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 霜降养生篇

 tryzwm 2013-07-24

 

霜降的养生要诀《中华养生保健》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民间常有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在我国少 数民族居集地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又该如何使自身这一有机的整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使人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不外乎有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霜降之时防秋燥餐桌食谱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秋季适宜的水果、干果、蔬菜以及餐桌上的食谱:

    梨: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苹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功效] 生津、润肺,消食、止渴。

    对苹果的功效早在唐朝的《千金 食治》中就有记载。西方人曾有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我国苹果产区也有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的谚语。

    橄榄: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

    [功效] 清肺,利咽,生渴,解毒。

    《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既解。

    白果: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涩苦。入肺肾经。

    [功效] 敛肺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浊。

    银杏树叶形似鸭掌,故有鸭脚之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降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银杏树还有公孙树之称,这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公植树而孙得食的缘故。

    洋葱:     洋葱的做法大全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降脂、降糖。

    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级调味底料。

    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内含有降血糖的物质——甲磺丁脲,常食对糖尿病人颇有益处。

    芥菜(雪里蕻)     芥菜做法大全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

    [功效]宣肺豁痰,温胃散寒。

    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白粘痰,胸膈瞒闷者宜食之。

    白果萝卜粥:

    配料: 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 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资料二:

霜降宜进补
    (公历102324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宜】进补,防寒保暖
    
【忌】着凉,气喘发作
    
每年阳历1023日前后,露水凝结成霜,表明霜降时刻已经到来了。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
    
在霜降这段时间,是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出,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粘、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是我国秋季中最寒凉的一个节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这时候就应该适当的进补,为迎接寒冷冬季做准备。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冬补更重要。为什么呢?秋补是打底补,相当于是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补才会有意义,所以才会有一年补透透,不如霜降补之说。
    
那么,在这个季节,该选择什么样的进补方式呢?古人秋补一般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据史料记载,明朝皇帝在重阳节要到兔儿山,登高赏秋,饮菊花酒,吃迎霜兔肉。所谓迎霜兔肉就是经霜(即霜降)的兔子肉,据说此时的兔子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而在我国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的习俗。俗话说吃脑补脑,据说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中医书上有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
    
厦门民俗则是在霜降节气之时吃红柿,据说能补筋骨。柿子具有清热、润肺祛痰镇咳的功效,鲜吃可治甲状腺病,干制柿饼、柿霜都可配置药膳,辅疗咳嗽。
    
以上的这些进补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但在中医看来,霜降进补,最主要的还是健胃补脾。
    
因为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
    
在饮食上,我们知道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粥、红枣、牛肉、四季豆。可常食用这些东西。在这里,我们再给大家推荐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给大家推荐芡实的原因,是因芡实在健脾补肾、止泻上,作用是最突出的,刚好对上了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深秋吃芡实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养生之道,就是日日含吃芡实。据说他在每天闲暇之时,都会将刚煮熟的芡实米入口中缓缓含食,直至满口唾津,再鼓漱几遍,才徐徐咽下。所以有人曾问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你们苏家就占了三位,究竟有何秘方?苏东坡笑曰:家传益智强身之法,日嚼芡实一枚,后缓缓咽下。
    
芡实的吃法很简单,既可炒着吃又可煮着吃,炒着吃最多的就是虾仁炒芡实。煮着吃最简单,就是清水烧开后,放入漂洗干净的芡实煮约5分钟,然后放入冰糖和用纱布包着的糖桂花,最后去浮沫,取出纱布包,连汤盛入碗中,吃起来香中带甜,口感细腻软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很有嚼头,吃完后,若有若无的清香久久缠绕在舌间。
    
当然,最为常见的是将芡实煮成粥来食用。用芡实煮粥,古代医书中记载很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本草纲目》又称: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经验方》还载:鸡头粥益精气,强意志,利耳目,鸡头实三合,煮熟去壳,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心食。其他如《食鉴本草》、《汤液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均有记录。
   
芡实粉粥的具体做法: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备用。每次取芡实粉3050克,粳米50100克,如常法同煮成稀粥。如能再配合些山药粉或莲子粉各50克同煮,则效果更好。
    
不过,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可以多吃点性温热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或是服用一些滋补粥汤,如三七、胡椒炖鸡、黄芪、当归、生地、三七、葱白、生姜炖鸡等。
    
哮喘拉风箱,御寒得健康
    深秋季节,秋风不仅吹黄了树叶,也带来了恼人的问题——哮喘。这些哮喘患者,每到秋冬季节便呼呼地拉起了风箱,咳嗽气喘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不要认为拉拉风箱没什么大碍,而实际上哮喘的危害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提起歌手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歌声似乎还回响在人们的耳际,可她却因哮喘原因,早早地离我们而去。而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的著名影星柯受良,公布的死因也是哮喘病发作。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哮喘而死亡的人数约有18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这个数据着实让人震惊。
    
哮喘最初得病是由于受到风寒或风热之邪引起的,加之治疗不当造成寒邪残留体内,这也就是哮喘的病根。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中医称之为自然界阳气衰减。此时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空气中的寒气稍加刺激哮喘便会发作。
   
既然哮喘与风寒有关,那么要防治哮喘,首先就应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哮喘患者,防寒保暖重点部位在背部,因为肩背部有一风门穴,是风出入胸腔的门户。这个穴位的位置,刚好对应到我们的两扇肺叶,所以对肺的影响非常大。日本有个民间习俗,就是人到20岁左右,要打肩灸。什么是打肩灸呢?就是艾灸风门穴,因为日本把风门穴称为打肩,据说这个方法可以预防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作为哮喘患者,一定不要让这个部位受寒,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外,平时也要适当按摩,把这个门关好,按摩的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准。按摩方法选择掌推、点按均可。除了照顾好背部之外,也要特别预防感冒。在临床中,90%的哮喘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在这里教给大家一种感冒的穴位预防法——按摩风池穴法。古代管城市叫城池,城指的是城市,而池呢,指的就是护城河。所以说,风池这个穴是风邪入脑的一个屏障,要想攻下这个,就必须首先破掉这个,按摩这个穴位的作用,就是要将护卫起来,不让外敌入侵。按摩的方法为双手十指自然张开,紧贴枕后部,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稍感酸胀。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度。
    
当然,寒凉食物也贪食不得。所谓形寒饮冷伤肺,医家之言不可不听,有些患者刚才还谈笑风生呢,喝了点凉茶,吃了根雪糕,哮喘转瞬间就发作了,就是寒性食物在从中作祟。哪些食物是寒性的呢?寒性的食物中首先是冰水、冰棍、冰激淋、冰可乐、冰啤酒。其次是牛奶,虽然奶营养丰富,但只适合初生的婴幼儿。因为婴幼儿是纯阳之体,他们能够消化吸收奶。人成年以后,就应该停止喝奶。其他寒凉之物还包括生梨、西瓜、香蕉、菠菜等。

    以上这些方法,只是针对外寒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想要治疗哮喘病,还应消除体内的寒痰。如何消除体内寒痰呢?
    中医上有句话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痰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就在于它是管湿气的,湿气多了化不出去就变成痰饮了,所以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健脾。另外,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就是说气虽出于肺,但却是根于肾的。
    
因此,哮喘的治疗应着眼于调治脾、肺和肾三脏。您可在平时多吃一些兼补三脏的食物,如山药、栗子、核桃等,都具有三脏兼补的功效。特别是山药,称得上是三脏同补第一药食。对山药的功效,清代名医张锡纯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多有阐明。他认为: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张锡纯曾用麻黄配合山药,治愈了多起哮喘病例。由他所创的山药芡实薏米粥,经中里巴人的推荐后,已成为了一道家喻户晓的保健药膳。当然,这道药膳也是非常适合哮喘患者使用的。
    
除了食疗,我们也可选择与肺、脾和肾有关的穴位进行防治。如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都是哮喘患者很好的预防药,因为这些俞穴直接与脏腑相通,刺激这些穴位,可直接刺激到它里面的脏腑。由于这些俞穴都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因此可通过捏脊或者拍打后背的方法来进行刺激,刺激时不必拘泥于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至于按摩时间,则一般以2~3分钟/次为宜。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
    秋冬季节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时节。有统计表明,冬季胃病发病率几乎占了全年的一半。除了发病率增高以外,在秋冬之交,特别是胃溃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明显。国外曾有报告溃疡穿孔率在11月份达到高峰,研究表明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好发时间为101112月份。
    
胃病为什么会在秋冬季节高发呢?祖国医学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非常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
    
因此,对付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痛症状,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这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便可以达到养胃暖胃的目的。下面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温胃散寒的食物——花生。花生有长生果之称,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食物,在中国被认为是
   
十大长寿食物之一。花生在治疗胃病上的作用,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本草纲目拾遗》则认为:花生有悦脾和胃,滋养调气,润肺化痰的功效。所以说在霜降这个胃病高发的疾病食用花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说起花生在暖胃散寒上面的功效,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某年夏天,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正在一座高入云霄的山峰采药,无意中看见地上蚂蚁成群结队,到处寻觅食物。突然,一颗长圆形的东西给蚂蚁拖出来了。他习惯性地拿到手中,油腻腻的,再用嘴细细咀嚼,好香,李时珍好生奇怪,但不知这是什么玩意,便先挖回几颗带回家中,种在地下。
    
不久,这颗种子和其他农作物一样萌芽、长叶、开花,地下长出一串串带壳的果实来。尽管他还弄不清楚这是何物,但已知是可供食用的果实,就发动百姓人人种上。待果实饱满时,百姓们挖来作食物充饥度荒,竟然还使不少胃痛患者的疼痛无形消失。人们不禁惊诧于这种不知名字的植物。
    
一位书生说:这是仙人灵丹妙药的精华生存下来的,就称为华生吧!当时的字与现在的字同音,后人就称它为花生
    
每天吃适量生花生(不要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吃生花生时一般都是连着红衣一起吃,花生红衣可是个好东西。女性朋友,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同时,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亮丽(不过,最近科学证实,红衣对于血粘稠的人不适宜,它能使血液更粘稠。切记!)。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处,比如有些跌打瘀肿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红衣能止血、促进凝血,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吃得过多,会出现血瘀难散。另外,因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胆汁去帮助消化,所以那些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胆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除食疗外,我们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和治疗胃肠疾病。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由于肠胃喜暖恶冷,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