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材料拼凑出中国诗歌史

 狂飙为我从天落 2013-07-21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美)宇文所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6月

书己见

宇文所安一直在纠偏我们过往看望本国古典诗歌史的固有视角,因为这个外国人的介入和搅和,中国古诗歌的创作、诗歌篇章的搜集和整理的历史全都被一定程度地颠覆,一篇作品到底该署上哪个作者的大名,以及它本来的面目遭到了诗歌史编著者怎样的任意篡改,竟然成了千古之谜。

诗歌本来就是日常语言一种形式上的变异,粗鄙简陋的生活用语被有意识地筛选、过滤,只有那些文雅的、精致的词语才被糅合组装在一起,用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词语就成为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内涵“诗意”的物质外壳,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所以极易被随意拼接。因此,宇文所安认为任何一个特定的文本都可以被视作被众人共享的“诗歌材料”的重新组装,他将此称作为“片段创作”,也就是将形式上迥异的片段组合为一个较长的,崭新的文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早期诗歌如乐府诗时,可能需要将其视作一个不断被复制和再生产的事物,《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一书便是将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因此,他建议我们不妨把早期诗歌看作是“同一首歌”,包括重复出现的主体、不同形式拼合的片段组合、相对稳定的段落和句式、以及它特有的套语、主题、语法等,比如在“夜不能寐”这个常见的主题下,诗人们便会使用着衣、徘徊、明月、清风、鸟鸣等意象和话题来表现,致使不少诗歌至少从形式上看上去颇有些雷同。曹睿《长歌行》中说“泣涕沾罗缨”,徐干《室思》里却说“泣涕如涌泉”,同一个“诗歌材料”或“诗歌片段”被放在A诗、B诗或者C诗里,意思都别无二致。这种或被叫做借鉴,或隐含抄袭之意的拟作也被公然传诵,真是令后人有些匪夷所思。

再看中国流传至今的各种版本的诗歌集或文学史,多半会陷入以时间/年代为叙事序列的俗套中,诗人们的作品不以质量高下来排列先后,只是像等待逝去的老人一般,以长幼顺序讲究先来后到——这种固执的排列方法流传了几千年,似乎从来没被改变过,显得分外倔强且愚蠢。至少,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可以完全打破陈规。然而在宇文所安的眼里,早期的诗坛呈现一片乱象,松散无序的自由空间便给后世留下无数找不到作者的异文,或者以多种版本呈现的同一个文本。宇文所安把“作者”跟“标题”等同起来,划归到诗歌“文本”的属性当中去,然而,许多早期诗歌的真正作者归属是极其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作品被有意安插在某些特定人物的名下,编选者对其认为错误的地方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改正。

如果诗歌流传千年也算作一个传播过程,那么,经过口头传诵、书面抄写这些诗歌的人的多层复制后,诗歌的文本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会经历类似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噪音”的干扰,比如有意的润色、无意的错漏,手抄文本流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字、借字、错置、脱漏、衍文等均可以改变诗歌文本的原来面目。甚至,宇文所安不惜“危言耸听”地指出,一千多年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被完全历史化,文本被指配给一个作者或另外一个无名氏所作,竟然被视作理所当然,容不得任何质疑和批判之声。

2012年09月23日 07:01
来源:信息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