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夫人

 传统文化网站 2013-07-22

【原文】帝1子降兮北渚,目眇眇2兮愁予3。嫋嫋4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5兮骋6望,与7佳期兮夕张8。鸟何萃9兮苹中,罾10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11兮醴12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1314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15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16?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7。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18之兮荷盖。荪19壁兮紫坛,播20芳椒兮成堂。桂栋21兮兰橑22,辛夷2324兮药2526。罔27薜荔兮为帷,擗28蕙櫋29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30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31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32门。九嶷33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34余袂35兮江中,遗余褋36兮澧浦。搴37汀洲兮杜若,将以遗38兮远者;时不可兮骤39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上天之子降临兮江北沙洲,目光高远兮我很忧愁。枝叶摇曳兮是那秋风,洞庭湖起波浪兮树叶飘流。

登上白薠草丛兮我放眼眺望,随从佳期兮傍晚设帐。鸟儿为何汇聚兮在萍草中,鱼网为何兮挂在树木上?

沅江有白芷兮澧水有幽兰,思念公子兮未敢言。恍恍惚惚兮我极目远望,观看流水兮缓缓流淌。

麋鹿为何吃食兮在庭中,蛟龙为何兮在水中繁殖?早晨驰骋我的马儿兮在江边高地,傍晚渡水兮西过澨水。听闻佳人兮召唤于我,我将腾云驾车兮与她远逝。

修筑屋室兮在水中,茅草屋顶兮用荷叶。荪草为壁兮紫草为坛,散布芳椒兮成为堂。桂木为梁兮兰木为椽,辛夷做檐口兮芍药装饰房。编织薜荔兮以为帷,分开蕙草兮以为帐。乳白玉石兮为镇纸,分散石兰兮为芳香。白芷茅草兮荷叶屋顶,其中缠绕兮杜衡。汇合百草兮装满庭院,再建芳馨兮廊门。九嶷山神缤纷兮同迎,神灵之来兮如云。

舍弃衣袖兮于江中,留下单衣兮澧水汇流处。采摘汀洲兮杜若,准备赠送兮远方来客。时光不可兮迅速得到,姑且逍遥兮从容交往。

【说明】本歌是太阳神祭祀仪式的第三乐章,所谓“湘夫人”,即是指湘地的那个人。“夫”为代词,按照《易·蒙·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易·比·辞》:“不宁方来,后夫,凶。”《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淮南子·齐俗》:“此一是非,隅由也;夫一是非,宇宙也。”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之意。那个人是谁呢?即是指屈原自己。屈原渴望太阳神的降临,但他等来的只是使树叶飘曳的秋风,以及飘流在洞庭湖水面上的树叶。太阳神没有来,屈原只好在草地上搭起帐篷,怀着失望的心情,观看流水兮缓缓流淌。黑夜中,他幻想着在水中修筑房屋,用荷叶代替茅草为屋,用荪草为壁,用紫草为坛,将芳椒布满厅堂,用桂木为梁,用兰木为椽,用辛夷木做檐口,用芍药装饰房间,等等。并幻想着太阳神降临,九嶷山神都来迎接,各种神灵纷至如云。屈原自己顾不上穿衣,衣袖、单衣都掉落于水中,他只采摘有杜若花,想赠送给这些远方来客。时光不可骤然来临,屈原只有等待时光缓慢地流逝。清晨来了,天空渐渐变亮,可是太阳神没有出现,只有这些“云”,遮住了灿烂的阳光。

——————————————————

【注释】1.帝:(dì弟)《易·益·六二》:“王用亨于上帝,吉。”《诗·小雅·菀柳》:“上帝甚蹈,无自暱焉。”《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管子·幼官》:“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老子·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公羊传·宣公三年》:“市牲不吉。”何休注:“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也。”《字汇·巾部》:“帝,上帝,天之神也。”在卜辞中,对上天的称呼,只称“帝”或称“上帝”。帝字在卜辞中形作“▋”,周代金文也和这差不多,都象花蒂的形状;故王国维曰:“帝者蒂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巳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崇祀之生殖,巳由人身或动物性之扬而转化为植物。古人故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百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桦桦鄂不’,所谓‘绵绵瓜瓞’,天下之神奇,更无过于此者矣,此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主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号遂通摄天人矣。”据《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所研究,在夏商周三朝,君王都没有称帝者,有帝字称呼的只有殷之帝乙、帝辛,但他们都称为王,他们以下的称为公、伯、侯、子、男。只有在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始称“始皇帝”;至秦汉以下,君王也都称帝了。因此,在周文王时,或在春秋时代,本“彖传”是不会对人间君王称“帝”的。“帝”是对“上天”的称呼。

2.眇:(miǎo)古同“渺”。《管子·内业》:“是故卒乎其如可与索,眇眇乎其如穷无所。”《楚辞·九章》:“眇不知其所蹠。”《庄子·庚桑楚》:“不厌深眇而已矣。”《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这里用为高远之意。

3.予:(yú于)假借为“余”。《书·大禹谟》:“降水儆予,成允成功。”《诗·魏风·陟岵》:“予子行役,夙夜无已。”《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诗·大雅·緜》:“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尔雅·释诂下》:“予,我也。”《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这里用为“我”之意。

4.嫋:(niǎo)同“袅”。柔弱细长而摇曳。《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南朝陈江总《游西霞寺》:“披迳怜深沉,攀条惜杳嫋。”

5.薠:(fán)水草名。一种似莎草而比莎草大的草。《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6.骋:(chěng)《庄子·天地》:“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这里用为放任、放纵之意。

7.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8.张:zhàng)通“帐”。《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这里用为帐幔,帷幕之意。

9.萃:(cuì脆)《易·萃·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管子·中匡》:“三王失之也,非一朝之萃。”《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杜预注:“萃,集也。”《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韩非子·说疑》:“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这里用为汇聚之意。

10.罾:(zēng)一种用木棍或竹杆做支架的鱼网。《庄子·胠箧》:“钓饵网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说文》:“罾,鱼网也。”

11.茝:(chai)《荀子·大略》:“兰茝稿本,渐于蜜醴。”《广雅》:“山茝,藁本也。”《史记·礼书》:“侧载臭茝。”《汉书·礼乐志》:“茝兰芳。”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即“白芷”。

12.醴:(lǐ礼)古通“澧”。水名。发源于湖南省西北与湖北省鹤峰县交界处,向东南流经桑植,再向南向东经大庸、慈利、石门、澧县、津市市,再向南流入七里湖、洞庭湖。《书·禹贡》:“又东至于澧。”

13.荒:(huāng)古通“恍”。《管子·水地》:“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荒忽:恍惚也。

14.忽:(hū呼)古通“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文子·道原》:“忽兮怳兮,不可为象兮。”

15.麋:(mí迷)兽名。即麋鹿。《周礼·兽人》:“夏献麋。”《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取其麇鹿。”《墨子·公输》:“麋鹿满之。”《说文》:“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其角。”

16.裔:(yì艺)《书·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左传·襄公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广韵》:“裔,苗裔。”这里用为后代之意。

17.澨:(shi)水名。又叫三参水。在湖北省境内,在汉川入汉水。《书·禹贡》:“过三澨,至于大别。”左传:“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

18.葺:(qì气)《考工记·匠人》:“葺屋参分。”《楚辞·湘夫人》:“芷葺兮荷屋。”《说文》:“葺,茨也。”《广雅》:“葺覆也。”这里用为用茅草盖屋之意。

19.荪:(sūn)香草。一种芳香植物。亦名“荃”。《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拍兮蕙绸,荪挠兮兰旌。”

20.播:(bō波)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书·禹贡》:“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书·康诰》:“播民和见,士于周。”《管子·弟子职》:“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左传·昭公四年》:“播于诸侯。”《文选·嵇康·琴赋》:“蒸灵液以播云。”张衡《思玄赋》:“播余香而莫闻。”这里用为分佈、散布之意。

21.栋:(dòng)《易·大过·辞》:“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尔雅·释官》:“栋,谓之桴。”郭璞注:“屋稳。”《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说文·木部》:“栋,极也。”王筠句读:“栋为正中一木之名,今谓之檩脊是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栋,极也……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这里用指为屋上大梁之意。

22.橑:(liáo)屋椽。承屋瓦的圆木。

23.辛夷:香木名,指木兰。《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24.楣:méi)屋檐口椽端的横板。《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仪礼·乡饮礼》:“主人阼阶上当楣。”《仪礼·公食礼》:“公当楣北乡皆是也。”《说文》:“楣,屋边联也。齐谓之檐,楚谓之梠,秦谓之楣。”

25.药:yào)芍药的简称。

26.房:fáng)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即正室左右的住室。《书·顾命》:“在东房。”《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说文》:“房,室在傍者也。”《六书故》:“房,室旁夹室也。”

27.罔:wǎng)同“网”。这里延伸为编织之意。

28.擗:pǐ痞)分开,裂开。

29.櫋:mián)屋檐板。

30.疏:shū书)分开、分散。《管子·地员》:“五殖之状,甚泽以疏,离坼以臞塉。”屈原《湘夫人》:“疏石兰兮为芳。”《淮南子·道应》:“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

31.缭:(liáo)《楚辞·怨思》:“肠纷纭以缭转兮。”《庄子·盗跖》:“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礼记·玉藻》:“再缭四寸。”《仪礼·乡饮酒礼》:“弗缭。”《说文》:“缭,缠也。”这里用为缠绕之意。

32.庑:(wu)《管子·七臣七主》:“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列子·杨朱》:“堂庑之上,不绝声乐。”《说文》:“庑,堂下周屋。”《后汉书·梁鸿传》:“居庑下,为人赁舂。”这里用为堂下周围的廊屋之意。

33.九嶷: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

34.捐:(juān)《管子·小称》:“民皆操名而去之,则捐其地而走矣。”《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捐殡。”《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捐阶。”《荀子·赋》:“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说文》:“捐,弃也。”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汉书·食货志》:“而国无捐瘠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这里用为舍弃之意。

35.袂:(mei)《易·归妹·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管子·五辅》:“是故博带梨,大袂列。”《论语·乡党》:“亵裘长,短右袂。”《说文》:“袂,袖也。”这里用为衣袖之意。

36.褋:(dié蝶)单衣。《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37.搴:(qiān)《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这里用为采摘之意。

38.遗:(wèi)《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管子·五辅》:“此谓遗之以利。”《管子·侈靡》:“交觯者不处,兄遗利夫!”《韩非子·说林下》:“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韩非子·五蠹》:“相遗以水。”《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遗之。”《汉书·李广苏建传》:“置币遗单于。”这里用为给予、馈赠之意。

39.骤:(zhòu)《左传·成公十八年》:“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老子·二十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里用为迅疾、猛快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