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三分法”客观全面看人论事

 宁灵A 2013-07-27

坚持“三分法”客观全面看人论事

 

      阴阳如同正反,能够分辨得出,但是分不开。中国人自古就知道,只有阴阳互动,才能有运动,自然万物才会有发展,没有互动,没有发展就是死亡的深刻道理。因此,主张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中”字,根据三分法的原理,中国人不采用选正选反的两个极端的路子,而是统筹起来看成第三面,这就是“中”。中国人认为“中”就是合理的意思,不是指夹杂在中间的人,而是指合理的人 “三分法”最初发展,创立了太极理论,建立了易经思维,太极八卦常会说,“一分为二,亦一亦二,二合为一。

       “三分法”,可以说是中国的根。自古以来,中国式的文明基本上是根据“三分法”发展而来,这有别于西方“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三分法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事物分有矛盾的正反两面,最终处理该事物时,不是采用选择正面或者是选择反面的二选一的“二分法”思维模式,而是采用把正反两面统筹起来,将其看成第三面,也就是正反合一。

       在汉字的笔画方面,书法讲究笔画的粗细变化。一幅书法作品内书写的汉字里,都会有粗的笔画和细的笔画,粗细犹如正反阴阳,阴阳互动在一个汉字里面显现,这就是书法的运动美。这样的运动美,除了在笔画的书写上,还在布局上,比如一幅作品反映出来的汉字,有大的有小的,有运墨重的,有运墨轻的,有长的有短的,这种不同的效果互相交映,才是书法艺术的真正体现。?

      根据“三分法”理论,华夏祖先精心设计制作了华夏衣冠——汉服。“三分法”体现了汉族人的世界观、思维观、宇宙观。从汉服的主要特点来看,交领、右衽,最能体现“三分法”的道理。另外,汉服的多样同一性的特点,也是体现了华夏祖先在“三分法”上的良苦用心。汉服除了具有如曲裙、直裙、儒裙等多种样式外,还经历了历朝历代(除清代“剃髪易服”之后)的演变,款式多种多样。但,几乎所有汉服都具有交领、右衽,素腰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多样性和同一性,本属于正反阴阳两个对立面,但是,汉服能把这两面统筹起来,体现了“三分法”在服饰上的无限魅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二分法思维。二分法具有明快简洁的长处,但是也容易造成许多僵硬的习惯和谬误。对二分法的匡正和补充,对革新思维方式大有助益。依照世界的真实,三分地去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即为三分法。
  三分法并不认为妍媸各半即为美人,善恶并斥便称德行。三分法有别于二分法的关键,在于二分法思维见异忘同(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志在两边(两端,两极);而三分法则兼及规定着两个相对者的那个绝对、绝对者,可以说是三分法的第三者,必须捉牢主宰相对者的那个绝对者,方能驾驽两极,游刃有余。以行路为例,左一步,右一步。这是表现出来的相对两极。这两极之间,有不作独立表现的绝对者存在,那就是方向。这个方向,规定、协调、左右着左右的步伐,把自己的"体"体现在左右步伐的"用"上。二分法里,没有给绝对者留出位置,在三分法,它则受到特别重视。
       长期以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同志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趋于源自西方的“二分法”。也就是在分析事物、解决问题时,一分为二地把客观事物的本体分成对立的两部分,最后的判断结论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表面上看,这种思维方式简单明了,黑白分明,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但这种“二选一”的结果往往使人的思维趋于僵硬和极端,易失去以新的视角,在新的层面上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分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一种辩证地,把事物看作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三个部分”的思维法则。它主张“合”的思想,承认事物的两面性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任何“是”与“否”都会在一定的时机与场合向对立面转换,只知一味地在是与非中寻找答案,是机械、简单和草率的。

       需要注意的是,“三分法”与“骑墙派”是有根本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骑墙派其实就是“二分法”的后进分子,遇问题不解决问题,先观察势强势弱,最后随波逐流,其实质还是选择了“是”或“否”二者之一。

      “三分法”则不同,除了“是”或“否”,中间还有一个“可是可非”的选择。当一个问题不能单独用“是”或“否”来回答时,就必须要整体和辩证地来看待。这种思维方式较之前者来说,尤其是在分析解决巨系统和复杂问题时,显然更科学合理,也更灵活有效。就拿制度管人来说,“三分法”在强调和重视运用制度实施管理时亦承认管理当中存在的“灰色地带”,不像“二分法”那样把管理硬性地分为“人治”与“法治”,而是把“人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寓人治于法治”,巧妙地变“二选一”为“二进一”。这种管理机制显然具有更强的弹性和活力,也就容易产出良好的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二分法”推崇“二选一”的思维方式,而“三分法”则主张“二进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更加强调“合”的思想。两者虽各有优长,但相较而言,“三分法”的思路无疑更灵活、方法更多样、效果更明显。因而,我们在看人论事,研究社会建设和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时,既要运用“二分法”以明辨是非,也要看重“三分法”以求解难题,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和扬长避短的选择中,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