放仳疗或者免疫抑制剂自身的致癌效应,移殖后异体抗原
以及继发病毒感染等持续的抗原刺激,同时,许多学者认为放射线、有机毒物接触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与
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1)对外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五等应用丹参结合化疗治疗
恶性淋巴瘤22例,并与单纯化疗的13例患者相对照,两组化疗同用COP方案。结果表明:血浆纤维
蛋白原(坨)的测定,恶性淋巴瘤患者组较正常组高(P<0.01),COP方案治疗组疗后血浆FR较疗
前有所降低(P<0。05);丹参一COP方案组内疗后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FR含量与疗效。


  (2)对免疫调控系统的影响 四川肿瘤医院蔡晓虹等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循环T淋巴细胞数量减
少的情况,采用以银耳为组成的扶正免疫冲剂辅助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并与对照组相对比。
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淋巴细胞转移率均低于正常,而化疗药物可使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银耳等能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治疗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O.01),提示中药可能起到了保护和调节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作用,提高与稳定了细胞免疫功能。
  (3)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研究,主要以舌诊方面的研究为主。1990年全国肿瘤中医诊断协作组在
全国29个医疗单位采用统一的舌诊比色板,对4417例癌症患者和2491例非癌症病人和3267例健康人
的舌象进行深入观察,其中有87例霍奇金病患者。总的观察结果提示:癌症组舌质表现为红紫、淡青
紫、青紫;舌苔为厚、厚兼腻;舌体胖大、齿印、肿大兼有齿印,从舌脉异常的级别程度来看,这4项
构成比均高于非癌症组和健康人组。
  [临床表现]
  (一)霍奇金病
  1。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HD以淋巴结病变起病,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一般以颈部
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约
90%,肿大的淋巴结质硬,相互间可粘连融合,若与深部组织粘连,则其活动度差。深部淋巴结肿大主
要引起压迫症状,其表现与被压迫的器官和程度有关。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管、气管、上腔静脉等
可引起纵隔肿瘤综合征:肺浸润、肺不张、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上腔静脉
综合征。腹腔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部肿块、恶心、腹泻、肠梗阻等胃肠功能失调症状。若后腹膜
淋巴结肿大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
  2.肝脾肿大 因为肝的侵犯往往自脾转移而来,为血源性播散,脾脏病变多见于H13,约占1乃,
单独肝肿大不能作为肿瘤累及的可靠依据,临床上脾不肿大者30%已有HD累及,而肿大的脾脏可能
没有病灶,肝脏肿大占10%左右,脾越大肝侵犯的可能性越大,因而肝脾肿大常见于晚期病例,肝严
重累及者可发生黄疸、腹水,甚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判断I-tD是否累及肝脾往往要采用剖腹探查术和
脾切除、肝脏活检才能确诊。
  3.淋巴结外器官侵犯 H13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肺侵犯较常见,发病率为15%一40%,以NS
多见,而LP及LD相对少见。临床上可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和咳痰、咯血、胸闷、气促、呼吸衰竭。胸
腔积液提示胸部已有广泛病变,是预后不良的征象。胃肠道常继发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变好发于小
肠尤其是回肠末端,其次是胃,结肠较少。临床表现有腹痛、腹块、呕吐、呕血、黑便等。常被误诊为
胃肠道肿瘤。骨骼累及时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常有溶骨性和骨硬化的混合性变化及椎体前缘侵蚀等x
线表现,多见于胸椎、腰椎、骨盆,肋骨与颅骨次之。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压痛、病理性骨折、骨肿
瘤,甚至截瘫等。当脊椎骨质破坏后,病变亦可压迫脊髓,引起脊髓压迫综合征,H13引起中枢神经损
害多发生在晚期,其中以脊髓压迫症最常见,脑膜浸润并不多见,主要发生在脑底、小脑和脊髓,临床
可表现为头痛、癫痫样发作、颅神经麻痹。H13皮肤损害较少见,若累及皮肤则说明病变已进入第Ⅳ
期,预后很差。其临床表现为皮内结节、剥脱性红皮病、蕈样霉菌病、瘙痒、丘疹、湿疹、.带状疱疹
等。其他部位损害如扁桃体肿大可至疼痛、吞咽困难和咽部异物感;鼻咽部肿物可至鼻塞、头痛、鼻
衄、耳鸣、听力障碍等。
  4.全身症状 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体重减轻等,周期性发热是HI)的
特征性症状之一。饮酒后局部疼痛,通常发生在咽喉部、中上腹或淋巴结病变的区域。
  目前分期大多延用Ann Arbor会议(1971)制定的分期法,并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将每一期分为A、
B两组。A表示无全身症状。B表示有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无原因的发热在38℃以上,连续3天
以上者;盗汗;6个月内无原因的体重下降>10%者。

  AⅡn Arbor会议制定的临床分期(1971)
  工期:侵及1个淋巴结区(工),或侵及1个单一的结外器官或部位(工E)。
  Ⅱ期:在横膈的一侧,侵及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外加局限侵犯1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ⅡE)。
  Ⅲ期:受侵犯的淋巴结区在横膈的两侧(Ⅲ)或外加局限侵犯1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ⅢE)或脾
(ⅢS)或二者(1llzs)。
  Ⅳ期:弥漫性或播散性侵犯1个或更多的结外器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的侵犯。
  据解剖部位,淋巴结区确定如下:膈肌以上包括咽淋巴环,颈部,纵隔或肺门,锁骨上区或胸部膈
肌以下包括脾脏,主动脉旁,髂部,腹股沟与股部,肠系膜,胭窝。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l。淋巴结肿大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较常见的早期表现,浅表淋巴结或深部淋巴结均可
累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其次为腹股沟、腋下以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往往先由一处开始,然后
累及多处。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
融合,可活动,到后期淋巴结可长至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直径可达20cm以上,若侵犯皮肤,
破溃后经久不愈。 ‘
  国内外资料表明,在几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中淋巴结与结外淋巴组织和器官的受侵在频率上有一定
的区别。HD 91%侵犯淋巴结,NHL结外受侵的达40--50%。而某些特殊类型如Burkitt淋巴瘤、成人
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结外受侵的比例可高达70%--90%。此外,HD邻近淋巴区受侵的
约占2/3,而NHL侵犯不相邻淋巴区的机会多,这种“跳站”现象,给治疗上带来一定困难。
  2。组织器官压迫症状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腔肿瘤浸润可引起胸腔积液、压迫气管和上腔静
脉;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总胆管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常引起背痛及下肢、会阴部或阴
囊水肿,腹水可继发于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侵犯。
  3.结外侵犯 结外累及以胃肠道、骨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较多见,其临床表现亦较明显。淋巴瘤
累及胃肠道较为常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块、呕吐、呕血、黑便。若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必须具备
以下特点:病变仅累及胃肠道,一般无邻近淋巴结累及;无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无肝脾病变;血象正
常,故一般均需手术后才能确诊。淋巴瘤发生中枢神经病变多在疾病进展期,大多为继发性,NHL中
枢神经涉及率为1%--20%,多累及脑膜及脊髓。临床表现以颅神经损害为主,多累及Ⅲ、Ⅵ及Ⅶ对颅
神经,其次有头痛、视神经水肿、颈项强直、精神异常、神经根痛等。NHL中骨髓累及者约为36%一
63%,骨髓累及导致骨髓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以及白血病转化。
  4.全身症状 约10%的患者以发热、皮肤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有的患者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经2年以上始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方确诊。也有少数患者伴有隐匿的病
灶,长期发热,先为周期性,以后变为持续性,经多方检查不能确定原因,最后剖腹探查证实为腹膜后
NHL。有的患者长期皮肤瘙痒,检查时只有皮肤增厚、瘙痕及继发的感染,以后证实为NHL。恶性淋巴瘤
患者约10%一20%在就诊时即有贫血,甚至可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前几个月,晚期患者更常出现贫血。一
般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症状可以加重,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可能标志着疾病进展,机体免疫功能
的衰竭,预后不良。单有皮肤瘙痒、发热而不伴有巨大肿块,经治疗后迅速好转者,预后较好。
  [病理类型]
  (一)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HD)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增生疾病,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内。早期发生部位往往是体表
单侧性的一组或单个淋巴结,以后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和域淋巴器官和组织。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
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盗汗,乏力,晚期有贫血、发热、恶病
质等。H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大多学者认为,本病发生所必须的前提往往始于慢性抗原刺激,
在免疫缺陷的情况下,人体发现和消灭异常细胞的能力减弱,异常淋巴细胞(R—S细胞)增殖,继而淋
巴免疫耗竭而发生肿瘤。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HD病理组织学分类法,将kiD分成4个亚型(Rye会

议,1966)。
  1.淋巴细胞为主型(1ymphocytic predosminance,LP) 此型较少见,约占HD的20%。一般认为
预后较好。通常较为局限,仅累及颈部或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多为期工期或Ⅱ期,伴随症状不常见。
此型又可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结节型的主要特征是肿瘤呈结节性或结节性和弥漫性兼有的排列方式,
其中以小淋巴细胞和域组织细胞为主。肿瘤细胞以多倍型R—S细胞为主,典型R—S细胞少见。嗜酸性
粒细胞、浆细胞甚少或缺乏。弥漫型的特征是细胞呈弥漫排列,成分与结节型相同,但上皮样组织细胞
较为常见。上皮样组织细胞特别丰富时,显示出类似肉芽肿的组织象。
  2.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NS) 此型较多见,约占HD中35%一40%之间,常伴有纵隔
病变,此型预后也较好。主要特征为:纤维组织增生很明显,淋巴结被膜增厚,大量胶原伸进淋巴结内
分隔肿瘤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团块状。肿瘤细胞以陷窝型R—S细胞为主,可伴有单核型R—S细胞。
  3。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MC) 此型临床上也较多见,约占HD中的25%一35%,预后
一般。颈淋巴结肿大,可累及腹腔及盆腔淋巴结,有明显症状。主要特点为:典型R—S细胞及霍奇金细
胞均易见到,包括各种非瘤性的反应性增生细胞,可见不同程度弥漫性或灶性纤维化。
  4.淋巴细胞消减型(1ymphocytic depletion,LD) 此型较少见,约占HD中5%左右。此型病变进
展快,预后较差。病人常有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此型可分为弥漫纤维化型和网状细胞型。弥漫纤维
化型的特征是肿瘤细胞以多形性R—S细胞为主,也可见到霍奇金细胞。病变中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可
见嗜酸性无定形的蛋白质,PAS阳性但无成熟的胶原。网状细胞型的特征是以多形性R—S细胞为主,
伴霍奇金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肿瘤内有一定的网状纤维及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纤维化。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boma,NHL)是淋巴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及
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差异,如大无裂细胞弥漫性NHL,多累及一至多组淋巴结区,少有骨髓累及;小裂
细胞性NHL几乎都呈弥漫性,且多累及骨髓和肝脏。NHL病理类型是决定其治疗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对NHL的命名和分类极不一致,有些分类方法混淆了T细胞和B细胞。目前的分类方法均以
免疫学和形态学为基础,免疫组化及细胞化学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
  !.淋巴瘤的KiCl最新分类 见表6—7—10.
  2.恶性淋巴瘤的工作分类 肿瘤分类的目标是能够提示预后、指导治疗,但目前各种不同的淋巴
瘤分类法尚未完全达到此目标,此工作分类法得到了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家的首肯,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
供了依据。见表6—7—2。


  [辅助检查]
  (一)霍奇金病
  1.组织学检查 是确诊lAD及病理类型的主要依据。当淋巴结及其他组织受累,如皮肤等的病理
组织学检查是必要的诊断步骤。应选择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的肿大淋巴结,要求完整切除,并做淋巴结
印片及细胞形态学观察。肝、脾穿刺涂片及病理检查如有适应症,也可予以适当考虑。
  2.血象 约有10%的病人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多数由胃肠道少量失血引起。晚期有严重贫
血,主要与治疗后骨髓增生减低、继发感染、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和肿瘤的骨髓侵犯等有关。晚期病人
常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血小板早期多为正常,疾病晚期或伴有脾亢或放疗、
化疗后可减少,可因伴发ITP而减少,甚至发生出血倾向。并发白血病时,可有白血病的血象特点。
  3.骨髓象 约有3%的HD病例骨髓涂片可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骨髓活检发现R—S
细胞阳性率高于涂片,可达9%一22%,并发ANLL时可显示白血病骨髓象的特点。
  4.血沉 血沉在活动期增快,缓解期正常,为监测缓解期和活动期较为简便的方法。
  5.X线检查 典型liD胸部病变常表现为前纵隔双侧不对称的淋巴结肿大影,轮廓清楚,边缘可
呈直线状或波浪状,密度均匀无钙化,侧位胸片见肿瘤位于中纵隔的中上部。支气管受侵可致狭窄阻塞
表现肺不张的X线特征。约有30%侵及胸膜,表现为胸腔积液。骨X线表现依病变程度而不同,绝大
多数均非特征性,可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或溶骨与硬化均有的混合性改变,有的可见病理性骨折。胃肠道
淋巴瘤通过钡餐造影可见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局部不规则的狭窄或扩张;有些可出现龛影,局部僵
直,蠕动减弱或消失,较难与消化道肿瘤相鉴别。
  6.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造影是检查HD患者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相当精确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
异性在90%以上,在淋巴管造影检查淋巴瘤表现为淋巴管增大,数目增多,边缘正常而其内部结构表
现为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充盈缺损,呈泡沫状或粗网眼状改变,晚期整个淋巴结被侵占,可出现增大
淋巴结的边缘为纤细致密环状影,淋巴管被肿大淋巴结压迫而移位、改道、输入端扩张,可能出现侧支
循环和排空延迟等现象。
  7。B超 B超可了解HD患者后腹膜淋巴结病变及肝脾肿大情况,且属无创伤性检查,易于重查对
照,有助于kID分期。
  8.CT和MR C了扫描能清楚显示肺病灶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也可了解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受侵
情况。在肺实质检查中,CT扫描受侵脾脏相对较敏感,而对于瘤灶小和脾脏大小正常者具有一定优
势。目前,一般认为所有HD患者均应常规做胸部C了,尤其是对胸片异常者。MRI易于显示胸腔肿大
淋巴结,采用专门的脉冲频率可增强淋巴结的显示,也是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一种敏感方法,可确定HD
及高度恶性NHL的骨髓侵犯,从而对骨髓形态学估量作一补充。
9.剖腹探查和脾切除术 有利于了解腹腔病变,准确地进行分期和分型,但剖腹探查和脾切除术
为创伤性检查,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病理检查 恶性淋巴瘤一般需由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的显微镜检查不但要观察细胞的形态,
而且需要观察整个淋巴结的结构和间质细胞反应,所以最好取完整的淋巴结送检,尽可能地不要取部分
淋巴结,针吸活检虽然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以做出全面的诊断。另外,
针吸也易发生血肿。具备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取淋巴结做病理检查。
  (1)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恶性淋巴瘤特点时。
  (2)“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
  (3)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但总的趋向为进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特别是伴有皮肤瘙痒、多汗、消
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时。
  取淋巴结活检时一般应取增大比较快的、质地坚韧丰满、符合恶性淋巴瘤特点的,部位以颈部、腋
下及滑车上较好;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挤压;取出后尽快固定;必要可在不同部位采取几个;一个淋巴区
如有几个淋巴结肿大,应选取较大的。
  2.X线检查 X线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常规的X线检查包括胸部后
前位及侧位片,必要时辅以体层摄影,观察肺门、纵隔、气管隆突下内乳链淋巴结,同时也应观察肺内
有无受侵。
  3.(汀、MRI、B超检查 对发现纵隔、腹膜后及其他隐匿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并发症]
  H D并发白血病者绝大多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州LL),包括急粒、急粒单及急性红白血
病,但以急粒最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发生白血病前数周或数月有全血细胞减少症,红系呈巨幼样变,
周围血出现巨幼红细胞;染色体变化;发展迅速,治疗往往无效,存活期限小于1年。在HD终末期还
可见有R—S白血病。目前认为,HD现代治疗中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即为与治疗相关的NALL和脊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MDS),尤其是烷化剂的应用已被视为主要原因。H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
减少,也可伴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 .
  [鉴别诊断]. 。
  (一)霍奇金病 . .
  1.HD与NHL的鉴别 见表6—7—3。

  2.淋巴结结核 常局限于颈部两侧,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与深部组织及皮肤粘连,有时干酪样
软化,破溃成窦道而长久不易愈合。同时伴有低热、盗汗、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淋巴结穿刺
或活检可找到郎罕细胞或上皮样细胞。
  3.白血病 从血象及骨髓象即可做出诊断,但究竟为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需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临床上一般以淋巴结肿痛为主要表现者称为淋巴瘤,当出
现白血病血象者即认为合并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慢性淋巴结炎 多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直径一般不超
过2—3cm,抗炎治疗后可缩小。
  2.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
见,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临床上有贫血、血沉加快、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T一球蛋白血症、骨髓
浆细胞增生、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改变,淋巴结肿大以腹腔淋巴结最常见,特别是小肠
系膜淋巴结。最后需依靠组织病理学确诊。
  3.假性淋巴瘤 常发生在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瘤与消化道的淋
巴细胞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增生,由炎症引起。
  4.结核性淋巴结炎 两者均可伴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等。比较典型的结核患者常有肺
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质软,有的部分质硬,易相互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活动度差。结核
可与恶性淋巴瘤并存,甚至在同一淋巴结中既有结核又有恶性淋巴瘤。因此患者即使已经查到抗酸杆菌
证实患有结核,但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而淋巴结继续增大,也应考虑活检或整个淋巴结切除以除外恶
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5.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质地较硬、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6.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这类患者有时可有双侧腮腺肿大,血中嗜酸性白细胞数目增多,病理上也
有明显的特点,对放疗或化疗的反应良好,预后佳。
  7。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有淋巴结肿大,但血液学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可鉴别。
  8.结节病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各淋巴结均可肿大,需靠皮肤试验
和病理学检查以资鉴别。
  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但血象异常、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可
资鉴别。
  10.血清病 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症状,但多数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
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常可鉴别。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人与天地相参,“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故养身与疾病的调治都要顺应自然的客观变化。春夏之季,病情轻的患者早些起床,在室
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保健操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阳气充沛。但要注意休息,
勿使过劳。秋冬之季应使阳气收藏,适时加减衣服被褥,防止外感。
  (2)由于疾病会导致精神情志发生改变,加之对病证的不了解,常会有紧张、忧愁、焦虑、恐惧等
不良心理的产生,这样不利于机体恢复健康,所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应及时劝慰病人,解除其思想顾虑,克服不良心理对病情的消极影响。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

  二、饮食调护

  饮食调理是否得当,与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保证身体必须的营养,而且对病
证也会起到较好的调治作用。若饮食不当,不仅机体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且还会助邪加病。故应禁
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忌酒;平素宜清淡而富含营养的饮食为主,可选用下列食疗方交替服之。
  1.灵芝草汤 取灵芝草lOg,加瘦猪肉适量,炖汤食之,每周1—2次。本食疗方可用于治疗各种
肿瘤,尤其是经化疗、放疗后正气虚弱、气血不足者。
  2。冬虫夏草汤 以冬虫夏草lOg,与鸡、鸭、甲鱼、胎盘等共炖食,每周1—2次。本食疗方善补
精气,能扶正抗癌,多用于中晚期肿瘤及放疗、化疗后正气衰弱者,以肺气不足、肺肾两虚最为适宜。
  3.香菇汤 取香菇15g,鸡肉适量,炖汤食之,每周1—2次。本食疗方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并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常用于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
  4.茶 泡茶作为饮料,长期服之,可降低癌症病人放疗期间的副作用,因而常用作肿瘤病人治疗
的辅助用品。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脾虚痰湿
  主症:肿块如豆粒、梅李、栗子大小,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皮色不变,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腹
胀肠鸣,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30g,薏苡仁20g,淮山药15g,茯苓、海藻、白术、扁豆、夏枯
草、生半夏、生南星、莪术、大枣各lOg,砂仁3g。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扁豆、淮山、砂仁、薏苡仁益气健脾祛湿;生半夏、海藻、夏枯草、生
南星、莪术化痰消肿散结;大枣益气和中(方中生半夏、生南星须先煎30~60分钟)。
  2。热毒瘀结 .
  主症:结节肿块渐大,相互融合,坚硬如石,微微作痛,肤色紫暗,低热或壮热不退,神疲乏力,
食纳减少,面色不华,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水牛角30g,生薏苡仁、生石膏各20g,金银花、天葵子、夏枯草、猫爪
草、山慈菇、大贝母、半夏、茯苓、桃仁、知母、紫花地丁各lOg,马钱子0。5g。
  方中金银花、生地黄、紫花地丁、山慈菇、天葵子、猫爪草、石膏、知母、水牛角清热解毒;桃
仁、马钱子活血化瘀止痛;大贝母、夏枯草、半夏、茯苓、薏苡仁化痰散结。
  3.痰瘀互结
  主症:颈项、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结核累累,脘腹结瘤,咳嗽,胸闷胸痛,或局部痛有定处,心悸气
短,甚则喘息,面颈浮肿,唇舌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半夏、土贝母、玄参、海藻、夏
枯草、三棱、莪术各lOg,生牡蛎15g,龙胆草6g。
方中柴胡、白芍、陈皮、枳壳、香附疏肝理气;龙胆草、栀子清肝泻火;川芎、三棱、莪术行气和
血;土贝母、半夏、玄参、海藻、生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
  4.气血亏虚
  主症:肿块溃破渗液,其味秽臭,疮口渐大,凹凸不平,状如菜花,疼痛渐剧,发热汗出,面色无
华,形体消瘦,大肉削脱,精神倦怠,肌肤甲错,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佐以化痰散瘀、软坚散结。
  方药:八珍汤加减。太子参30g,熟地黄、生薏苡仁各20g,炙黄芪15g,白术、阿胶、茯苓、赤

芍药、大贝母、补骨脂、鹿角片、王不留行、当归、皂角刺、海藻各10g,陈皮6g,生甘草3g。
方中太子参、炙黄芪、阿胶、当归、熟地黄、甘草补气养血;白术、茯苓、生薏仁健脾祛湿;大贝
母、王不留行、皂角刺、海藻、陈皮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补骨脂、鹿角片温补肾阳。
  四、专病专方
  1。增效消瘤汤 鳖甲、龟板、牡蛎、海浮石各30g,川芎、赤芍、三棱、莪术、枳实、郁金、昆
布、海藻各10g,红花、陈皮、三七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疗程服用28剂。本方
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消瘤作用,适用于恶性淋巴瘤证属血虚瘀阻型。临床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
性淋巴瘤23例,用2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
  2.土贝散结汤 土贝母、玄参、山慈菇各9g,夏枯草、海藻各15g,生牡蛎、首乌藤各30g。若痰
热蕴结,加蛇舌草、蛇霉、蛇六谷;寒痰凝结,加半夏、陈皮、茯苓、桂枝、白芥子;气虚加太子参、
白术;阳虚加肉桂、炮姜、鹿角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疗程服用30剂。另以艾绒包裹
麝香0.1g灸天井、光明、小海穴,每次取1穴。本方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适用于恶性淋巴瘤证属痰
凝胶结型。临床用本方治疗12例恶性淋巴瘤,生存2年以上2例,3年以上3例,6年以上4例,9年
以上3例。
  3。夏枯草汤 夏枯草、生牡蛎、丹参、蒲公英各30g,昆布、莪术、全瓜蒌各15g,旋复花12g。
胆南星、皂角刺各9g。若瘀血内结,疼痛明显,加地鳖虫、蜈蚣、赤芍、血竭;痰热内阻,加川贝、
天竺黄、青礞石、半夏。水煎服,每日l剂,日服2次,每疗程服用30剂。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
散结消瘤的作用,适用于恶性淋巴瘤证属痰热瘀结型。临床应用该方结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80例,
结果1年生存率72%,3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32.7%。
  4。黄芪丹参汤 黄芪、丹参各30g,黄药子、壁虎各15g,生牡蛎、淅贝母、猫爪草各20g。瘀血
加川芎、郁金、三棱、莪术;痰湿加陈皮、半夏、海藻、昆布;热毒重加土茯苓、连翘、玄参、败酱
草;气血虚加党参、当归、杞子、黄精。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2l剂停7日为1疗程。
本方具有益气活血、化痰散结作用,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证属气虚痰瘀型。临床应用本方配合CAOP
和COPP方案治疗何奇金淋巴瘤112例,对照组55例用COAP和COPP方案化疗,用2个疗程。结果:
两组分别完全缓解65、26例,部分缓解38、14例,稳定5、7例,进展4、8例,生存3年61/112、
21乃5例。中药联合化疗组优于对照组(19<0.05)。
  五、中药成药
  1。康赛迪胶囊 主要由黄芪、刺五加、人参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功能。口服,
1日2次,每次3粒。
  2.小金丹 主要由麝香、马钱子(制)、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功
效。口服,1次O.9g,一日2—3次。
  3.金龙胶囊 主要成分为鲜壁虎、鲜金钱白花蛇等。功效破瘀散结,解郁通络。口服,1次4粒,
1日3次。
  4.鳖甲煎丸 主要由鳖甲、黄芩、大黄、蜣螂、赤硝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
用。每日2次,每次6—9g。
  5.艾迪注射液 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功能。1次50
—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与放、化
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单独使用15天为l周期,间隔3天,2周期为1疗程;晚期恶病质
病人,连用30天为l疗程。
  6.穿琥宁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次40 8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一O.2g分2次稀释后
滴注。
  7.清开灵注射液 由胆酸、水牛角、珍珠母、板蓝根、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栀子、金银花等组

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的作用。肌肉注射每日2~4ml,静脉注射每日40~60ml以10%葡萄糖注
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使用。
  六、针灸及其他疗法
  1.针刺法 ①可用泻法针刺阴陵泉、脾俞、天井、章门、期门穴等以治疗痰瘀互结型肿块。②针
刺太溪、三阴交、血海、章门、期门等穴以治疗阴虚血瘀型胁下肿块。③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脾俞、期门、胃俞、大肠俞等穴以治疗气虚血瘀型胁下肿块。 .
  2.外治法 肿块初起可用黑退消或阿魏化痞膏外敷;肿块将溃用红灵丹膏外敷;肿块溃后用生肌
玉红膏掺海浮散外敷或九黄丹外敷,若出血如注,以棉花蘸桃花散紧塞疮口,加压缠敷。
  七、西医药治疗
  (P)霍奇金病
  1。治疗原则 通常对淋巴细胞为主型(LP)、结节硬化型(NS)及混合细胞型(MC)的工A—B、
ⅡA—B及ⅢA(Ⅲ,指病变涉及上腹部淋巴结)患者,以放疗为主。在以下一些情况补充适当的化疗:
①大纵隔患者(纵隔最大径达1/3胸廓最大横径),应先使用2周期MOPP后,再进行足量放疗。②脾
脏侵犯较广,也应配合倒Y野采用2—3周化疗。③应做全淋巴结照射(7N工)的工B、ⅡB及Ⅲ工A
的女性患者,为了保护卵巢功能,未做盆腔野照射,也应配合2—3周期化疗,以防盆腔及腹股沟、股
管淋巴结受侵。II[2A(m2A指病变涉及下腹部盆腔淋巴结)、ⅢB及ⅣA—B患者多以联合化疗为主,
常在主要侵犯部位辅以局部或次全淋巴结照射。
  2.放射治疗 霍奇金病是对放射最为敏感的肿瘤之一。放疗对象主要是工期、Ⅱ期为主的患者,
部分早期ⅢA也可施行。
  HD各期照射方法的选择:LP或NS型工A期,病变局限于上颈部者,可做一侧全颈(包括锁上)
及韦氏环野放射;同上类型及分期,侵犯下颈或锁骨上者,可做次全淋巴结照射,NS型工A期,侵犯
范围限于纵隔者,做斗蓬野照射。如系MC或LD的工、Ⅱ期,均做全淋巴结照射。LP或NS的工A期
采用次全淋巴结照射。工B、ⅡB、ⅢA期做全淋巴结照射,对年轻妇女可暂不照射骨盆。
  3.化学治疗
  (1)化疗适应症 ①不适于放射治疗者即Ⅲ、Ⅳ期HD患者。②在紧急情况下需迅速解除压迫症状
者,如骨髓压迫症、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窒息等。③局部淋巴瘤患者可作为放疗的辅助
疗法,以弥补局部放疗的不足。
  (2)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见表6—7—4。

 

  3。Au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尽管放疗和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相当多的患
者无法获得持久的缓解。目前,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SC7)
已成为淋巴瘤重要的治疗手段。
  4.细胞因子及生物治疗
  (1)干扰素 临床实践证明,IFN对中高度恶性NHL疗效较差,因此,多数临床资料都集中于
INF治疗低度恶性NHL,平均缓解率33.5%。①单用重组IFN一。治疗:一般认为IFN一。对初治的低度
恶性NHL有良好的疗效,其疗效与常规化疗大致相似。②IFN一。联合化疗或IFN一。维持治疗:实验结
果发现,IFN—o不能明显增加缓解率,而且合用IFN一。组的毒性强于单用化疗组,但IFN一。却能延长缓
解期。
  (2)IL一2/LAK Zamkoff等(1990)研究了28例对常规疗法无效或复发性NHL患者的外周血淋
巴细胞(PBL)体外诱导LAK活性的能力,在体外经ⅡL一2诱导7天后测其抗Duidi细胞活性。结果所
有患者PBL均可诱导出LAK活性,其中1/3患者PBL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低于
正常供血者,2/3的患者PBL的LAK活性等于或高于正常供血者,且NHL患者PBL的LAK活性与肿
瘤组织类型和曾接受的化疗药物剂量有关。该结果为LAK/IL一2疗法治疗晚期NHL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淋巴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对放、化疗有增敏作用,减轻临
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淋巴瘤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
处,可明显提高疗效。基本原则是:按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或专病专方治疗;同时应用放、化疗以杀
灭肿瘤细胞。
  据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73例,西药化疗采用(;HOP方
案,中医药治疗根据化疗前、中、后期的临床表现不同采取分期辨证治疗,即化疗前以化痰解毒、软坚
散结法治疗。药用玄参、夏枯草、猫爪草、海藻、制南星、川贝母、柴胡、鳖甲、莪术、枳实、山慈菇
等。化疗中期以健脾和胃、理气降逆法治疗。药用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砂仁、法半夏、陈皮、
神曲、麦芽、甘草等。化疗后期以健脾益气、补肾养阴法治疗。药用太子参、黄芪、白术、黄精、枸杞
子、首乌、鳖甲、鸡血藤、大枣、五味子等。以上各期均可随症加减。结果7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9例
(占80.82%),部分缓解9例(占12.33%),好转1例,无效4例(占6.85%),总缓解率达93.15%,
其中初治病例47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4例,总缓解率100%,无效5例为复治病例且多个器官
侵犯。
  蔡明明等人报道,对5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进行化、放疗同时,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简称综
合组),并设5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放疗治疗。对比其疗效及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医辨证分
型:①脾虚痰湿型: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

健脾补肾。方用:炙黄芪、西当归、炒党参、炒白术、大熟地、砂仁、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鹿角
片、仙灵脾。化疗后恶心纳呆、舌苔腻者去黄芪、熟地,加姜半夏、陈皮、炙鸡内金;肢麻或手指麻木
者加猪莶草、鸡血藤;脱发者加制首乌。③肝脾失调型:治以祛瘀解毒,调理肝脾。药用:西当归、赤
白芍、紫丹参、炒白术、云茯苓、广木香、制香附、广郁金、焦山楂、板蓝根、土茯苓等。目肤黄染者
加茵陈、金钱草;呕吐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陈皮、砂仁、蔻仁;便溏者加炒白术、炒苡仁、
煨木香、煨肉果。治疗结果:综合组达到完全缓解20例(占36。4%),部分缓解27例(占49.1%),
稳定2例(占3.6%),无效6例(占10.9%),总有效率85.5%。对照组完全缓解的13例(占26%),
部分缓解18例(占36%),稳定8例(占16%),无效1 1例(占22%),总有效率62%。综合组疗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通过对患者5年随访,结果提示综合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达67.3%、
54.5%、45.5%、32.9%,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48%、24%、16%。经统计学处
理,综合组与对照组之间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5年生存率显著性差异。
  郭良耀等人对3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联合化疗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寒痰凝滞型6例,
治以温化寒凝,化痰软坚,方用:黄芪15g、熟地15g、鹿角胶15g、夏枯草15g、天南星10g、莪术
10g、桂枝6g、茯苓10g、甘草3g。气郁痰结型8例,治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夏枯草15g、
白芍10g、青皮8g、柴胡9g、山慈菇12g、当归8g、莪术12g、白花蛇舌草30g、天冬15g、生芪10g、
穿山甲15g、茯苓10g、黄芩8g。血热瘀毒型]例,治以凉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银花10g、蛇舌
草30g、天冬30g、白毛藤30g、丹参15g、丹皮10g、麦冬10g、石斛10g、黄芩9g、葛根15g、大黄
9R.干瓜蒌25g、生地10g、太子参15g。肝肾阴虚型6例,方用:天冬30g、蛇舌草30g、沙参12g、
生地12g、麦冬9g、茯苓12g、天花粉10g、茅根15g、黄精12g、枸杞10g、太子参15g、知母12g、白
术10g、西洋参6g、绞股蓝15g。可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空腹服2次。同时对另外22例单纯进行联
合化疗。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24例中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5%;联合化
疗组22例中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7.8%,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联合化
疗组。
  文开义氏报道l例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使用化疗后因其毒性作用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被迫多
次中断化、放疗,后服用中药加味龙胆泻肝汤(基本方中加黄芪、旱莲草、女贞子各20g),水煎服,
每日1剂,服10剂时肝区痛、纳差症状消失,肝功能转为正常。后连续服用加味龙胆泻肝汤煎剂,连
续化疗5疗程(共化疗12疗程),何杰金病完全缓解,肝功能正常出院。王奇章等人报告!例非何杰金
淋巴肉瘤Ⅳ期患者,因化、放疗后引起肝肾功能明且受损及消化道反应,后配合中医扶正培本,清热解
毒,化瘀渗湿,基本方用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防风、冬虫夏草、柴胡、白芍、苡仁各
10g,白术、泽兰、赤芍各12g,猪苓15g,水煎服,每周6剂,随症加减,化疗期间面色晦暗,舌紫斑
加深加丹参、川芎;食欲不振加枳壳、陈皮、茯苓,口干加天花粉,顺利完成6个周期(每个同期21
天)的化疗。复查肝功能正常,原病灶消失。胡同斌等人运用防化饮防治肿瘤化疗毒副反应40例,其
中淋巴肉瘤6例。药物组成:绞股蓝、枸杞子各20g,淫羊藿15g,石菖蒲5g,田三七粉3g,龟板胶、
阿胶各10g,前4味水煎2次取汁,将阿胶、龟板胶烊化兑人,分3—4次冲服田三七粉,每日1剂,至
化疗结束后l()天为止,其防治有效率为97.5%。
  九、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放疗并发症:①放射性肺炎:其发生率约为10%。在年老患者及有肺、心血管疾病及合并使用化
疗者较易发生。治疗常用激素、抗生素及对症治疗。②放射性心包炎:在常规放疗时发生率较低。在大
纵隔肿物或在放疗前后全身情况较差,也有部分患者发生临床表现与一般渗出性心包炎相似。治疗则遵
循渗出性心包炎的治疗原则。③放射性骨髓炎:为可逆性损害,但也有发展为永久性损害。患者多在化
疗后3—6个月出现症状,治疗常用血管扩张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
  有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口腔粘膜发生变化,唾液分泌减少,逐渐丧失清洁和润滑作用,引起口腔炎。
应加强皮肤、粘膜的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可选用2%硼酸液漱口、4%碳酸

氢钠或多贝尔漱口、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鼓励病人多饮水、多活动、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还可减少干燥引起的局部疼痛并滋润粘膜,缓冲酸性唾液,溶解粘稠的唾液,减轻吞咽困难。进食高营
养饮食,避免进刺激性强的食物,勿吃过热、过酸食物,以温、凉、软、半流食为好。根据粘膜溃烂的
程度治疗,清洁脱落的粘膜、粘液和腐败物质,保持口腔清洁,促进粘膜再生。口唇干裂可用凡士林。
感染的急性期出现疼痛,可含服六神丸,也可用桂林西瓜霜喷剂喷洒口腔,饭前可含服利多卡因或润滑
剂止痛.化疗可使肠道内上皮细胞发生水肿、坏死、脱落等炎症反应,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可引起
胃肠粘膜炎、粘膜溃疡或溃疡出血,也可发生肠粘膜溃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便血等。指
导病人饮用酸奶,增加革兰阴性菌,抑制革兰阳性菌。便秘病人嘱其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必
要时给缓泻剂。
  [研究述评]
  (1)目前治疗淋巴瘤主要采用中医药配合化疗、中医药配合放疗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增效减毒,
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长,在诊断上以西医为主,治疗上注重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药为主,
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2)化疗虽然是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其严重的毒副反应,许多患者被迫中断治疗,无法
完成要求的疗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中医药具有扶正培本,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运用中医药治疗时应注意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一般而言,正盛邪实者以祛邪为主,注意
保护胃气;正虚邪实者宜攻补兼施;在放疔期间或放疗后,应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气凉血、健脾
和胃、滋补肝肾为治法;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则以温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清热解毒、扶正
抗癌为治法。并可随证选用猫爪草、白花蛇舌草、猫人参、半枝莲、蒲公英、夏枯草、黄药子、山慈
菇、土贝母、生牡蛎、昆布、天葵子、天冬、麦冬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