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香浮动茉莉花

 苏迷 2013-07-18

偶然翻看一份资料,发现苏州生产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由苏州茶厂生产的“虎丘牌”一级茉莉花茶还曾经荣获“全国优质食品银质奖”。这让平日也喝花茶,却从未喝过“苏州茉莉花茶”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茉莉花开的季节,在寻常巷陌之间,总能遇见一位手拿篮子的老太太卖花,篮中装着清香四溢的苏州“三花”,这“三花”中就包括娇小优雅的茉莉花。闻着花香,就已经陶醉。那“喝”着花香的感觉,会不会更美?记者就此踏上了茉莉花茶的寻访路。

 

苏州茶厂蔡骏:

上世纪90年代末,苏州的茉莉花茶就已消失

苏州茶厂内静悄悄。没有空调,吊顶的风扇像午后的时光一样懒散地转着,几个人围坐一张桌子挑拣茶叶。

问及是否有茉莉花茶卖时,其中一位(后知其名为蔡骏)在柜台后拿出一个麻袋。打开袋口,清香味顿时扑鼻而入。不过,这并不像我平常见到茉莉花茶,而是绿色带白色丝线的小球状。蔡骏解释说,我们平常看到的茉莉花茶,其实是茉莉花干。

虽然这样的茉莉花茶挺芳香,但随后让记者遗憾的是,这不是苏州的茉莉花茶。“上世纪90年代末,苏州就不种茉莉花了。”

原来,如今我们看到的茉莉花茶基本都来自浙江。虽然全国其他地方如福州等地也生产茉莉花茶,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靠北的浙江生产的茉莉花在质量上更胜一筹。与浙江相比,苏州的地理位置自然更“北”,因此,“以前苏州茉莉花茶的质量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好的。”

苏州的茉莉花冬天需要放在暖房越冬,开春之后再搬出来。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茉莉花的香气特别好。南方则是粗放型管理,茉莉花种植在野外,也不给施肥、浇水,香味不如苏州的茉莉花。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苏州茉莉花茶中有一个品种“苏萌毫”在全国花茶比赛中还荣获了银奖。“你要知道,当时,银奖已经是花茶类最高级别的奖项了。”之所以能荣获这个奖,“那一年,茉莉花茶用的茶叶原料是江苏宜兴、金坛一带产的。一般苏州产的茉莉花,都是用安徽的茶叶,叫‘徽茶苏窨’。苏州的碧螺春舍不得用来窨制花茶。”

相比于其他茶叶的高端化,茉莉花茶无论是价格还是包装都那么平易近人。就算是特种茉莉花茶,一两也才20块钱。而当年的“虎丘牌”包装袋只是用简单的锡纸包装。不过,就算这样物美价廉的花茶,却一直很难得到苏州人的青睐,“苏州产的茉莉花茶,基本都是面向北方,他们口味比较重,苏州很少有人会喝。”

 

平江路上的卖花阿婆:

跟茉莉花打交道60年,卖了10年花

既然说苏州早就不种茉莉花了,那街头巷尾的阿婆们卖的茉莉花是哪儿来的呢?逛到平江路,遇到卖花的阿婆,记者的好奇心又开始启动了。攀谈间,阿婆的口中,茉莉花的故事也不少。

阿婆今年75岁,自打15岁起,便开始接触茉莉花。“那时候种茉莉花,还得给它拔草”。这十年,她成了“卖花姑娘”,经常出入于医院、景点和菜场。她每早从村里一位叫“朱阿扁”的人那儿拿到鲜花,然后乘公交去中医院卖花,下午再乘车到平江路卖。从五月开始卖花(包括其他花,如栀子花、白兰花),一直卖到11月。

很多人见到这样芬芳的鲜花,都会忍不住走来看看。一些游客觉得新鲜,总是“卡擦卡擦”给阿婆照相。对于这样的骚扰,阿婆会嗔道:“买了花再拍哪。”没人买时,阿婆就坐在青石板上,将一朵朵茉莉花串成手串。为了保证花的新鲜和不受污染,茉莉花和其他花都是被包在毛巾底下。

阿婆一边侍弄,一边还唱着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据阿婆说,她们当年干农活的时候,都会这么唱。“那时候,整个长青公社都种满了茉莉花。”后来,长青公社拆迁了,便包给私人承包了。

 

“三花培育展示基地”承包人阿扁:

每年亏损十来万,几年亏损一百来万

依照阿婆口中说的地址,记者又寻到了朱阿扁。正是中午,花农都回家吃饭去了,阿扁正和朋友聊天。

当阿扁告知,“三花培育展示基地”就是眼前这一片地时,记者心里真有些失落。所有的花都是盆栽的,估摸着,也就几百盆的样子。但就是这些花,“每年我要亏损10多万。这七亩地,已经投入了一百多万。”

而这些成本中,花销最大的是人力成本,“4个花农,每个月工资两千多,光他们的工资一年就要十几万。”白洋湾新渔村飞马林场内的这个“三花培育展示基地”,建于2010年。为何建此基地,朱阿扁回应,“那得找新渔村村支部书记说。”

于是,记者随朱阿扁来到了新渔村村支部书记韩龙根的办公室。

 

新渔村村支部书记韩龙根:

“三花培育展示基地”是整体旅游的一部分

到时,韩龙根的办公桌前有几人围坐着。说起“三花培育展示基地”,韩龙根娓娓道来。

“第一,苏州传统历史上就种‘三花’,即茉莉花、玳玳花、白兰花。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动迁的土地越来越多,不可能再种这些花了。但苏州传统文化还是不能完全丢掉啊,作为苏州人记忆深刻的名贵花木,我们就保留了这一块。其次,考虑到我们村的三角咀湿地公园,我们将新渔村定位为‘度假旅游村’,搞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现代服务业。根据我们村原有的资源、特色和内涵,我们要有“3个3”。一是‘3乐’,即民歌、民鼓、民乐队;二是‘3花’,即茉莉花、玳玳花、白兰花;三是“3鱼”,即观赏鱼、餐饮鱼、垂钓。我们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会成为区域旅游的亮点。”

韩龙根表示,“3花”是当地整个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链上的一颗“珍珠”,可以增加旅游价值。于2006年已申请国家注册商标的三角咀湿地公园,商标看起来像三只水鸟,又像三片叶子(代表绿色、生态、环保),也是象征着“3花”、“3乐”。

种植“三花”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特别是白兰花嫁接的问题,在苏州大致也就只有3个人会嫁接。因此,“三花培育展示基地”找到了两位具备传统技艺的人,并配备了两名年轻人,这样希望可以把这门独特的技术传承下去。为了弥补亏损,韩龙根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农村没有公益性岗位,我们是首创。2012年3月开始实行,贴补了基本工资,但其他加班费还需要朱老板自己支付。”

尽管韩龙根也曾想过开发“三花”,比如,可以用展厅来展示三花文化,也可以提取香精等等,可以做很多系列产品。但最后牵扯的问题太多,目前,一系列的后续操作只能暂停了,希望能留待时机成熟再启动。

“江南大学相关科研人员来此地研究过,说我们苏州的白兰花香精含量最高,所以我想,以后,‘三花’方面还是有很大市场潜力可以挖掘的。”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专家组成员郑凤鸣:

当年茉莉花曾被大量消费:簪戴、清供、窨制花茶

了解完苏州茉莉花“落寞”的现在,让我们再回溯苏州茉莉花曾经的“辉煌”。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专家组成员郑凤鸣对苏州茉莉花的历史,有着详细的了解。

你知道吗?苏州茉莉花和白兰花、玳玳花的兴盛,据传和宋代奸臣朱勔有关。《吴风录》:“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叠山为业,游于王公之门。”因此,苏州茉莉花的种植历史可推至北宋末年。

苏州素称“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封建时代,大凡通都大邑人文荟萃、风物繁华的地方,莳花种草的行当总是比较兴旺发达的。“山塘街上,有规模颇大的花木盆景集市,称为‘花市’或‘花场’。这些花市与游赏紧密结合,形成季节性、主打花卉领衔的专题花市。春为‘牡丹市’,夏为‘茉莉珠兰市’,秋为‘木樨菊花市’,冬为‘水仙市’。花市的地址,规模较大的在斟酌桥堍的花园弄和马营弄口。规模小的在怡贤祠门前和半塘桥附近。此外,还有泊舟于岸边的‘水上花市’。”

当时茉莉花的大量消费,除了妇女的簪戴和人家的清供,多数为窨制花茶(配茶)的需要。苏州盛产茶叶,东山、西山、虎丘均有大片茶园,它的附近地区,如金坛、宜兴,邻省的安徽、浙江、江西也有大量茶叶输入,市民对茶叶的消费非常惊人。

“茶引花香,以益茶味”,就是窨花茶,又称香片、熏花茶,主要销售到关东、西北、华北地区。其中以茉莉花茶为冠,其次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还有木樨花茶、栀子花茶、蜡梅花茶等。这种长途跋涉的花卉交易买卖,在明末就已具相当规模,明人王稚登《虎丘花市茉莉曲》,具体而又生动的描绘了这种情况:“章江茉莉贡江兰,夹竹桃花不耐寒。三种尽非吴地有,一年一度买来看。”

对花卉的需求量之大,当然也促进了花卉种植业的繁荣昌盛。“虎丘花农最多时达5100户、1.35万人,年产82.35万公斤。1956年建立的苏州茶厂‘虎丘’牌花茶,曾经年产量40000担,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北方茶客的欢迎。‘虎丘牌’一级茉莉花茶曾获国家银质奖。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花农还把茉莉花送到茶花收购站以换取‘工分’,年终获得经济报酬。”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虎丘花业萎缩。“大概在2008年前后,山塘花业萎缩。为了留住、发展、繁荣这道风景线,2010年8月份,白洋湾街道以及新渔村投入25万元资金,在西塘河边建设了占地7亩的三花培育展示基地,种植茉莉花、玳玳花、白兰1000多盆。经过培育,夏秋之交的花期,山塘河边仍然‘花香袭人’、‘花美醉人’,游客无不驻足留恋,摄影留念。”

“窨”,就是将茉莉花放在茶叶中,让茶叶吸收花的香味。这个过程很讲究,要把握好茉莉花开的时间,花农白天采摘后送到茶厂的茉莉花都是未开的,加工花茶之前,加工厂要对茉莉花进行人工培养。茉莉花刚吐花蕾的时候再放进去,没有开的时候放进去是没用的,开过头再放进去也不行。

这样的茉莉花,当年苏州茶厂一天最高峰可收购500担,也就是500个人,每个人挑100斤。一般的花茶,100斤绿茶,需要30来斤鲜花配比,好的花茶要100多斤鲜花配比。不过,这些鲜花不是一次窨完。窨次的多少,也关系到茉莉花茶的品级。按照规定,一级是3窨,二级2窨,三级1窨,四级是半窨。5窨、6窨的,那就属于特种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