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些病,似病而非病,比如“空调病”,在中医看来是因为人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过度贪凉而对身体的伤害;又如“苦夏”,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人们感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还有“情绪中暑”,不少人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如何应对这些夏天的“病”?中医的养生原则是“夏季养阳”。
“夏季养阳”是养生的重要法则,喝些姜茶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随着温度上升,人的身心都会发生变化。 经历了33年来最热的6月,人们猝不及防地迎来了盛夏。走在室外,烈日炎炎,人们常常会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在身体中暑的同时,心理上也会“中暑”,导致烦躁不安、行为异常。躲进室内或许会感觉好些,却没想到空调在送清凉的同时,也把“寒邪”吹入了人体内。密闭的空调环境,还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寒邪与细菌共同作用,滋生了一种现代病——“空调病”。 每逢夏季,人的身心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炎炎夏日究竟该如何度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千百年来,中国人养生都遵循一个很朴素的道理——顺时养生,也就是顺应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逆天”的空调病 前一阵突如其来的高温,让从事金融行业的林萍中了招。她整日在中央空调的写字楼里办公,每天下班回来都感到腰酸、头痛,大热天里竟然感冒了。长时间吹空调,让她原本就有些气虚的体质转变为阳虚怕冷,吹不得一点冷风。她去看了中医,被诊断为“空调病”。 中医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夏季养生要点就是“保养阳气”,因为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空调的冷气是一种乘虚而入的“寒邪”,现代都市人群的“空调病”正是因为人们违背了应天顺时的规律,过度贪凉无疑是对身体的伤害。
违背了四季规律 现在,无论外面多么骄阳似火,林萍总是穿着一件小披肩,爱穿短裙的她也以长裤代替,没事就泡一杯姜茶暖身子,“每天呆在空调房里没办法呀,总感觉有冷气渗入体内,没想到原本酷热的夏天竟会感到这么阴冷!” 每到夏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老年科主任陈咸川都会接诊许多像林萍这样的“空调病”患者。去年8月底,一个名校大学女生让陈咸川印象深刻。为了准备托福考试,这个女生整个暑假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间里复习,渴了就喝冷饮、吃冰西瓜,这样魔鬼复习一个暑假后,她的身体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她来找我看病时,舌苔白腻、很厚,有乏力、食欲差、口苦、口腻、大便溏薄等症状已经两周。我辨证认为她是脾阳虚,因为长期在空调环境里,贪凉吃冰饮,损伤了脾胃的阳气,而生冷饮食易产生内湿,造成湿邪在体内,我用芳香化湿、理气温阳的药物给她调理,逐渐恢复了。” 中医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作为一种现代病,空调病的出现正是人们违背了中医“顺天应时”的养生法则。 陈咸川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满足体内的代谢需求。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空调的冷气,抑制了出汗,阻碍了人体阳气升发,长期呆在空调房子里,会损伤体内阳气。 而空调冷气也是一种寒邪,在夏季人体毛孔张开时乘虚而入,如果本身体内阳气不足,就会造成畏寒怕冷、腹泻腹痛、出汗不畅、乏力、口苦的症状。 空调病一般集中在夏季末期,发病人群以白领、老年人群为主。而气虚、阳虚的人最易得空调病,如果脾胃虚弱的人,还容易出现腹泻的现象。
细菌滋生易感染 在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看来,空调病的发生有两方面的病因。 一是因为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变成致病因子的温床,大量微生物滋生,容易感染微生物引发的疾病。而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因为空调清理不及时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据有关专家统计,在有空调的密闭室内,5至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空调病的另一个原因是温度设定得太低,与室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可能引起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如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又着衣单薄,就会引起关节酸痛、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昏脑涨等症状。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还可引起口眼歪斜、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低温环境会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使关节受损受冷导致关节痛;由于室内与室外温差大,人经常进出会感受到忽冷忽热,这会造成人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就会引起头痛,易患感冒。 “冷”感觉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腹腔内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出现诸多相应症状。对女性来说,寒冷刺激可影响卵巢功能,排卵发生障碍,表现为月经失调。 在现代都市中,空调无处不在,家里、地铁、写字楼、商场处处都有空调,都市人似乎无法逃离空调的包围。如果必须在空调房间度过盛夏,如何预防空调病呢? 张晓天说,首先,空调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和充足的光照,并适时开窗换气。久居空调室内或入夜后,切勿把室温调得过低,一般将温度恒定在25℃左右,以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为宜。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无论是办公室或是居室中的床铺,都应该远离空调机。 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工作的人,应备有一些穿脱方便的衣物,以方便随时增添。膝部也可以浴巾、护膝等保暖。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春夏养阳”是夏季养生的重要法则,生姜有温阳散寒、解表和中的功效。长处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另外,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感受过冷的空调后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者喝些姜汤,能起到温胃散寒、止痛止泻的作用。 一旦发生空调病,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或丸、软胶囊等)进行治疗,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引邪外出。根据临床证型不同,也可以采用食疗方法。风热表证型,宜选用辛凉发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如桑菊浙贝茶;暑湿外感型宜选择清热解表、祛暑利湿、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药膳,如扁豆荷叶粥、冰糖西瓜翠(糖拌西瓜皮)等。
“情绪中暑”宜养心 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不仅人们的身体容易中暑,心理上也会“中暑”,其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尤其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五时,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入夏之时,养“心”为先。具体来讲,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赵杜鹃说,夏季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故祖国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炎热的夏天,尤其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因此,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要让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切忌发怒,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那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黄帝内经》说得好,“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说,夏季要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这才是适应夏天气候、保护养长之气的方法。 如果不按照上述的养身之道,则会“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也就是说,违背夏季养生之道,首当其冲受伤害的是心脏系统,心之阳气不足,无法抵抗外界寒气,让寒气侵犯人体外表,到了秋季就会发生内热外寒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在秋季不能治愈,发展到冬季就是重病。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夏季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养心”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苦夏不是病 炎炎夏日,人们常常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烦躁,头晕,胸闷,中医讲这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 苦夏不是病,它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产热和散热功能也就趋于紊乱,引起了功能性低热。加上夏季气候炎热,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很多水分和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现浑身酸懒无力等症状。反映在胃肠上,人们就会感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或二者交替,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如何安度苦夏?除了注意心理调试,安神戒躁外,多食瓜果也很重要,每日保证0.5公斤(生重)的蔬菜和2-3个水果。可多选用苦味蔬菜,如苦瓜等。应注意的是,粗纤维过高的蔬菜,如韭菜等,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严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