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1月,南方游击区部分负责人合影于南昌新四军军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苏区,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项英任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事分会主席、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一起,领导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保持了南方游击区的革命支点和革命的骨干力量。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中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他们的长期艰苦奋斗精神与坚持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 项英、陈毅等能够坚持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关键是由于他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项英说:“我们深知没有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就不能进行坚持的游击战争,群众是我们游击战争的基础,只有巩固和加强这一基础,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与敌人继续斗争。因此,我们把群众工作看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以最大的力量去进行这一工作。”(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解放》第一卷第27期,1937年)陈毅也强调:“游击战争有了人民的基础,赋予坚强的政治领导,他之不可消灭性,也从事实上证明了!”(陈毅:《论游击战争》,《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项英、陈毅依靠群众工作、坚持游击战争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有以下几点: 依靠和发动地方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对于这一点,游击队指战员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了的。有的同志认为,坚持游击战争,主要靠发展和加强红军游击队的工作,对地方工作不太重视。对此,项英、陈毅耐心地做思想工作。项英明确指出,放弃地方工作去加强游击队“是极不对的”,“放弃地方工作,就等于削弱自己的力量”。陈毅编写的游击战争歌诀中,更是把“团结群众,配合行动”放在首要位置。游击战争中,红军不可能大部队行动,不便长期地直接做群众工作;由于敌人的进攻,游击队只能在行动中宣传党的主张和扩大红军的影响,用打土豪消灭反动派来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同情,大量具体的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地方党组织。 [责任编辑:李贝]
2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