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方客:普陀宗乘之庙

 璇琮坑 2013-07-19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虽然只是些清代建筑,从年代上来说完全排不上号,但其民族式样的独特性、皇家建筑的气派奢华以及所承担的历史意义,还是大大地提升了价值。世遗和国一的名头,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包含有从康熙五十二年开始到乾隆四十五年之间建造的十二座风格各异的寺庙。其建造目的是为了团结笼络蒙、疆、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历史意义。
  这十二座寺庙按照建造年代依次为: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祐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相寺、罗汉堂、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这其中,除了罗汉堂、广安寺和普乐寺之外,其余的九座寺院由政府派驻喇嘛并由京师理藩院管理,这里面普祐寺又附属于普宁寺,故被称为“外八庙”。现在基本完好并对外开放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和普乐寺。

  外八庙名为佛寺,但并不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的目的而建。《承德府志》中“寺观卷”卷首开宗明义:“热河创建精蓝,非以阐扬象教也。其在山庄内者,灵山宝地,圣迹留贻。其在山庄外者,或建自诸藩常申庆祝;或威示外檄用肃观瞻。

  外八庙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为雄伟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就从这里开始吧。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布达拉都纲法式创建,而普陀宗乘也正是布达拉的汉语意译。
  乾隆三十六年所立《高宗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乃者,岁庚寅(乾隆三十五年),为朕六秩庆辰。辛卯(乾隆三十六年),恭遇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自旧隶蒙古咯尔咯、青海王公台吉等,暨新附準部回城众藩长,连轸偕俫,胪欢祝嘏。念所以昭褒答示惠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斯庙,以乾隆三十二年三月经始,至三十六年八月讫工。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发时雨刚停,天空中依然阴沉似水。拍出的片子一片阴郁,择日撞日,出趟门由天不由人。
  山门为白台式三孔拱门,上建门楼。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进山门迎面便是碑亭,内有四面方碑三通,除了上面提到的高宗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其它两块是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率全部数万人,历半年余,行万有数千里”,对土尔扈特人来说,这一次艰苦卓绝的历程,也是一次史诗般的壮举。不管土尔扈特人东归背后的故事到底如何,这对乾隆朝来说总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土尔扈特人的到来,给普陀宗乘之庙的落成更添锦上添花之美。“......倾心归顺。适于是时莅止瞻仰善因福果,诚有不可思议者”。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碑亭后面是五塔门,顶上五色琉璃塔。门前两侧立石象。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是位于最后面的大红台。大红台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下白上红两部分。这座雄伟的建筑体量巨大,极具视觉冲击力。
  普陀宗乘之庙内等级森严,大红台不是什么人都能上的。“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仰。余概不准入庙门。其入庙门者,不得由中路行,俱令进左右掖门以昭虔敬。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在大红台正面正中,从上而下排列着六间佛龛,右黄绿色琉璃烧制而成。每间佛龛作出屋檐、隔栅门、帷帐,佛坛上各有坐佛一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大红台里的中心建筑就是这座万法归一殿,四周被回字形三层群楼环绕。这是该寺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举行重大集会和庆典的地方。乾隆三十六年,高宗就是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族首领渥巴锡一行。

  万法归一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黄灿灿、亮堂堂的殿顶鎏金铜瓦。由于独特的建筑布局,人们可以在四周平视殿顶。如此成片的铜瓦,富丽堂皇,直夺人二目。



  在群楼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重檐亭阁。一为慈航普度,一为权衡三界。中式亭阁,覆以藏式鎏金铜瓦和宝铃顶。
  在这里环绕一周,四下景色尽收眼底。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河北承德】 <wbr>普陀宗乘之庙(上)


  普陀宗乘之庙的结构布局融合了多民族特色。山门、五塔门、琉璃牌坊、大红台构成了寺院的中轴线。从琉璃牌坊到大红台之间的广阔区域内,散布着园林区和大量的白台建筑,而这些白台并没有左右对称分布。

  依靠山势,最里面的大红台本来就处于最高处,再加上它本身的高大,使得无论远眺近观,大红台都处在视觉中心。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由低而高,层层推进,磅礴气势扑面而来。充分利用地势,使空间分布由平面转为立体,庄严肃穆的气氛很自然地就营造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